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夢還需記
許定銘
海曼讀到〈舊事兩題〉回應了舊夢,時光猛然倒退半世紀,那是一九六四年的事,青春多美好!
那時候《中國學生周報》有兩處社址:總社在彌敦道六六六號,正好與亞皆老街(多美好的街名)交界,樓宇早已拆掉重建了,就是恆生銀行對面的位置;港島分社在鰂魚涌英皇道,北角官小對面,叫麗池的地方,那幢大厦還矗立那兒不變!
兩處社址都有通訊員的學生組織,同樣出有文藝報刊,九龍的叫《學生之家》,港島的叫《學園》。我一直是總部的通訊員,一九六三年以〈湖畔閑居〉參加《學生之家》徵文比賽得獎,非常高興(請閱〈靖笙不是黃韶生〉)。次年,聞《學園》也舉辦徵文比賽,我隔海應徵挑戰。僥倖以小說〈瘋婦〉奪冠,藍馬社友易德傳(詩人易牧)亦得獎,不知是否他鼓勵我參賽的?年輕時我很喜歡〈瘋婦〉那個故事,後來重寫,易名〈相思河〉,發表於《文壇》月刊296期(1969年11月),後收入《港內的浮標》。
當年《學園》的總編輯是正在讀中學的海曼,頒獎的也是她,獎項是甚麼已無從記憶,或許就是一份真正的友誼罷。後來我邀請她加入芷蘭文藝社和藍馬現代文學社。不久,海曼入香港大學,藍馬諸友各有事忙,文社名存實亡,社友各奔前程,想不到五十年後卻由網站再牽一線。海曼如今遠居多倫多,與現在還居香港的羈魂、路雅、定銘分處地球的兩面,晨昏日夜雖然顛倒,希望仍能憑網絡連繫,友情不變!
女作家李洛霞編撰資料翔實、擲地有聲的《六十年代青年小說作者群像(1960~1969)》時,曾訪問我,後來寫成〈許定銘:從寫小說到寫書話〉,是我喜歡的訪問稿之一。文內提到我的處女作散文〈這是夢嗎〉,那是讀中三時周記的功課,如果沒有林老師的刺激,我的寫作生涯大概不會那麼早起步。
趁今日回憶舊夢,把〈這是夢嗎〉也翻出來獻醜,是為一些不敢踏出第一步的少年人作後盾,請大膽嘗試!
(2014/9/11)
許定銘
海曼讀到〈舊事兩題〉回應了舊夢,時光猛然倒退半世紀,那是一九六四年的事,青春多美好!
那時候《中國學生周報》有兩處社址:總社在彌敦道六六六號,正好與亞皆老街(多美好的街名)交界,樓宇早已拆掉重建了,就是恆生銀行對面的位置;港島分社在鰂魚涌英皇道,北角官小對面,叫麗池的地方,那幢大厦還矗立那兒不變!
兩處社址都有通訊員的學生組織,同樣出有文藝報刊,九龍的叫《學生之家》,港島的叫《學園》。我一直是總部的通訊員,一九六三年以〈湖畔閑居〉參加《學生之家》徵文比賽得獎,非常高興(請閱〈靖笙不是黃韶生〉)。次年,聞《學園》也舉辦徵文比賽,我隔海應徵挑戰。僥倖以小說〈瘋婦〉奪冠,藍馬社友易德傳(詩人易牧)亦得獎,不知是否他鼓勵我參賽的?年輕時我很喜歡〈瘋婦〉那個故事,後來重寫,易名〈相思河〉,發表於《文壇》月刊296期(1969年11月),後收入《港內的浮標》。
當年《學園》的總編輯是正在讀中學的海曼,頒獎的也是她,獎項是甚麼已無從記憶,或許就是一份真正的友誼罷。後來我邀請她加入芷蘭文藝社和藍馬現代文學社。不久,海曼入香港大學,藍馬諸友各有事忙,文社名存實亡,社友各奔前程,想不到五十年後卻由網站再牽一線。海曼如今遠居多倫多,與現在還居香港的羈魂、路雅、定銘分處地球的兩面,晨昏日夜雖然顛倒,希望仍能憑網絡連繫,友情不變!
女作家李洛霞編撰資料翔實、擲地有聲的《六十年代青年小說作者群像(1960~1969)》時,曾訪問我,後來寫成〈許定銘:從寫小說到寫書話〉,是我喜歡的訪問稿之一。文內提到我的處女作散文〈這是夢嗎〉,那是讀中三時周記的功課,如果沒有林老師的刺激,我的寫作生涯大概不會那麼早起步。
趁今日回憶舊夢,把〈這是夢嗎〉也翻出來獻醜,是為一些不敢踏出第一步的少年人作後盾,請大膽嘗試!
(2014/9/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