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幾種青年文藝刊物

幾種青年文藝刊物
許定銘



談香港一九六O年代的文學雜誌,一般會談到夏果的《文藝世紀》、盧森的《文壇》、傑克的《文學世界》、徐速的《當代文藝》、絲韋的《海光文藝》;深入一點的會提到《純文學》、《華僑文藝》、《南洋文藝》、《新語》、《文藝季》、《文藝伴侶》、《伴侶》、《好望角》等,這些雜誌多有强大的經濟後盾,此所出版的時日較長,影響較大。其實,一九六O年代的文學雜誌絕對不止這些,像《南燕》、《水星》、《盤古》、《小說世界》、《藍馬季》、《軌跡》……等,或因資金不足,或因發行不善,出版的期數不多,容易受人忽略,甚至一些當事人,或本身有作品刊出的作者,也因年代久遠而忘記了。可幸手邊還有些資料,即使不齊全或所欠甚多,仍大膽記下,供有興趣的研究者參考。

從「三毫子小說」談起

一九五O及六O年代,香港的書市上流行出版「三毫子小說」,這是種以驚險或愛情包裝的商品書,起先是薄薄的十六開本,後來則改為三十二開本,每冊連封面底裏共五十二頁,都是一些約四萬字的故事,另加若干插圖,很快即可看完;不過三份報紙的售價,讀完即棄也不覺可惜,故此銷甚佳,動輒可銷數千冊。後來雖然漲價至四角,但一般愛好者仍慣舊稱「三毫子小說」。

那年代從事文化工作者薪酬微薄,很多文人都在本業以外,靠寫「三毫子小說」幫補家計。前輩們告訴我,寫一本這樣的小說,可得稿酬二百五至三百元,接近他們本業一個月的薪金,對生活補助甚大。因此人人埋頭苦幹,即使粗製濫造也在所不惜。故此,大部分「三毫子小說」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愛情故事,但一樣銷,尤其南洋各地,賣得相當不錯!

雖說「三毫子小說」大都是文人混飯吃的庸俗商品行貨,但也有不少嚴肅的文藝工作者,認真的寫了些文藝作品,希望透過廉價銷售來推動文學。我手上還有十來本,由「明明出版社」出版於一九六三至六七年間,售價四角,由藝術家蔡浩泉(一九三九~二OOO)主編並插圖的《星期小說文庫》,從所藏及書目,我整理出這套文庫的作者及作品列如下:
杜紅﹙蔡炎培﹚:《斑妞》、《鵑血》、《迴夢曲》、《萊茵夜喚》、《心魔》、《日落的玫瑰》、《風孃》。
桑白﹙馮兆榮﹚:《日落時分》、《二分一的愛情》、《拜拜LOVE》。
梓人:《我不再哭泣》、《姊妹情》、《盜面的人》、《變幻》。
亦舒:《繡綃》、《情結》、《夢淺紫》。
張續良:《靈慾的苦果》、《追兇記》、《人海奇葩》。
馬婁﹙盧因﹚:《十七歲》、《藍色星期六》、《暮色蒼茫》。
周石:《情囚》。
沙里:《科西嘉之手》。
西西:《東城故事》
雨季﹙蔡浩泉﹚:《啡或茶》、《天邊一朵雲》、《丁香結》、《成年人的神話》。

這批作家後來都成為本港文壇的支柱,對香港文化作出過不少貢獻。此中亦舒是近四十年流行小說的長青樹,歷久不衰,自不必介紹。西西則是本港實驗小說的頂尖級人馬。杜紅的詩肯定影響近五十年現代詩壇。梓人和盧因是五六十年代的文藝青年,梓人在當時寫過很多出色的短篇小說,可惜自七十年代起淡出文壇;盧因得過《文藝新潮》的小說獎,用多個筆名寫作,創作、評論均有沾手,是個文化多面手。馮兆榮、張續良和周石,都是報界社長、總編輯級高層;周石在五十年代曾撰新派武俠小說《剌客》,居然見刊於純文學雜誌《文藝新潮》,且有極高的評價。除了以上的名家,這套《文庫》的作者,肯定還有不少我們熟悉的作家,不過,他們都用了我們不知道的筆名,這便有待有心人去發掘了。

我所舉列的《星期小說文庫》,不過是眾多「三毫子小說」的一條支流,在滔滔主流的大河上,當然也會有不少好東西,可惜一般人對「三毫子小說」有偏見,這種「即讀即棄」的流行商品,坊間絕迹,圖書館不存,看來要發掘殊不容易!

