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悼易牧


吳萱人臉書2020年4月8日)









聞易牧(I944?-2020)逝,黯然,少年朋友又少一人,羈魂說早一日還收到他的短訊,走得何其匆匆,唉!

易牧,原名易其焯,又名易德傳,早年在慈幼中學就讀,與蘆葦,卡門三人組激流社,以創作現代詩為主。一九六三年,我在《星島》發表詩作〈三月裏的記憶〉,易牧認為是佳作,聯絡我,說想邀請幾位當時寫得比較好的文友合組新社。於是我聯絡了羈魂和白勺,他邀請了龍人(陳玲玲),再加上激流兩友,七人組成了藍馬現代文學社,出版了合集《戮象》和《藍馬季》三期。易牧是藍馬的發起人,没有他,就不會有藍馬現代文學社。

易牧寫詩較我早, 讀中學時已愛艾青和台灣諸人詩作,某次他寫了首自覺滿意的創作,寄給台灣某著名詩人教授請教,教授沒給他覆信,未幾卻發表了一首與他底創作極接近的詩,易牧氣得七竅生煙,卻也無可奈何,人家是馳名全球的詩人教授哩!

激流三子在中學畢業後,受社會大洪流洗禮先後停止創作。卡門(姓李,忘其名)在八十年代辭世,蘆葦(勞志偉)是教師,任教於吉澳,教務忙,亦不再創作,好像九十年代亦息勞歸主。易牧是激流的主將,多年浮沉人海,工作極不稳定,終於擱筆,將希望寄託唯一的女兒身上。

悼念易牧翻舊照,找到一張附於〈川龍假期──人生長河的雪泥鴻爪之二〉(見《許定銘文集》)中的舊照,五個人排排坐在長椅上,左起,許定銘,我四弟許定基,蘆葦,卡門,易牧,後面四人如今均辭世,就只剩下我了,唉!

又發現易牧手稿兩頁,同一首詩寫了兩次,內容相同,不過,其中一首用了少見的筆名易枷洛。

許定銘臉書2020年4月1日)



悼易牧兄

激流藍馬憶當年
結社談詩樂並肩
有桌弈棋君捨棄
無根漂木浪翻纏
四旬闊別猶傾蓋
七秩同登偶共筵
歷盡劫波惟女在
天倫未聚德能傳
──2020.04.01
(下平一先韻)

附記:易牧兄原名易德傳,又名易其焯。余嘗笑謔為「弈棋桌」。今屋邨棋桌猶在,惟兄倏忽離去,悵然!

胡國賢臉書2020年4月1日)


左一易牧


《送別》是一首美國民謠,詞是李叔同(弘一法師)所填,他是豐子愷老師。

路雅:藍馬店外──致易牧

錯誤不在江南
在恆變中的銅鑼灣
差不多是三十年前的事
那人想用音樂串起詩
但沒多久
文字卻踐踏在一個銅板的腳下

雨落的時候
你就在簷前讀自己的寂寞
和冰冷的感覺
在浪漫與現實之間
最終還是選擇了放逐
沉思的那刻
沒有人看見你背光的悲傷

二十年後
闖盪江湖回來的人
在密室內展示他背上的刀疤
並將生命劃上長長的深痛
在回憶裡告訴你
隔著一條馬路
隔著一個世界
他派遣那個曾經同睡的女子
來到你的面前
用陌生的眼神
買了一本你的散文集

每一個段落
回憶時都有痛割的感覺
很多散失的印象
像一幅幅未及修補的舊照
擺放在博物館內任人
覽閱隨意的冷漠
和突發的熱熾
然後用慢鏡緩緩推出
一片遙遠無涯的荒涼
瞪著一個個夢醒的破滅
誰還依舊驚嘆?
誰又依依不捨?
城市經過多次變臉以後
再也沒有人可以找到認知的地方

關於時間
在流逝間已經不再重要

後記:三十年前於銅鑼灣開設藍馬音樂書屋,時有文友聚集留連。某日重遇故友,憶述當年。恰巧拙作剛出版,故友有感彼此途殊,遂囑其同居女友前來買書細閱,足證他仍未忘藍馬文社之情誼……

***

易牧走了!

無聲無息地。世情原來就是這樣,觀音在遠遠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裡。他是一名漢子,也有溫柔的一面。

我沒有理由會記得五十年前往音樂書屋買書的女人,亦未曾與五十年後的易女欣儀會晤,只是在電話裏一路道來,告訴她:她父親是個好人,曾囑我別行差踏錯⋯⋯

我不是甚麼俠客,只是一個讀通了幾個字的俗品,正如我習慣遊走於城市的山川,卻不屬於江湖。我對欣儀說,我有很多行外行內的知已,他們才是我心裏的俠客!

易女讀通了,對我說她會快快樂樂地活下去,加埋爸爸媽媽的一份。

春節去了台北度假,黃昏時林煥彰自茶室給我送別,從車廂內見暮色漸濃,他的身影仍不肯離去⋯⋯

回來後疫情就演烈了,知道易牧離去。

我哭了!

2020年4月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