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誰是夏敏芙‧夏敏芙是誰

誰是夏敏芙‧夏敏芙是誰
許定銘

前衛出版社的《情潮》

現代文庫書目


夏敏芙是一九六O年代的香港作家,她寫過兩個中篇小說:《膽怯的模特兒》和《情潮》,發表在雲碧琳主編的《文藝季》第二及第三期上(1962~63),刊物出版至今超過五十年,連圖書館也少藏,一般讀者能見到的機會甚微。

雲碧琳在〈回憶《文藝季》〉中,提到過夏敏芙,說:

……有二期夏敏芙的四萬字中篇《膽怯的模特兒》,第三期夏敏芙四萬字中篇《情潮》都屬一時之選,那時,以罵人出名的女作家十三妹在新生晚報的專欄中這麼說:「夏敏芙的作品能使我一口氣讀完,論氣勢鋪排,確有相當成功之處,最難得的是,不僅風格明快優雅,而運用中國語文的正確性與流麗處,亦遠在於梨華之上。於梨華的語文,地方性(即小家子氣派寧波味)太濃。膽怯的模特兒,實實在在給我的印象遠比江浙幫的女作者風格大派,甚至連已成名的張愛玲也包括在內。」(1)

我二OO九年寫〈五月出版社的書刊〉時也提到《文藝季》中的夏敏芙,說:

第二期選刊了留法研究美學的夏敏芙底中篇《膽怯的模特兒》,據雲碧琳的回憶,說這篇充滿浪漫情調,融貫了中西思想的小說很受歡迎,深得十三妹的讚賞,認為是超越了於梨華及張愛玲的傑作。(2)

我寫的這幾句話,當然是參考雲碧琳的〈回憶《文藝季》〉而寫的,但她在文中,卻完全沒提過「夏敏芙是留法研究美學的」,那麼我是何以得知的呢?

那是我訪問慕容羽軍時,他告訴我的。

二OO九年二月我訪問慕容羽軍,主要問他:經常為五月出版社的書籍負責裝幀設計的白郎寧是誰?名不見經傳的女作家夏敏芙是誰?

老前輩語我:白郎寧是他的筆名之一;而夏敏芙則是留法研究美學的年輕女孩子,曾來過香港,在本地發表過作品,但從來未出過單行本!

直到五年後的距今大半年前,朋友電傳給我「一張書目」,我才發現他告訴我有關夏敏芙的事,其實並不正確!

那是一張四毫子小說的「現代文庫」書目,此中列出「文庫」一九六二年九月至六三年元月間,他們所出的十二種書目,比較重要的是慕容羽軍的《綠野情歌》、雲碧琳的《椰林月》、夏敏芙的《情潮》、盧文敏的《師生戀》、上官寶倫的《鴦鴛刼》、徐學慧的《幻境》、趙滋蕃的《聖誕之夜》和沙千夢的《永別了!愛》。

我相信這套「現代文庫」是慕容羽軍、雲碧琳夫婦組稿出版的,因為這幾種書的作者大多是他們的好友,尤其是夏敏芙,原來她原刊《文藝季》第三期的四萬字中篇《情潮》,是曾出過單行本的!

最近我在某舊書拍賣網站上,居然見到另一種夏敏芙的《情潮》。那是香港前衛出版有限公司版的《情潮》,三十二開本140頁,超過十萬字,當與《文藝季》第三期版,及一九六二年「現代文庫」四毫子小說版的四萬字中篇《情潮》不同。

本書前有夏敏芙的一篇「代序」──〈梵隆那之遊〉,說明了她故事的來由,最後一段說:

那些故事,凝聚成了我寫這部小說的原動力,承香港的朋友慕容羽軍先生、雲碧琳小姐以及還在英國的老朋友馮奕環博士的鼓勵,完成了這部作品,還承前衛出版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惠然出版,使我非常銘感…… (3)

篇末的寫作日期是一九六二年初稿,一九六九年再稿。這篇代序說明了這位夏敏芙自一九六二年寫《膽怯的模特兒》起,應該一直有創作的,七年後還把原本是四萬字中篇的《情潮》,擴展成超過十萬字的長篇。

她還寫過其他的小說嗎?

這引起了我研究的興趣。慕容羽軍已作古,雲碧琳亦遠遊在外,如今能查詢的只有盧文敏。趁周日鑪峰雅集時問他是否認識夏敏芙?盧文敏瞪了瞪眼說:她是慕容羽軍筆名之一,還說他曾把署名夏敏芙的《情潮》交給他到台灣出版。(4)

這答案確實令我吃驚,為了多發表作品,慕容羽軍筆名甚多是眾所周知的事,但他為甚麼要隱瞞夏敏芙?還虛構「留法研究美學的女孩子」來故弄玄虛?實在令我模不着頭腦!

為了要確認這件事,回去後我把所有工具書搬出來,細心查考……。終於,在劉以鬯《香港文學作家傳略》〈慕容羽軍自傳〉的著作簡目中,發現了:

《情潮》(小說)香港前衛出版有限公司1971(5)

一欄,還在一九七八年的那段文章裏,見到「這段時間完成了《星心曲》、《情潮》、《溫馨四季情》算是比較愜意的作品」(6)之語。

我吁了口氣:《情潮》既是慕容羽軍寫的,那麼,在刊物上發表及出單行本時均署名的「夏敏芙」,自然就是他的筆名了!

其後我又在他的《為文學作證——親歷的香港文學史》(香港普文社,2005)中,找到了他為「夏敏芙」故弄玄虛的理由。

《為文學作證》第二章〈五十年代文壇戰國時代〉中,有一節〈慕容羽軍作品全面檢視〉(頁74~87),其中一段說:

某次他和徐訏閑談時,徐訏很自負的說他作品中所刻劃的「異國情調」是沒有第二個人所能做到的。慕容羽軍不服氣,很想試試也描寫跨國情感,而且深信自己也能做到。回去之後便用心創作,「着重把一個中國人生活在法國所發生的多邊情意,讓時、空交織於海行千里的男女情苗如何怒茁的曲折故事」(7)寫成《情潮》後,又不想暴露身份,「故意採用一個女性化的筆名(夏敏芙)」,在雜誌發表後拿給徐訏看。徐訏讀後擊節讚賞,追問作者是何人,很想認識她,慕容羽軍支吾以對,只好隨口說她不是在香港生活的人……。

原來「夏敏芙」的出現有這麼一段故事!

──2014年10月

轉載自2015年2月號《香港文學》



註釋:
(1)見1986年1月《香港文學》第十三期,頁80。
(2)見2009年5月《香港文學》293期,頁72。
(3)見香港前衛出版有限公司版《情潮》的代序,頁8。此書沒有出版日期,後查證是1971年出版的。
(4)盧文敏說他在台灣曾把《情潮》印了一版,惜未見原書,待證。
(5)見劉以鬯《香港文學作家傳略》(香港市政局公共圖書館,1996)頁812。
(6)仝(5),頁811。
(7)見《為文學作證》頁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