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舒巷城

舒巷城的《山上山下》
許定銘

舒巷城﹙1921~1999﹚是香港著名的鄉土作家。他在本港出生、成長,小時住在西灣河一帶,因家裡開小店鋪,經常接觸到社會低下層的人物,對他們的生活有深刻的認識,豐富了他的寫作題材。戰時他流亡國內,跑遍大江南北,見識不少。戰後,舒巷城回到本港生活,正式展開了他漫長的寫作生涯。他是位詩人,也是個小說作家,一生寫了十多部作品,最膾炙人口的,是長篇《太陽下山了》和短篇〈鯉魚門之霧〉。

談舒巷城的作品,大家都極力推荐《太陽下山了》,張五常甚至認為此書可得諾貝爾獎。至於他寫於一九五零年的〈鯉魚門之霧〉,曾兩次被抄襲參加徵文比賽得獎,更是譽滿文壇。袁良駿的《香港小說史》,在介紹舒巷城早期的作品時,短篇只談及〈鯉魚門之霧〉和〈賣歌人〉。梅子的〈試談舒巷城的短篇創作〉,則以《舒巷城選集》為主,評介了他的〈鯉魚門之霧〉、〈雪〉、〈鞦韆〉、〈熱〉和〈波比的生日〉等篇。這裏我只是隨意舉兩個例子,事實上很多人在談舒巷城早期的短篇時,來來去去都是這幾篇,差不多都是《舒巷城選集》內的作品。其實他在五十年代已出了《山上山下》﹙一九五三‧聯發書店﹚、《霧香港》﹙一九五六‧中南出版社﹚和《曲巷恩仇》﹙一九五六‧中南出版社﹚等三部短篇小說集。難道他早期作品中就只有這幾篇值得一提?

直到我讀到劉以鬯先生編的《香港短篇小說選集》﹙五十年代﹚,才見到他別出心裁,不選〈鯉魚門之霧〉,而從《市聲‧淚影‧微笑》中,選了甚少人提的〈香港仔的月亮〉。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舒巷城早期的書不容易找到之故。

我最近讀到舒巷城以秦西寧出版的《山上山下》,值得向大家介紹一下。此書於一九五三年二月,由聯發書店初版,只印了一千冊,近五十年後的今天,非常罕見。封面由吳烈設計,以綠白兩色配上中間一幅港島半山單線條畫。《山上山下》四個大字之上,有一行小題:「香島風情」之一。﹙不知《霧香港》和《曲巷恩仇》是否「之二」和「之三」?﹚書為三十二開,厚一五二頁,包括三十一個短篇,是他五二至五三年間,發表於《新晚報》副刊的作品。舒巷城在〈序〉中說:

……其實,從〈天方夜談〉到〈琴師恨〉,沒有一篇是我自己滿意的。

我不滿意牠們。但我愛牠們。這我得老老實實說出來──在讀者的面前。

我愛牠們,是因為牠們是我自己所寫的;是因為牠們是些「難產」的東西。我愛牠們,是因為在異常困難的情形下,我把牠們「迫」出來,或者牠們「迫」到我要寫。

儘管舒巷城不滿意集中的作品,但,作為讀者的我,卻是滿意的。先看作為書名的〈山上山下〉,舒巷城曾說此篇「並不是我自己比較滿意的一篇;﹙我替這書起了這樣的一個名字,只因它比較適合做一個書名;捨此,別無牠意﹚」。故事說一個住在山上的富家小姐,正着手創作一篇名為〈山下小景〉的小說,她看中山下一間茶餐廳的「企堂」高鈞洪為主角,她覺得他眉宇間隱藏着莫大的痛苦,決心發掘他內心的秘密,幾次下山到茶餐廳去訪問他、試探他。而他卻以為她是個女拆白,避之則吉。作者以山上山下比喻了貧富懸殊,用知識的差距寫兩種人思想沖突的矛盾,寫得恰到好處。用它作為書名,看來並非單純「只因它比較適合做一個書名」吧!

