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馬蓋斯回憶
李孝聰
1972年,《四季》第一期刊出香港(甚至是中國)的第一個加西亞馬蓋斯專輯。第一次正式接觸加西亞馬蓋斯,自此,我的小說世界不同了。
1976年11月26日,《大拇指》第48期刊登了吳煦斌所譯的〈大翼老人〉(同一期的文藝版有西西的〈在通霄〉、鍾玲玲的〈成長〉、小藍的〈生活〉,係咪使人嘩嘩嘩呢),這個住在雞籠中潦倒落泊,遭人嘲笑、戲弄的天使,完全顛覆了傳統天使的形象,大大擴闊了我的天使想像。我想我開始迷上老馬。
1977年7月15日,在尖沙咀辰衝書店買了我的第一本《百年孤寂》,英文企鵝平裝本,已忘了港幣價格,但書後印的定價是90便士。讀後,「若受電然」(借梁啟超語)。後來,陸續買了楊耐冬、宋碧雲的譯本,得閒便重讀,津津有味。除了時常搞亂小說中人物名字使我較煩惱外,這本書三十多年來一直是我的至愛。最近買了國內出的正式授權中譯版,未看。
馬蓋斯以魔幻寫實聞名,但他不魔幻時同樣迷人,八十年代讀到〈我只是來借電話〉和〈一件事先張揚的命案〉,前者使我有很長時間都不敢亂借電話。老馬以平靜的文字,帶我們看着人物步入無法擺脫的結局,縱使預知結局,但又無可奈何,看得我膽戰心驚。
97年,在洛杉磯書店看到News of a Kidnapping一書,想起他曾是記者,於是買來一看。此書記述的是一宗真人真事的綁架事件,原來哥倫比亞的現實比魔幻小說更荒謬。這是我的第一本非小說類的馬蓋斯作品,所以印象特別深。
然後便是Living to Tell the Tale了。2003年,在Page One見到此書,一見便立即買,因為封面的小馬實在太可愛,成個女仔咁。內容當然精彩,由馬蓋斯這樣的說故事高手將他的生平娓娓道來,又怎會不動聽?況且,馬蓋斯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百年孤寂》當然就是他的家族史,而《霍亂時間的愛情》(或譯《愛在瘟疫蔓延時》)是他父母親的戀愛故事,愛馬蓋斯的讀者又怎能不讀?
這本書後,我一直在等待它的第二部、第三部,特別想更多了解他創作全盛時期的壯年歲月。我甚至拒絕閱讀其他馬蓋斯的傳記,因為我想留待聽他親口敍述他的故事。可惜,隨着時間過去,和他患上阿茲海默氏症的消息傳出後,這個機會漸漸消失。我想像他發現自己的記憶像牆上的油漆般逐漸剝落時會有甚麼感覺,我幻想(或希望)他會以想像填補空白,真實與不真實並不重要,反正我就是喜歡他的魔幻與真實交織。然而,到了《我不是來演講的》出版時,我知道這大概會是他的最後一本書了,故事講完。
今天醒來,看到他離世的消息,於是將家中的作品捧出來逐一翻一翻,重溫記憶,以作悼念。
原載https://www.facebook.com/howchunglee posted on 2014-04-18 --(MM)
(大拇指臉書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日)
李孝聰
1972年,《四季》第一期刊出香港(甚至是中國)的第一個加西亞馬蓋斯專輯。第一次正式接觸加西亞馬蓋斯,自此,我的小說世界不同了。
1976年11月26日,《大拇指》第48期刊登了吳煦斌所譯的〈大翼老人〉(同一期的文藝版有西西的〈在通霄〉、鍾玲玲的〈成長〉、小藍的〈生活〉,係咪使人嘩嘩嘩呢),這個住在雞籠中潦倒落泊,遭人嘲笑、戲弄的天使,完全顛覆了傳統天使的形象,大大擴闊了我的天使想像。我想我開始迷上老馬。
1977年7月15日,在尖沙咀辰衝書店買了我的第一本《百年孤寂》,英文企鵝平裝本,已忘了港幣價格,但書後印的定價是90便士。讀後,「若受電然」(借梁啟超語)。後來,陸續買了楊耐冬、宋碧雲的譯本,得閒便重讀,津津有味。除了時常搞亂小說中人物名字使我較煩惱外,這本書三十多年來一直是我的至愛。最近買了國內出的正式授權中譯版,未看。
馬蓋斯以魔幻寫實聞名,但他不魔幻時同樣迷人,八十年代讀到〈我只是來借電話〉和〈一件事先張揚的命案〉,前者使我有很長時間都不敢亂借電話。老馬以平靜的文字,帶我們看着人物步入無法擺脫的結局,縱使預知結局,但又無可奈何,看得我膽戰心驚。
97年,在洛杉磯書店看到News of a Kidnapping一書,想起他曾是記者,於是買來一看。此書記述的是一宗真人真事的綁架事件,原來哥倫比亞的現實比魔幻小說更荒謬。這是我的第一本非小說類的馬蓋斯作品,所以印象特別深。
然後便是Living to Tell the Tale了。2003年,在Page One見到此書,一見便立即買,因為封面的小馬實在太可愛,成個女仔咁。內容當然精彩,由馬蓋斯這樣的說故事高手將他的生平娓娓道來,又怎會不動聽?況且,馬蓋斯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百年孤寂》當然就是他的家族史,而《霍亂時間的愛情》(或譯《愛在瘟疫蔓延時》)是他父母親的戀愛故事,愛馬蓋斯的讀者又怎能不讀?
這本書後,我一直在等待它的第二部、第三部,特別想更多了解他創作全盛時期的壯年歲月。我甚至拒絕閱讀其他馬蓋斯的傳記,因為我想留待聽他親口敍述他的故事。可惜,隨着時間過去,和他患上阿茲海默氏症的消息傳出後,這個機會漸漸消失。我想像他發現自己的記憶像牆上的油漆般逐漸剝落時會有甚麼感覺,我幻想(或希望)他會以想像填補空白,真實與不真實並不重要,反正我就是喜歡他的魔幻與真實交織。然而,到了《我不是來演講的》出版時,我知道這大概會是他的最後一本書了,故事講完。
今天醒來,看到他離世的消息,於是將家中的作品捧出來逐一翻一翻,重溫記憶,以作悼念。
原載https://www.facebook.com/howchunglee posted on 2014-04-18 --(MM)
(大拇指臉書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