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溢晃帶隊遊新界。
資深旅行家陳溢晃於1972年成立正剛旅行隊,半個世紀以來他每周都帶隊作本地遠足遊;1982年1月他創辦了《旅行家》雜誌,到今年已41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本土旅遊雜誌。遺憾的是,陳溢晃月前急病離世,正剛和《旅行家》恐怕要停辦了。
陳溢晃離世,是香港旅行界的損失。
研究本地史的寶貴資料
《旅行家》內容不單與遠足旅遊有關,還有思想、歷史、掌故、攝影等文章,創刊號就轉載了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的〈舶寮島史前遺跡訪問記〉。翦伯贊1947至48年短暫停留香港,他曾到南丫島的大灣和洪聖爺灣作考古旅行,並在香港報紙發表這次考古收穫,《旅行家》轉載了這篇文章令這份旅行刊物更具欣賞價值。之後,本地很多歷史學者、掌故專家、作家都在《旅行家》寫文章,陳溢晃本人也寫了不少遊記。多年來,《旅行家》積聚的文章數量很可觀,是研究香港本地史的寶貴資料。
陳溢晃離世前剛出版了最新一期的《旅行家》,這期有〈正剛旅行隊成立51周年特輯〉,刊登了多幀正剛歷年活動圖片,從中可以看到陳溢晃從青年到暮年的照片,冥冥之中,陳溢晃似乎是在替自己的一生作總結。筆者80年代初認識陳溢晃,他在旺角上海街舊樓樓上開了一家小書店,叫做「正心」書店,我當時任職《成報》記者,上門訪問了陳溢晃,很多年後,他仍然記得該次訪問。
最新一期《旅行家》雜誌。雜誌剛出版,陳溢晃便離世。
陳溢晃後來在亞皆老街開了香山學社,也是賣書,他在行山界的大名遠遠超過他賣書的招牌。陳溢晃70年代初成立正剛旅行隊,經常帶隊行山,漸漸便成為香港遠足行山界的龍頭大哥。香港行山隊全盛於70、80年代,估計有40隊行山隊,多份報章都有行山消息,有些更整個版刊登各行山隊的資訊。近日有網友帖文展示1973年10月報紙的行山消息,其中便有正剛旅行隊刊登的消息,上面寫着:「正剛旅行隊14日往『水鄉走群村,流浮賞夕陽』。元朗水門山起步,遊賞南生圍,橫州豬郎山,紅粉鋼(輞)井圍,流浮山接歸……」。
陳溢晃説過,80年代由於本地遠足成為潮流,有銀行贊助邀請他和幾位資深旅行家設計了36條旅遊路線,同時又要訓練臨時領隊以應需求。風光過後,行山組織轉趨低調;近幾年,行山隊又有復興趨勢,這與大眾日益重視戶外活動有關,加上交通方便(長者更有乘車優惠),可以即日來回,以前不喜歡行山的也趨之若鶩。「陳溢晃」三個字幾乎是香港近代遠足行山界的代名詞,在他之前的本地行山前輩,有吳灞陵、黃佩佳、李君毅等等,粒粒皆星;陳溢晃多年來對行山界的貢獻,不比他們少,他的離世,是行山界的巨大損失。
(《灼見名家》2023年11月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