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健是最早在香港推廣科幻的人。香港不少人接觸西方的科幻作品,都是透過他的翻譯和著作。他的努力使人們知道,除了倪匡式的科幻小說外,科幻創作原來還有很多不同的題材、形式和處理手法,是一個極其豐富多姿的廣闊天地。
筆者自小學六年級便愛上科幻小說,卻一直沒有找到可以分享樂趣的同好。1978年大學畢業不久,透過朋友的介紹,有幸結識了李文健兄。雖然彼此的年紀相差二十年,但當我得悉他也熱愛科幻,興奮之情實難以言喻,因為「科幻迷的孤寂」終於可以結束。只因當年還沒有「發燒友」這個稱謂,否則他便是我生平第一個遇上的「科幻發燒友」。很快,我們便成為了上天下地無所不談的忘年之交。
1985年,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舉辦了「香港少年兒童文學創作比賽」,其間設立了「科學創作組」,並找了文健兄作為決審評判。翌年,在文健兄的引薦下,我也加入成為評判之一。在我倆的建議下,組別正式改稱「科幻創作組」,相信這是開了香港公開科幻創作比賽的先河。後來新雅出版社將每年的得獎作品結集,文健兄和我皆多次為結集作序。
1986年,我向香港大學的校外進修課程部建議開辦一個名叫「科幻縱橫談」的公開課程並且獲得接納,我立即找得李文健和另一位好友潘昭強襄助,共同設計和教授這個課程。因為秋季的報名人數不足,所以課程延至1987年春季才推出。相信這亦是香港首個以科幻為題材的公開課程。
自那年開始,李文健和我皆努力尋找周遭的科幻同好(包括「新雅創作獎」的得獎者和「科幻縱橫談」的學員),並且組織了不定期的交流聚會。1989年,我們決定創辦一本雜誌,以在香港進一步推廣科幻的閱讀和創作。作為三聯書店編輯的文健兄立即向書店建議並且獲得支持。就是這樣,題為《無盡之旅》的「科學與科幻叢刊」春季號在1990年初面世。
在毫無私人資金的情況下,這本雜誌得到三聯書店全力支持得以面世,文健兄的努力自然功不可沒。他除了擔任雜誌的主編外,還負責其中大量文章的插圖。眾人這時才驚訝發現,原來除了文字的功力外,李文健在美術和繪畫方面的造藝也很高,真可說是多才多藝。
但好景不常,雜誌因為銷售欠佳也找不到廣告贊助,雖然編委會作了最大努力(包括我兩次約見三聯出版社總編輯董秀玉「董大姐」),但經歷了《無盡之旅》、《宇宙的風采》、《飛向群星》和《拯救地球》這春、夏、秋、冬四個季號(因採取近乎書籍的形式,所以每期都有自己的名稱),雜誌終於在1990末結束。
不久,文健兄退休並遠赴加拿大定居,我和太太曾於1993年遊覽美、加時前往探望,並一睹他在地庫那儼如圖書館一樣的驚人藏書。接著,我亦於1994年舉家移民澳洲。
1996年,仍在香港的一眾科幻好友決定正式注冊成立「香港科幻會」,並由「科幻熱度」甚高和藏書極其豐富的黃景亨出任會長。我雖然身在海外,也應邀出任副會長一職。至於文健兄,則順理成章出任科幻會的顧問。有一段時間,文健兄、景享兄和我三人透過了傳真通訊(當時電郵才剛剛普及)成立了一個「香港科幻大三角」,分別在多倫多、香港和雪梨之間繼續以文字暢談科幻。這段日子雖然短暫,卻令人永誌難忘…
之所以短暫,是因為黃景亨不久因病離世,文健兄、我以及所有在港的科幻會會友皆為此而悲痛不已。
我在雪梨住了四年,於1998年底回流香港。2008年,我繼白錦輝出任會長一職,並隨即著手籌辦一個涵蓋兩岸四地以及海外華人的「全球華人科幻大會」。李文健慷慨答允出任大會的顧問,而另一位顧問,是台灣的著名科幻作家張系國先生。(大陸的統籌人是吳岩、台灣是葉李華、澳門是科學館館長—之前是香港科學館館長—的葉賜權。)
很可惜,由於「香港藝術發展局」和「優質教育基金」的贊助申請皆以失敗告終,活動雖然已經取得香港科學館、太空館、中央圖書館、香港電台和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的大力支持,最後仍是告吹。堪以為慰的是,基於之前的聯繫,科幻會在2009年主辦了分別在科學館、太空館和中央圖書館舉行的一系列公開講座,並與香港電台合作,主持了一個近三十集的節目「科幻解碼」,其間我與另一位節目主持人羅曼詠登門造訪倪匡先生,並跟他進行了近半小時的訪談。
時光飛逝,轉眼十載。其間文健兄嫂曾返港一遊。不用說我找緊機會邀請他出席科幻會的聚會,亦請兄嫂二人到寒舍晚飯以敘情誼。記得與他道別時依依不捨,因為不知何日得以再聚。
然而上天自有他的安排。2019年,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選取了「科幻與推理」作為當年的主題,文健兄和我(以及倪匡、譚劍等)被邀請為「年度作家」。我因為一直有跟文健兄聯絡,所以被主辦單位委以游說文健兄回港參與盛事的重任。由於那年文健兄已屆84歲高齡,不想長途跋涉從多侖多返回香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雖然主辦當局會提供機票)。正是「一為神功二為弟子」(我是多渴望與文健兄一聚啊),我於是不遺餘力鼓其如簧之舌,最後成功說服他回港,並且出席7月17日的書展活動「香港科幻早期發展」座談會。科幻會會長麥家凱亦趁這個機會舉行聚會,讓較年輕的會友有機會親炙這位科幻前輩。
不料,我和他在副會長方子華家的科幻圖書館的照片,成為了我倆的最後一張合照。
歲月黃花,斯人渺渺,摯友離世自然感到悲痛。但想到他一生能做想做之事,復對社會貢獻良多,受無數讀者所愛戴,更成為不少科幻愛好者的啟蒙老師,實不枉此生矣。
香港的科幻發展史上,將永留文健兄的先驅業績。
(《HKSFClub 香港科幻會 Hong Kong Science Fiction Club臉書專頁》2022年8月3日)
1990, 2019.
杜漸前輩,我。
右圖 Credit: Feng Zhang
我不可能只發照片,正寫一篇長文悼念這位前輩,他的建樹不應該被遺忘。
拜託,請幫忙建立他的維基條目,空白也可,內容我填。我手上很多資料。這是我唯一能為他做的事,也是向他致敬。
(譚劍臉書2022年7月26日)
【懷念杜漸先生】
杜漸先生於加拿大時間7月25日辭世。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深表哀悼。
杜漸先生 (1935-2022) ,原名李文健,出生於香港,晚年移居加拿大。他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從事編輯工作三十年,愛書如命,自號書痴。他創辦讀書月刊《開卷》及主編《讀者良友》多年,著有《書海夜航》一、二集、《偵探書話》、《長相憶:師友回眸》與《歲月黃花:三代人的求索》等,並譯有《當代世界文談》、《世界科幻文壇大觀》和《紀伯倫小說選集》等。杜漸先生致力翻譯和推介科幻及推理小說,2019年獲選為香港書展推薦的香港科幻及推理文學作家。
杜漸先生將其藏品慷慨捐贈予中大圖書館,其中包括由他撰寫和收集的信函、手稿、照片、商業文件和剪報等資料,為香港文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材料。中大圖書館對此再表謝忱,並願杜漸先生安息。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2022年7月2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