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鄭明仁:劉以鬯與《 三毫子小說 》

劉以鬯一九六二年寫作《酒徒》時情形

一批絕跡江湖半世紀的本土通俗文學刋物,近日忽然在旺角新亞書店出現,消息傳出後隨即在本港藏書界引起一陣騷動,很多人趕在拍賣前48小時內上書店朝聖,小思老師(盧瑋鑾教授)賞書之餘不忘用手機把部份封面拍攝下來留念,因為這批刋物拍賣後又不知會隱身何處,可能要塵封50年後才再出現。遠在美國度假的香港著名藏書家和書評人許定銘時刻記掛拍賣結果,叮囑筆者第一時間通知他。10月15日傍晚,這批262本舊書以港幣$46000成交,由本地一間大學投得。許定銘獲悉後在電話留言:「好嘢!居然有人出咁高價競投,香港文學有希望了!」究竟這些「古董」是何方神聖,竟然驚動這麼多藏書界高手垂注?簡單來說,它們有三個特點:(一)全部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香港三毫子小説最早版本,分八開本和16開本兩種,後來坊間所見的幾乎全是32開本小書;(二)總數多達262本,一次過推出,前所未見;( 三)其中有20多本是別出一格的八開本,橫直度是26•5cm x 34•5cm,比A3紙尺寸畧小,罕有程度尤甚於其餘200多本(16開本,20cm x 27cm),最珍貴的兩本是文壇大師劉以鬯的早年作品:《 藍色星期六》和《 蠱姬》。

《小說報》和《環球小說叢》同樣是三毫子小說,版面大小不同。

劉以鬯在《小說報》刊登的小說

在介紹劉以鬯這兩本作品之前,首先讓我們簡單回顧香港三毫子小説的歷史。如果説羅斌是香港「三毫子小説之父」,應無疑義;1949年大陸政權易手之前,羅斌已在上海出版雜誌《藍皮書》,刋登偵探詭異小説;後來羅斌南下香港,隨身有幾本舊的《藍皮書》和一篋作家的文稿。1950年5月羅斌成立「環球出版社」,恢復出版《藍皮書》;當時的出版社祗是一間板間房,食宿辦公全在裡面。羅斌的創業名乎其實是蓽路藍縷,由於經營有方,《藍皮書》給他帶來第一桶金,不久便在上環新街開設「環球印刷所」,陸續出版多份雜誌,《環球小說叢》就在這時面世。羅斌很快便網羅了香港多位作家替《小說叢》寫稿,幾乎全都一紙風行。《小說叢》每期祗刋登一篇小說,20頁共四萬字,每册三角,香港人叫三角做三毫子,坊間乾脆就叫這些小說做《三毫子小說》,這就是三毫子小說的起源。羅斌逐漸成功開拓他的出版王國,繼「環球出版社」後,1959年創辦《新報》,這時,羅斌集報紙、雜誌和通俗小說於一身,著名的「一雞三味」於焉而生。所謂「一雞三味」是指首先安排名家的小說在《新報》副刋連載,然後在旗下雜誌重刋同一篇作品,最後結集成單行本發售。這些單行本歸入《環球文庫》系列,售價提高,取代《環球小説叢》三毫子小說。

因為「環球」三毫子小說廣受歡迎,其他出版機構也就加入競爭,比較著名的有「虹霓出版社」,它出版了《小說報》,劉以鬯是其中一位重要作家。另外一份三毫子小說雜誌是徐寧主編的《ABC 小說叢》,再加上《海濱小説叢》,幾乎每周都有幾部三毫子小説出版。今次拍賣的262本書之中,上述出版社都有代表作品。三毫子小說的盛行,除了協助部份文化人解決吃飯問題,也令很多作家成為小說界的名牌。《環球小説叢》由於得風氣之先,旗下名作家陣容最鼎盛,他們包括:楊天成、龍驤、鄭慧、史得(即是高雄、三蘇)、潘柳黛、依達、黃思騁、司空明、歐陽天、張續良、夏易、易文、路易士、喬又陵、杜寧、上官牧、上官寶倫、羅蘭……等等。《環球小說叢》的三毫子小説是什麼時候結束呢?對「環球」小說素有研究的許定銘指出,《環球小説叢》1960年12月29日出版的第180期的《兄妹奇緣》是「環球」最後一本三毫子小説,「環球」三毫子小說年代便告結束;從1961年1月開始,改為推出三十二開本的《環球文庫》流行小說,每册四角。

