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印和諧集
關夢南
我編《香港文學新詩資料彙編(一九二二──二000年)》時,翻查詩集,得知最早出版的是《和諧集》。《和諧集》封面印有:「一九二二至一九三0年所作詩歌和小品」幾行小字,而黄石的序──「《和諧集》的意味」,完稿於一九三0年五月十四日。書無出版地點及年份,但推斷一九三0年左右在港印刷(因港的印刷技術比較先進,出版相對自由)。如果根據二、三十年代詩壇穗港一家的概念,李聖華應是香港最早的新詩人了,而《和諧集》之出現,更早於侯汝華的《海上謠》(一九三六)六年。現存《和諧集》有二本:一殘本輾轉落在葉輝的手上;另一本完好無缺,就是我現在尋找到的、藏於廣州文德路的廣東文獻館。
李聖華身世之謎,亦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與他從美返港的兒子李華斌談,得以揭開。李聖華生於一九0三年六月六日。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一日在廣州去世。廣州淪陷前(一九三七),全家來港,最初住在沙田道風山三號,後遷往西營盤羅便臣道六十四號,培英中學對面。三十年代李聖華做過香港培英中學的教務主任。他其中的一子一女都在香港出世。憑這些確實的資料,誰還可以說,李聖華不是香港人?
廣東文獻館收藏的《和諧集》十分完整。長度綫裝書。用薄書紙印,有點像我們小學的臨帖的大字簿,一紙摺疊兩面綫裝。雖然經歷了八十年風雨戰亂,但保存得很好,一點也沒有破損。如果說中國新詩始於一九一六年(見許德隣編選的《分類白話詩造》),或到一九一八年才正式揭開序幕。其時《新青年》期刊第一次發表新詩,胡適的《嘗試集》則於二年後(一九二0年)出版。那麼李聖華寫詩於一九二二年或更早,可說是南方版塊詩人中,最早得新詩風氣之先了。
香港最早新詩見刊於《小說星期刊》,這套珍貴的文藝期刊現收藏於香港大學孔安道圖書館,共有二十三期(一九二四年出版十六期;一九二五年見七期)。粗略計算,在《小說星期刊》補白的詩人有羅灃銘、L. Y. 、灞陵、許夢留、競明、余夢蝶……等十七位,新詩逾五十首。有關新詩的評論兩篇,一篇是羅灃銘寫的「新舊文學之研究和批評」(見一至六期);另一篇是許夢留的「新詩的地位」(十七—十八期)。由此可見,早期新詩創作,港穗一家,與京滬同步發展之說,可以成立。
《和諧集》收新詩三十二首、散文八篇、小說一篇。散文與小說,都帶有濃厚的抒情、想像,與跳躍的色彩,所以,又可視為散文詩與詩化的小說。回說新作品,不少具原創性,如〈晚禱〉:
主啊,寬恕我罷!
常暗黝危懼的深夜臨到時,
我說︰「主啊,我交托我整個靈魂給你保守」,
太陽剛出,
我從你手中奪回我的靈魂,
卻一聲不道謝。
這首詩用對話,諷剌世人只知尋求庇護,不知感恩。詩句生活化,明朗、淺白,隱含哲思,有點泰戈爾的味道。從這首作品,或更多其他的詩句──「黑夜已經籠罩着大海,/ 一切都消滅了,只有幾點/船杆上的燈,証明船的存在。/世界也給黑夜籠罩着,/一切都消滅了,只有你的/晶瑩的兩眼和一顆心,/證明愛情的永在。」(〈愛情永在〉)我們不難發現,李聖華詩歌內容的宗教元素。不少詩中「你」與「愛」,其實是讚頌無處不在的神。也正正因為這種宗教意識之有機溶入,令內容的「情」,具更大的趣味性。這種早期對宗教的膜拜,又好在不去到極致,而保留人性的猶豫與張望。比如在〈生命那裏是寂寞〉這一首詩中,就見到轉化自信仰的謙卑與自足:
我有滿案的詩詞,
我有一風琴,
我有一臨河的小窗,
生命不算寂寞了。
五四早期的新詩,失諸直道與說理,很多未能擺脫散文化的影響。三、四十年代新詩開始注重意象、簡潔與含蓄。這詩藝的進步,在《和諧集》作品中,見到不少類似的嘗試。嘗試部分令人眼前一亮,如〈失眠時的懇求〉與〈詩人〉:
〈失眠時的懇求〉
我的妹妹!
天快亮了
我還未入睡。
請用你的嘴唇
像雌鳥般孵伏着
我的眼蓋。
靜待我的眼睛
像雛鳥般
自破卵瞉,振翼出來。
〈詩人〉
詩人是神秘的蜘蛛
在宇宙黑暗的角落上
佈滿了心的網羅。
一切隱藏的悲哀
一切秘密的快樂
慣在角落上飛翔,
一觸動了心綱,
便被詩人捉到了。
這兩首作品,堪稱詩集的壓卷之作。其一是詩歌的意象,現在讀來,仍然心跳與叫好:「請用你的嘴唇/像雌鳥般孵伏着/我的眼蓋。/靜待我的眼睛/像雛鳥般/自破卵瞉,振翼出來。」;「詩人是神秘的蜘蛛/在宇宙黑暗的角落上/佈滿了心的網羅。」這樣的比喻,若放還當時大陸整個詩壇,或與二十年代像陸志葦、劉大白、宗白華、朱自清、徐玉諾、劉延陵、冰心等相比,也難掩它的超前性。其二是詩的收筆,說完即走,不留一條新文學的感情尾巴,充分發揮了詩歌文類的獨持含蓄性。
有趣的是,李聖華雖然信教,但一點也不掩飾人性與天欲的想像。〈我渴望見到你的裸體〉這篇散文詩,不讀內容,就看題目,若在當時發表,也足以引發哄動。再讀內容,更使人心跳︰「常用頭帕遮蔽你的鬈髮,用黑紗蒙着你的美眼,五彩的衣裙掩飾你的玉體。我渴望可以把牠們揭去,但我沒有那般偉大的法力。因此我私心存着這種希望,希望在你沐浴時得有窺伺的機會。」詩中你,雖然暗喻「神」與「詩」,但無礙其藝術性。這,也許就是《和諧集》的主要精神,及黄石序中所指的「朦朧幽微」的美學觀念。
(原刊二0一0年九月十一日《關夢書寫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