《青年文叢》



一九六O年代初,一些有志於辦文藝雜誌的青年,因沒有足夠的資本註冊,又見「三毫子小說」非常暢銷,於是靈機一動,便計劃出版形式類似「三毫子小說」的非定期文學叢刊,這種文學叢刊我們可視為「變格的期刊」。他們先組織了「青年文叢出版社」,並於一九六二年九月出版了文叢的第一種《原野的呼喚》,此書為三十二開本,連封面底裏僅二十頁,比一般的「三毫子小說」薄得多,也賣三亳。

此書我早年存有,可惜現在只餘下一篇介紹該叢刊的文章。據介紹說本書有夕陽的小說〈萊蒂〉,人木(朱韻成)和林蔭的散文,蘆荻的散文詩和蔡炎培、草川、于梵、紅葉等人的詩。

用作書名的,是人木的散文〈原野的呼喚〉,朱韻成(1938~)是江蘇吳縣人,在香港嶺英中學就讀時已開始寫作,後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八年以短篇小說《橋》奪亞洲出版社舉辦的亞洲短篇小說徵文比賽,學生組第一名,得徐訏及徐速讚賞,被譽為一九五O年代香港最傑出的青年小說家,曾與盧文敏、余玉書、胡振海等人在台灣出過合集《五月花號》(一九五九),很有點號召力。不過,我還是喜歡他的小說多於散文。

《青年文叢》是一份不定期的文藝刊物,他們計劃每十五日至二十日出版一冊,第二期《白花之歌》出版於一九六二年十月。用作書名的〈白花之歌〉是幻影的力作,據說是一個長篇小說的縮影。一九六O年代初的幻影,已是頗有名氣的青年作家,他當時已出版過小說散文集《永恆的迷夢》和長篇小說《世紀末的幽情》,而且頗為暢銷;可是,這篇〈白花之歌〉只是一般,並不見突出。這期還有貝娜婷(楊際光)、諸兆培、方山、蘆荻和于梵的散文,崖歌、麥畔的散文詩和草川、夕陽、雋星等的新詩。

《青年文叢》不署編者姓名,我從作者羣及書內贈送麗虹出版社詩集給訂購讀者的動態看,相信《文叢》是由經常透過麗虹出版社出詩集的「擷星社」詩人們:夕陽、紅葉、于梵等主持的。從出版兩期的《青年文叢》看,作者們的水平已遠在一般大專學生之上,更絕非當時流行的文社刊物可比。可惜在商業社會裏,文學始終是不受重視的,《青年文叢》好像沒有第三集了。

盧文敏的《文藝沙龍》

盧文敏(一九三九~)原名盧澤漢,像朱韻成一樣,也是在中學時期開始寫作,後到台灣師範大學升學的文藝青年,只是他比朱韻成更熱衷寫作,一九六O年代回港後辦過《學生生活報》和《文藝沙龍》,並參加由丁平主編的《文藝》月刊的編委。關於盧文敏主編《文藝沙龍》,慕容羽軍曾有這樣的記載:
……那時一位文藝青年盧文敏由台灣讀完大學回港當教師,醉心文藝,不斷和我商討,想辦一份文藝刊物,慫恿我來支持。……這位文藝青年說出了真正的要求 ,用我的居所為社址,每期寫三兩篇稿,指導他作實際的編輯工作,可能還幫他拉些稿。……(見慕容羽軍的〈我與文藝刊物〉,刊一九八六年一月,《香港文學》第十三期,頁五十七。)

在慕容羽軍的協助下,盧文敏編的《文藝沙龍》於一九六三年七月十日創刊了。那是一份十六開僅十六頁的純文藝刊物,只售三角而已。為了善用篇幅,《文藝沙龍》的封面和封底也採用同一種紙張,全部用來發表作品。第一頁刊出的,是代替發刊辭的〈文藝沙龍開卷語〉,標示了這羣「沙龍文人」的立場:
我們站在文藝立場上既不能盲從,亦不能偏激,所以,我們有必要出現一個並不嚴重的而可以自由揮發不同見解的沙龍(Salon) 。……我們沒有功利,我們只有熱忱!我們以為什麼繼絕起衰,什麼筆槍墨劍,都是荒謬而空洞的,惟有平實行其所是,才是實在的課題。(見〈文藝沙龍開卷語〉)

創刊號的《文藝沙龍》以小說佔大多數,慕容羽軍的〈沙龍飄在夜的曠野〉,寫南洋某地華巫異族間一段充滿神秘的愛戀,羅曼蒂克的情意,配上濃厚蕉風椰雨色彩,頗為吸引;盧文敏的〈秋底淚〉、梓人的〈列車〉和雲碧琳的中篇連載〈空白的夢〉,都是當時文藝青年高水平之作。散文方面,有李輝英的〈夜與充實〉和趙滋蕃的〈美與醜〉,作家羣像專欄,由巫非士介紹〈沙龍式文人──徐訏〉;此外還有辛鬱的詩作,諸家的〈文藝之窗〉,報導文化動態的〈文訊〉,編輯人的手記……真想不到這本薄薄的,只有十六頁的雜誌,居然能包含如此豐富的內容。由一位初出道的文藝青年作編輯的雜誌,能邀到以《半下流社會》一舉成名的趙滋蕃及李輝英等名家助陣,看來慕容羽軍是功不可沒的。

據慕容羽軍說,《文藝沙龍》曾出過六期左右,可惜我手上就只有創刊號這一期,無法窺其全豹!