舒巷城在〈序〉中還引述了馮瑜寧在〈茶座文談〉中的一段話:

在香港,我讀到許多描寫舞女的短篇小說,描寫她們怎樣「斬」客人,怎樣「收」小白臉,怎樣陪客人食飯時擺架子,回家又吃開水泡飯等,但選不出幾篇好的,﹙說這類東西不好,除了俗套外還有一個理由:為什麼要挖苦這些人呢?﹚前些時讀到都市場景秦西寧的〈夏金陵與但幽幽〉,描寫歌女間的姐妹愛,寫得很細膩,我不禁擊節稱賞,我並不是說秦先生寫得很好,而是說他能不落俗套。

伏爾泰說:「第一個拿花比女人的是天才,第二個拿花比女人的是白痴。」

是的,舒巷城喜歡創新,的確能做到不落俗套,很多題材和寫法,都是少人觸及的、嶄新的。如全篇以對話構成的〈解釋〉,以內心獨白及第二身「你」寫成的〈琴師恨〉,以嘻笑怒罵的嘲諷手法創作的〈天方夜談〉等,在當年來說,都是少見的。〈天方夜談〉寫一個長期在密西西比河的貨輪上工作,沒什麼學識的荷蘭籍水手,因為沒有居留權,而經常躲到大城市的唐人街內生活。後來入了美國籍,和中國人混熟了,居然被選中到香港的冷氣裝置公司來做經理,住進半島酒店,趾高氣揚的向遇到的舊朋友顯威風。

舒巷城長期在貿易公司上班,相信見過這樣的人不少,信手拈來自然寫得出色且幽默風趣。他把「荷蘭」寫成「荷冷」;把「美國」寫成「湄國」;把「密西西比」寫成「墨屎斯斯屁」;把「杜魯門」寫成「禿腦門」;把主人翁命名為「活猴斜道富」。不單單為博讀者一笑,其憤憤不平的心態,表露無遺。

梅子在談論舒巷城的短篇小說時,認為他的作品最出色的在於「佈局」。

「他的佈局,不在情節的離奇曲折上下功夫,而在伏線、細節和結尾處刻意經營。」

我特別同意舒巷城在結尾佈局上是極之震撼人心的。如〈人狗之間〉,寫一個被迫陪經理上舞廳花天酒地的小職員,咬牙切齒地恨經理追求舞小姐菩菩,恨不得如果有手槍,一定會把經理打死。正當讀者以為是他們爭風呷醋,待看情節如何發展時,小職員突然接到菩菩的電話,

她說:「你不要讓那胖子知道我是你的妻子……」﹙頁八﹚

只不過是輕輕一句結語,一切疑團解開了,小職員忍痛陪老闆消遣,看着他對自己老婆毛手毛腳的憤怒,賺得不少同情分。而低下階層的痛苦、無奈,活呈紙上。

又如〈秘密〉中的范先生,買醉後半夜回來,同屋的「我」竟然發現范太太﹙素娟﹚還未回家,因而替范先生抱不平。可是,范先生最後卻對他說:

「到我們能找到一個不是『非眷莫問』的房間時,我才能對別人說:素娟是我的妹妹,明白了沒有,秦先生?」﹙頁十八﹚

如果你是老香港,你一定聽過,或者遭遇過租房子「非眷莫問」,有孩免問、單身男、單身女不租的故事吧?兄妹訛稱夫婦始能租到屋住,這樣的〈秘密〉,能否引起你的共鳴?

