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許定銘:如何欣賞城堡內的藝術──讀陳永康的《香港詩賞》

年輕的時候我是一頭初生之犢,在創作的草原上任意奔馳,詩、散文、小說都認真地嘗試過。想甚麼就寫甚麼,散文寫的是個人思維,我手寫我心,最易寫,亦最持久,寫了五六十年猶未放棄;小說字數多,構思久,得花長時間去磨,缺少恆心或事忙,幹不好;詩字數最少,表面上看,最易寫。然而,易寫難精,一首好詩,除了有內涵,還得要有意境、含蓄,和節奏感,有時為了一句短語,或詞句,往往要花長時間去思考、琢磨,猶不知如何下筆、取捨,放棄得最早。

雖然我放棄寫詩多年,卻仍然愛詩,愛讀別人的詩篇,陷入美的詩境,享受詩意的歡樂。那些能寫詩數十年,沉醉詩國的同好,是真真正正的詩人。

年輕人見我愛詩,常要求我「解詩」。我的答案是:詩,是不能解的,只可以感受。能感受一首詩,即是能讀懂一首詩。不過,同一首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讀詩深奧之處。如陳永康般,不停地指導年輕人欣賞詩、解說詩,其實也只是指出了詩的切入點,得要讀者親自去觀摩,去鑽研,去理解、感受,才能有所得著。面對這麼困難的高山,像陳先生這樣還孜孜不倦的老師,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打虎英雄,令人佩服!

陳永康新近出版的《香港詩賞》不是一般的詩選,那是一部刻意塑造的詩歌藝術城堡,而他則是位口若懸河的導遊,引導讀者走進城堡,向大家解說城堡中每件陳列品的藝術性,企圖把那批單一的藝術品,組成一座座藝術聖殿。

《香港詩賞》分《印象》、《舊戲》、《童話》、《家常》、《親愛》、《房子》、《位置》、《書香》、《維港》等九個章節殿堂,組成了「香港」這座域堡。每個殿堂又用好幾首不同類型的詩歌,組成一串串藝術珠串,再用編者精明獨到的分析、解說,企圖把讀者們領進優美的詩境中。

舉個例:在《印象》中,他引了葉輝的〈我們活在迷官那樣的大世界〉和胡燕青的〈三日店〉去說明他們對香港的印象是一座「迷宮」;用洛夫的〈香港的月光〉和陳李才的〈桌燈與月亮〉寫香港在月光下的多種生活;又用潘步釗的〈高樓對海〉、余光中的〈高樓對海〉和鍾國強的〈華田〉,來寫多種多樣的香港街景、生活……。於是,從各種各類的䢖築、人事的感慨,香港的印象就變得立體而形象化,深深地印在過客的腦袋裡,欣賞寫香港的詩,在不知不覺間就把讀者和香港合而為一體了!

我只輕輕地引導大家探索了香港城堡的其中一個殿堂,如果大家想一觀全豹,我䢖議大家耐心地去翻翻《香港詩賞》,那裡還有全香港城堡的各區殿堂,陳列了各種不同的藝術品,在你慢慢欣賞的同時,不妨也感謝編者陳永康刻意編排的心思!

──2018年7月

(馬吉按:陳永康於2016年出版過一本《愛情詩賞》(見圖),《香港詩賞》尚未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