一度與《環球小説叢》分庭抗禮的《小說報》,由「虹霓出版社」出版,「虹霓」的來頭很大,註冊老闆是黎劍虹,她的丈夫梁寒操曾任國民政府宣傳部長,且是國共重慶和談代表之一,1975年去世前仍出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虹霓」的幕後老闆其實是美國政府,五十年代冷戰時代,美國致力在香港建立反共橋頭堡,不惜撥出大筆美金資助很多機構出版反共宣傳刋物,「虹霓」就是「美元文化」產品。《小說報》是虹霓出版社的主力刋物,由於有美元撐腰,所以《小説報》一開始便可以出重酬邀請名家寫稿。劉以鬯夫人對筆者説,是作家董千里代表黎劍虹力邀劉以鬯供稿,當時劉以鬯還在新加坡報舘任職,因為稿費高,於是寫了《星加坡的故事》寄到香港,這是他替《小說報》寫的第一篇小說。1957年劉氏夫婦返港後,陸續替《小説報》寫了好幾篇小說,包括今次新亞書店拍賣的《藍色星期六》和《蠱姫》。劉太說:「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主要是在《小說報》發表,內容都是講男女愛情,只是橋段場景不同而已。」

筆者嘗試透過《藍色星期六》和《蠱姫》這兩部四萬字中篇小說,分析劉以鬯的三毫子小說風格,加上劉太的補白,是難得的一次「穿越」機會。《蠱姫》故事的主角唐家駒,是20歲的砂朥越土生華僑,他透過書信往來認識K埠(香港)筆友畢露露,雙方透過書信裏互生情愫,唐家駒不惜違背母命來港相會,豈料美若天仙的畢露露竟是犯罪集團成員,集團專門透過徵友方式誘騙東南亞富二代來港,然後設計圈套製做藉口勒索他們,要家人滙款贖身。故事橋段不算新鮮,但劉以鬯講故事的手法非同凡響,小説開始是:「電話鈴响了。唐家駒從朦朧中驚醒,拿起話筒----畢露露給人謀殺了!」跟着有人敲門,彪形大漢出現眼前,「大漢怒容滿面,開始板動鎗機掣──」劉以鬯這個開場白很有電影感,他先把主角唐家駒置身死地,然後才倒序介紹唐家駒出場。當唐家駒來港相認畢露露後,已慢慢墮入美人計圈套,犯罪集團把他關在畢露露家裏,卻被露露的妹妹玲玲暗中放了,匪徒追蹤至唐家駒的酒店用槍指嚇要挾持他離開,尾隨而至的玲玲從後用刀猛捅大漢救出家駒,玲玲以為殺了人逕自去警局自首。畢露露因為辦事不力給集團殺死了。集團對家駒窮追不捨,幸得和集團相熟的女子顏雙梅協助匿藏,兩人決定飛回砂朥越結婚,此時卻收到砂朥越滙來5萬元,這筆錢是早前要替玲玲還款給集團的應急費用,現在已不需要,家駒打算用來買鑽戒給雙梅,但雙梅不要,雙梅為什麼不要?各位請留意劉以鬯這樣寫道:「雙梅不要,雙梅認為應該捐給從大陸逃出來的難胞。」這也是小説最後一句。這句話明顯和整篇小說講男女愛情、驚險奇情的風格不協調。筆者特別為此請教劉以鬯太太,劉太對此作出權威解說:「虹霓出版社一開始就要求劉生寫反共小説,但劉生拒絕,劉生話唔搞政治嘢。不過,出版社講得多時,劉生間中都會在結尾時應酬一兩句。」這就解答了上述不協調之謎。

劉以鬯每篇小說都以佈局精妙見稱,《蠱姫》也不例外,幾個女主角輪流出場時讀者都無法猜到她們的真正身份,屬正屬邪,要到最後才揭盅。小說另一個特點是以演義式講故事,一浪接一浪,但頭尾相呼應又做到天衣無縫。劉以鬯另一篇三毫子小說《藍色星期六》寫男主角入馬場賭馬而發生的一場畸戀。男主角多次到售票處落注時都遇見同一個穿藍色旗袍的美女(夏莓仙)要求順手幫忙買馬,落注的馬每次都跑出,但每次想交還彩金給她時,她不是拒絕就是像鬼魅般失蹤,有家室的男主角此時卻愛上了她,後來根據夏莓仙留下的卡片按址到訪,竟然在屋內發現夏莓仙的小墓碑,夏的老家人說她在馬場輸了很多錢,連累丈夫破產,夏自殺死了,丈夫後來也跳海死了。讀者看到這裏,都相信男主角肯定在馬場「撞鬼」,故事到此應該結束,豈料劉以鬯妙筆一揮,四年後男主角又在馬場重遇夏莓仙,她根本沒死。夏莓仙説因為男主角很像她死去的丈夫,她為了贖罪,故意跟男主角來往,讓他贏錢。在家立墓碑只是自己爛賭輸了巨款無面目見丈夫,假裝已死,不料丈夫傷心過度跳海自殺死了……。後來男主角拋棄髪妻與夏莓仙結婚,女主角婚後認為已經成功贖罪,對男主角失去興趣,一刀兩斷結束這場畸戀。