舒巷城可以說是社會低下階層的代言人,在《山上山下》中,我們看到舞女、歌女、小職員、海員、琴師、漁民、賣藝人……的痛苦呻吟,他為我們揭示了社會的陰暗面。三十一個短篇中,我認為寫得最好的是〈香港仔的月亮〉和〈師傅之謎〉。

〈師傅之謎〉寫街頭賣藝人的故事。師傅高大鵬帶着徒弟瘦鬼成,在街頭賣武、賣家傳秘製的「羅浮練氣壯身丸」。豈料因「入廟不拜神」,未曾孝敬當地的流氓,剛開檔即被命令收檔,被人帶去見當地的大哥「雞胸唐」,還說他的「羅浮練氣壯身丸」秘方是偷來的。高大鵬乖乖的去進見,想不到他一見到「雞胸唐」,立即氣憤地掉頭就走。當徒弟瘦鬼成和讀者都錯愕間,師傅卻掉下了句:

「最不好也不向那小子低頭呀。什麼雞胸唐?『鴨仔唐』是真!這忤逆兒子,哼,從前在羅浮鄉下我趕鴨把他養大的嘛……」﹙頁一三五﹚

〈師傅之謎〉與〈人狗之間〉和〈秘密〉題材不同,卻同樣用一句話刻意安排令人意想不到的結局,三者實有異曲同功之妙!

〈師傅之謎〉除了結局令人意外,本身也是篇描寫細膩、刻畫入微的精采短篇,尤其寫師傅和徒弟在街頭一唱一和的賣武過程,最見功力,簡直使人如進入時光隧道,回到五十年代的香港,圍在人叢中看「賣武」、看「五鬼大搬運」、看「大卸八塊」、看……

〈香港仔的月亮〉寫的是漁民的苦況,他們彷彿世世代代都得在苦海浮沉,永遠不能上岸。上了岸的,就得去偷,結果換來鐵窗生涯。

阿木哥跟大拖出海去了,留下阿木嫂帶着朋友的十三歲女兒月好,在自家的艇上生活。她們一近傍晚,總會划到頭找客,載人遊河或者過鴨洲。看着賣笑的群娣接到客走了,阿木嫂立刻擠進她原來的位去泊好,然後派月好上岸去兜客。月好接回來了阿強,告訴阿木嫂,月好在岸上做工的爸爸阿勝叔,因偷了兩盒月餅給她們過節,而被拉去坐牢了。

簡單的故事,卻顯示了作者不平凡的功力。舒巷城不單擅寫〈鯉魚門之霧〉,就算是〈香港仔的月亮〉也寫得同樣出色。

暮色漸近,香港仔的海面像一面很大的捕魚網──它網着阿木嫂,網着阿月好……網着每一個「水上人」的像船錨一樣沉重的心。﹙頁七十五﹚

其實,讀完這些句子,看完這悲慘的故事,讀者的心不也是給它牢牢地網着嗎?

寫水上人的故事,舒巷城特別興奮,下的功夫特多。像:

阿木嫂和月好兩「拍手」﹙夥計﹚櫓一搖,竹篙一撐,就把艇仔擠進前面的艇群裏去補了那個空缺。﹙頁七十六﹚

寫阿木嫂聽到群娣的歌聲……

──那是她所熟悉的一節淒涼的「鹹水歌」:

南風去,北風翻,問哥出路幾時還?
快者離嬌三兩晚,遲者離嬌半個月間。
哥呀,你出到埠頭錢財唔好盡散;錢財盡散實覺艱難……

﹙頁七十八﹚
這樣的片段,如非經過細心的觀察和資料搜集,怎能寫得出來?〈香港仔的月亮〉可說是〈鯉魚門之霧〉姊妹篇,值得推荐大家一看。

《山上山下》已絕版多年,聯發版相信難以找到。可幸「千花樹出版社」最近出了舒巷城小說全集,《山上山下》不單重現,還加進了作者同時期的幾個短篇哩!