幻影的《小說文藝》



創刊於一九六五年七月的《小說文藝》有別於《青年文叢》及《文藝沙龍》,其最突出之處是十六開本,厚五十頁,份量特重之外,而且要賣到一元。

顧名思義《小說文藝》以小說為主,創刊號連載了彗心的中篇《女兒心事》和幻影的長篇《綠色門外》,其餘則是五個短篇,全刊不載雜說與散文,間以新詩穿插其中作補白,但也不弱,七首詩作中,有西西、楚戈、徐柏雄、夕陽、幻影等人的作品。

我認為最值得一談的,是在本刊發表短篇的那幾位作者:

寫〈夏日情〉的何森,即是一九五八年,以〈私生子〉奪《文藝新潮》短篇小說獎第二名的盧因(一九三五~),他一向只用「何森」寫影評,不知何故今次用來寫小說?

寫〈花瓶怨〉的梓人,友儕戲稱「師爺錢」,是在律師樓辦公的文藝青年錢梓祥,中學時已開始寫作,活躍於青年文壇,曾出版小說集《四個夏天》(香港太陽出版社,一九六五) 和《離情》。

寫〈娜嘉〉的林蔭(一九三六~二O一一)是著名的小說家,一九五O年代起在本港開始寫作直到現在,稿齡長達五十年,曾出小說數十種,近年以極具本地色彩的巨著《九龍城寨煙雲》及《日落調景嶺》享譽文壇!

寫〈青春的枷鎖〉的陳其滔,是一九五O年代青年文壇傑出的作者,曾參加水平甚高的青年合集《向日葵》(香港向日葵出版社,一九六O)的出版工作,後來還和盧柏棠合出短篇小說集《黎明的星輝》(香港柏樹出版社,一九六O)

寫〈別時〉的綠歌,編者說他是位很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還說〈別時〉「全篇是一首令人感傷的抒情詩」,其實這只是編者故弄玄虛,綠歌不過是幻影的另一個筆名而已!

談《小說文藝》,絕對不能不提它的編者幻影(一九四二~),他原名陳克寬,讀培英中學時已開始寫作,一九六O年入讀崇基學院化學系時,已在香港文壇初露頭角,辦太陽出版社,透過長興書局出版其少作《永恆的迷夢》和《世紀末的幽情》,到一九六五年編《小說文藝》時,才不過二十三歲,已出版了《落日之歌》、《彩虹上的記憶》、《逝水東流》、《寸草心》、《遲來的鹿車》和《晚鐘》等多部長短篇小說,是香港一九六O年代極負盛名的青年作家,可惜後來赴美升學、謀生,任跨國大公司的重要人物,身負重任才疏於創作,只在一九八六年出了本小說集《別時》。

《小說文藝》出到一九六六年五月停刊,共出五期,它的廣告頁上有這樣的話:
東南亞唯一以愛情故事為主題的巨型文藝刊物《小說文藝》,內容豐富,舉凡年青男女戀愛故事,皆在網羅之列,特聘東南亞一流最年青作家執筆,故事描寫動人,淋漓盡致,可作文藝小說觀,亦可作戀愛經典讀。

還列出經常執筆的作者有俊人、依達、碧侶、梅夢雅、龍驤、馬雲、上官寶倫……等人,都是當時的名家,可惜因發行不善,像我這樣投身文藝四十多年,十分關注青年刊物的愛書人,居然也從未見過,連這本創刊號也是林蔭新近贈我的多年珍藏,其他人可能根本未聽過,這真是文藝的悲哀!

——寫於二OO八年十一月

二OO九年六月刊於《城市文藝》

《小說文藝》
許定銘



幻影除了自己寫小說,還在一九六五年七月出版及主編《小說文藝》,這是本十六開,厚五十頁,份量特重,而且要賣到一元的純文藝雜誌。此刊出到一九六六年五月停刊,十個月內共出五期,勉强維持了雙月刊的頻率,事實上是斷斷續續的出版。幻影以原名陳克寬主編《小說文藝》到第四期,改由他的好友詩人徐柏雄編輯,並改為三十二開一二八頁厚的書型出版,可惜最終還是不能逃離厄運,因經濟關係停刊。

第五期《小說文藝》的封面是李沛鏜的木刻《玫瑰願》──斷裂的黑暗中,綻放了鮮紅的玫瑰,配以代表强烈生命力的綠葉,本來已很有吸引力;打開摺頁,原來還有垂淚少女的祈求……,用以配合本期重點連載的中篇小說《玫瑰願》。編者在後記中說,《玫瑰願》原是香港第一代新文學作家望雲(一九一O至一九五九)的遺作,寫少女韓萊離開家庭爭取自由的故事,由長興書局主人提供連載,可惜《小說文藝》這期已是終刊號,我們只讀到故事的開端,不知原稿流落何方?

除了望雲的小說,《小說文藝》還有幻影的長篇連載《綠色門外》,短篇有桑白的《那個影子》、梓人的《茜茜和東尼》、綠歌的《失落》和張韻的《太陽旗下》都寫得相當不錯。此外,還有蔡炎培、夕陽和浪子菁的詩,徐柏雄的散文,頗為可觀。

大公報二O一三年十一月二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