劉以鬯描寫的馬場氣氛像實景一樣,劉太有這樣的形容:「劉生早年經常入馬場賭馬,對每隻馬都很有研究,但十賭九輸。」「唔單只馬場,劉生描寫夜總會、舞廳的場景同様出色,他在舊上海時已常常到百樂門夜總會蒲。」劉以鬯描寫女人心理非常到家,劉太説劉生很有女人緣,在認識她之前,有大批女士在追求他!難怪劉以鬯寫女性寫得那麼絲絲入扣。劉太在這裏公開一個多年的秘密:「劉生在追我之前,一個香港女歌星(後來很有名氣)到新加坡登台時認識劉生,非常仰慕劉生,女歌星回港後幾乎每天一封情信寄到新加坡,這些情信現在還由我保管着呢。」



(作者鄭明仁為香港資深傳媒人、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

(原刊《明報》二O一六年十月廿六日。謝謝鄭明仁先生提供文稿與圖片予本網發表。)

附錄:

「環球小說叢」
馬吉


《西點》雜誌內的廣告

環球是出版言情小說的老大哥,首先是「環球小說叢」,然後是「環球文庫」,接着是「環球文藝」。「環球小說叢」十六開,每冊十九頁,約四萬字,售價港幣三角。香港人稱三角為三毫,故稱三毫子小說。許定銘曾有研究,說「環球小說叢」第一七九號是呂嘉謨的《不了情》,出版於一九六零年十二月十九日,當中有廣告說由在一九六一年起,每十日推出一種三十二開的「環球文庫」,每冊四角。其實早在十二月一日出版的第二七八期《西點》雜誌內,已有廣告說會在一九六一年推出「環球文庫」。於是一九六零年十二月廿九日出版的《兄妹奇緣》(羅蘭著),便是「環球小說叢」,也是環球三毫子小說的最後一期。這「環球小說叢」第一期,是鄭慧的《歷劫奇花》,惜不知出版於何時。(《兄妹奇緣》和《西點》雜誌的廣告書影借自書友,謹此致謝。)

2 則留言:

  1. 2019年10月11,馬來西亞藏書家Teow Yonglong 的新發現,來自他臉書的文章--
    說到香港五六零年代的言情小說,自不能跳脫環球出版社的「環球小說叢」,香港書神許定銘先生曾有研究,說出版於一九六零年十二月廿九日第一八零期的《兄妹奇緣》,是這個叢書的最後一冊。這主要取材自第一七九期,即呂嘉謨《不了情》所刊登的廣告,說由一九六一年始,改為出版四角一本的「環球文庫」,預示了《環球小說叢》時代的結束。然而《兄妹奇緣》實際上並非最後一冊,觀《兄妹奇緣》內頁,還提及下期尚有杜寧的《一束金髮》,許先生自所以會搞錯,主要受一七九期的廣告影響,以為新一年後,就馬上以「環球文庫」接續。前幾天收到《一束金髮》,正印證了這一說法,裡頭就載有「環球小說叢告別讀者啟事」,明言第一八一期才是終刊號,之後由「環球文庫」接續,以楊天成的《妙想天開》作為第一號繼續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teow.yonglong/posts/10157699591292164

    回覆刪除
  2. 請注意:三毫子小說不是羅斌先生發明。他不是「三毫子小說之父」。香港的三毫子小說, 最先是黎劍虹女士創辦的虹霓出版社於1955年2月初推出。證據羅列於下---
    1.1955年2月2日的華僑日報,及1955年2月3日的工商日報,分別刊登了虹霓出版社的鱔稿,宣佈以嶄新姿態,推出一款名為「小說報」的刊物,每期登出一篇約六萬字的中篇小說,只賣三毫子。第一期是俊人寫的〈金碧露〉。
    2.大約十年前,美國國家檔案館公開了一批檔案,當中有關於1950年代中、後期,美國新聞處資助香港公司出版刊物的情況。清楚記錄了虹霓出版社辦的《小說報》是在1955年誕生。台灣最少已有兩位學者,利用這批檔案撰寫了論文發表,其中王梅香博士2016年的論文:〈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馬華文學場域----以譯書計畫《小說報》為例〉,詳細記述了《小說報》的產生和初期出版數量等資料。一推出就非常受歡迎,銷量遠超預期。
    3.羅斌先生出版的《西點》在1956年有連續六期,宣傳即將推出,只售三毫子的「環球小說叢」,模式跟《小說報》類同,根據此系列廣告推斷,第一期《小說叢》,是在1956年9月底至10月初推出。較虹霓的小說報遲了超過一年半才面世。
    4.羅斌先生晚年在加拿大出版的回憶錄《一筆橫跨五十年》,沒有說自己發明或始創了三毫子小說。
    5.資深編輯劉乃濟的博客文章〈二十世紀中期香港周刊的特色〉描述:由於(《小說報》)銷路頗佳,環球出版社的老闆羅斌見獵心喜,也出版了另一種《三毫子小說》。

    潘惠蓮謹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