──寫於二零零一年四月 舒巷城逝世兩週年

十一月刊於《香港文學》203期

註釋:

袁良駿的《香港小說史》﹙一九九九‧深圳海天出版社﹚頁二一五。
見《香港文學識小》﹙一九九六‧香江﹚頁五十三。
劉以鬯先生編的《香港短篇小說選集》﹙五十年代﹚﹙一九九七‧天地﹚頁三二五。
《市聲‧淚影‧微笑》﹙短篇小說集‧吳其敏編‧一九六二﹚
馮瑜寧即梁羽生。
見《山上山下》的〈序〉頁二。不知何故,「千花樹」《山上山下》新版的〈序〉卻刪去了這部分。
同

舒巷城花開千樹
許定銘

如果把一九二O年代開始在本港以白話文寫作的侶倫、望雲及平可等,視為香港第一代新文學作家,則一九三O年代末開始創作的舒巷城(一九二一至一九九九)就是香港新文學作家第二代的頂尖級人物。舒巷城不單很會寫小說,散文、新詩、舊詩詞也寫得相當好;此外,他還懂音律,唱粵曲、擅對聯、能翻譯、繪畫……,是創作藝術的多面手。

一九九九年舒巷城因心臟病突然辭世後,他的好友成立了「花千樹出版社」,由巷城嫂默默地整理丈夫生前的著述,不單把他舊日已出版的作品數十種重排出版,還搜集了在報上連載,未曾結集的小說、雜文等編成《無拘界》、《都市場景》及《劫後春歸》等多種,為這位本港土生土長的名作家留下等身的巨著。近年更編了套代表作的「紀念版」,收入傑作外,還收入不少評論史料,更方便「粉絲」及研究者使用。

《太陽下山了》是舒巷城長篇的代表作,十多萬字寫小人物林江接觸到的戰後西灣河一帶低下層市民的生活苦況,論者以為「這裡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濃厚的生活氣息,深摯温暖的人情」,是香港新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紀念版」內還附錄了與作者的訪談紀錄,蕭鳴、袁良駿和袁勇麟的評論及報刊上各家的評論摘要等多項資料,是最完善的版本。

從「粉絲」到專家
許定銘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主任馬輝洪先生是研究舒巷城的專家,而他的研究,是從當「粉絲」起步的。

馬輝洪原本是學數學的,不知何時對文學產生了興趣,轉到圖書館任職,潛心研究新文學,修了個圖書館學碩士後,即以《舒巷城成長小說研究》為题,於二OO九年取得哲學碩士。在寫碩士論文時,他發現舒巷城的「文學生命中許多空白之處」,便決心鑽研下去。他搜集了舒巷城不同時期出版的作品,剪存了報刊上所有舒巷城的紀念特輯,評論文章,互相印證、比對、研究,又訪問了不少他生前的好友……,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整理出版了這本《回憶舒巷城》(香港花千樹,二O一二)。

《回憶舒巷城》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收舒巷城生前接受的訪問四篇,主要談他的文學觀和創作心得。其實書的重點在下篇,馬輝洪選定了舒巷城的至親好友,進行了十一次訪談記錄,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這位「行事低調內斂,但成就備受肯定的文學家」。這些訪問對象包括了舒巷城夫人王陳月明女士,好友張五常教授,還有李怡、譚秀牧、羅琅、陶然……等,都是舒巷城的多年好友,對他有深切的了解。難得的是這些受訪者中,如韓牧在加拿大,英培安、林臻等在新加坡,馬輝洪都親往拜訪,其認真可見。《回憶舒巷城》是現今想了解舒巷城最具份量的專著。

《鯉魚門的霧》
許定銘

巷城嫂掛電話來,說是《鯉魚門的霧》話劇,由譚孔文的浪人劇場在葵青劇院上演,囑我某日到劇院的售票處取票觀看,切勿錯過。十分感激並祝演出成功!

