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資料庫
本站的資料主要從網上轉載,或由文化前輩提供,謹作參考之用。
請自行分辨內容真偽,有任何錯漏,本站概不負責。
倘若使用本站資料,請註明來源。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花果飄零
›
新亞早期史 左丁山 商務印書館董事總經理陸國燊博士係新亞歷史系畢業生,得雅禮協會獎學金到哈佛攻讀博士學位。在美國、日本做過十幾年賓架,後來俾新亞師弟陳萬雄博士遊說轉行,入咗商務,再轉入中大做中大出版社社長,退休後重返商務擔大旗,在出版界之中,史提芬.陸嘅學歷夠晒高。平時史提芬久...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風的「心象」與「重象」──蔡炎培的兩本「四毫子小說」
›
風的「心象」與「重象」──蔡炎培的兩本「四毫子小說」 文:葉輝 編輯:蔡曉彤 一、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我在旺角奶路臣街的舊書攤陸續找到一些「四毫子小說」,記憶最深刻的,是西西的《東城故事》和杜紅(蔡炎培)的《日落的玫瑰》;其時蔡炎培寫得極勤快,適逢好友蔡浩泉主理「星期文庫」,他一口...
楊天成《二世祖手記》
›
五、六十年代,香港盛行俗稱「四毫子小說」的流行通俗小說,有出版社看準市場需求而專事生產此類讀物,請來不少作者為之撰稿,楊天成(1919-1969)便是其中一位以四毫子小說成名的小說作家。 楊天成原名楊世英,另有筆名羅亭、陳洪、青阿哥等。1949年來港,在《成報》發表連載小說《難兄...
2 則留言:
三毫子小說
›
三毫子小說 阿杜 研究香港近代文學史成了近日熱門話題,有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碩士黃靜專文論及五、六十年代對香江民間文藝影響至深的「三毫子小說潮」。的確,五、六十年代香港假髮塑膠花業旺盛之後,製衣業鵲起,經濟走向現代熾熱階段,市民對文化生活要求殷切、粵劇興旺粵語片興盛,街角報攤增多。...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黛綠年華:露了「狐假虎威」的馬腳
›
去年讀完《小團圓》,索性趁熱打鐵,來了個舊夢重溫,每夜臨睡前絮絮追憶《半生緣》,晴暖的午後,轉到陽台聆聽人世《流言》。 意外的收穫是發現張愛玲原來這麼喜歡電影。除了隔三差五安排小說主角看電影去,最昭彰的鐵證是三十年後仍然對《不了情》中發了福的陳燕燕耿耿於懷:「她在她下一部片子裏就...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