〈鯉魚門的霧〉是舒巷城(1921~1999)最負盛名的短篇小說,內容寫年已四十的「行船佬」梁大貴,坐在鯉魚門碼頭岸邊,透過濃霧回憶離開十五年前的生活,發現自己出生、成長的筲箕灣跟離開前已完全不同,再沒有人認識那位以前人人都知道的梁大貴了,很有「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蒼涼。

〈鯉魚門的霧〉已被文學史家公認為香港最成功的短篇小說之一,一九六O年代中,《中國學生周報》辦徵文比賽,有人抄襲了它參加公開組比賽,力壓西西的〈瑪利亞〉奪冠,後來當然給人告發了,抄襲的人沒得到獎,而〈鯉魚門的霧〉自此聲名大噪,無人不知了。但,卻甚少人知道,原來〈鯉魚門的霧〉是署名秦可,首次見刊於一九五一年五月二日,《天底下》週刊第六十二期的。

轉瞬間舒巷城離開我們十一年了,巷城嫂早已藏起傷痛,默默地把丈夫生前的著述整理,一本本的由「花千樹出版社」出版,為這位本港土生土長的名作家留下等身的巨著,這種無需言喻的愛,比終日掛在口邊的卿卿我我濃得更甚、更深!

《艱苦的行程》
許定銘


舒巷城(1921~1999)是本港著名的小說家,他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鯉魚門的霧》曾多次被人抄襲參加徵文比賽均能奪魁,其實,他寫得最好的,是長篇小說《太陽下山了》(香港南洋出版社,一九六二)。舒巷城不單很會寫小說,散文、新詩、舊詩詞也寫得相當好;此外,他還懂音律,唱粵曲、擅對聯、能翻譯、繪畫……,是創作藝術的多面手。舒巷城用過的筆名及創作均很多,此中最容易為人忽略的,是署名邱江海的報告文學《艱苦的行程》(香港七十年代雜誌社,一九七一)。此書約十萬字,是他戰時生活的紀實。

一九四一年末梢,日軍入侵本港,二十歲的舒巷城目睹獸軍暴行,忍無可忍之下,終於在一九四二年辭別了寡母及弟妹,收拾細軟,背起行囊到內地逃難。他從大鵬灣輾轉到了桂林,在印刷廠裡謀到一份差事;其後遇到「湘桂大撤退」,徒步攀山涉水走了近月才抵達貴陽,之後要轉到昆明才安頓下來。舒巷城在昆明任美軍翻譯員,戰後到過越南、東北、台灣、上海……等地,到一九四八年底才返港與家人團聚。

《艱苦的行程》以九章叙述香港淪陷後,他偷渡回內地直到往昆明之間的逃難紀實,途中奔波、患病,路有餓死骨,及賣故衣謀生的影像,是大時代中頁頁苦痛的經歷!

《行程》的紀念版
許定銘

邱江海《艱苦的行程》一九七O至七一年間初見於《七十年代》月刊,一九七一年末由該雜誌社出版單行本,可惜印量不多,坊間一直難以得見。至舒巷城一九九九年去世後,新成立的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邀作者太太王陳月明女士校正,首次署作者名「舒巷城」,編入《舒巷城小說集》系列,很受讀者歡迎。

近年「花千樹」推出好幾種舒巷城作品的紀念版,喜見《艱苦的行程》(香港花千樹,二OO九)收入其中。此一版本的《艱苦的行程》比前兩版更完善,更具收藏價值。

紀念版《艱苦的行程》除了原書外,書前還增加了作者戰時在桂林和一九七O年代在本港寫作本書時的生活照,初版和再版的書影,讓讀者印證了書和人在不同年代留下的痕跡;最難得的,是書後附錄了《行程中寫的詩》和《硬皮本子的筆記》。

讀《艱苦的行程》,舒巷城在文中不只一次提到,說此書能寫成,完全得助於他一直帶在身邊,並珍藏了幾十年的那本「硬皮本子的筆記」。幾年前,「巷城嫂」已告訴我他的遺物中有那麼一本小冊子,本來想把它影印成單行本,可惜遲遲未見,至今終於在《艱苦的行程》附錄中見到兩頁,難得!

《行程中寫的詩》有七首,寫的都是途中所見,無論灕江也好,昆明也好,風景是美好的,但,人與情卻是悲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