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終身成就獎──盧瑋鑾(小思)傳承本地文學及文化


「終身成就獎」得主盧瑋鑾教授(小思)

盧瑋鑾教授,香港文學研究工作者、教育家,筆名「小思」、「明川」。曾於多間中學任教及在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當研究員。1978年起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任教,至2002年退休。榮休後先後義務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及顧問。曾獲香港教育學院「傑出教育家獎」(2003)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傑出藝術貢獻獎」(2009)。

文學資料悉數捐贈中大圖書館

小思多年來整理和出版多部香港文學及文化資料結集,包括《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1987)、《香港文學散步》(1991)和《香港文化眾聲道》(2014)等;亦出版散文集如《香港家書》(2002)、《一生承教》(2007)及《一瓦之緣》(2016)等。

2002年,她將香港文學資料檔案、文獻、書刊悉數捐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先後創建「香港文學特藏」、「香港文學資料庫」,供研究香港文學和文化之用。

小思不愛別人稱她為作家或教授,但她為傳承和發展香港文學的付出,是毋庸置疑的。五十多年來,她默默在舊書堆中尋找蛛絲馬跡,並把資料分門別類,甚至結集出版,為的除了是求知求真外,還有就是讓香港文學和文化得以承傳。

無私奉獻 為香港文學存照

「其實資料庫中除了文學資料外,還有很多有關香港文化的資料,可反映整個香港社會的步伐和發展。我常常強調,研究香港文學不一定只寫博士或碩士論文,也不是人人要去當學者做研究,就算是玩票性質亦無妨,因為玩下去你就會『中計』,好奇心會驅使你去發掘更多真相。收集這些東西不是我的專利,而是人人也可以做得到的。」現時,「香港文學資料庫」的網頁平均每年有450萬點擊率,小思的心血並沒白費。

雖然小思的文學資料已全數捐出,但退休後的她並沒有停下來,即使沒有助手及資助,卻更用勁繼續整理海量的資料,為香港文學存照。這十多年來,小思埋首撰寫香港文學的口述歷史,訪問對象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作家,有些已整理好並結集成書,包括與熊志琴博士合編的《香港文化眾聲道》(第一冊)和《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 — 古兆申訪談錄》。在她的計劃中,最少還有幾冊有關口述歷史的書要出版,包括最逼切要完成的《香港文化眾聲道》(第二冊),還有和鄭樹森教授合編,有關香港作家在日佔時期的一些文章,以及為葉靈鳳的日記註釋。

致力文化傳承 永不言休

小思還有一個龐大的項目,並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展開。「我希望可以整理一些關於改革開放時期,香港與中國在文化交流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這些故事鮮有人會注意到,因此我必須盡力去完成這些工作。」

小思畢生致力於教育、研究、書寫與保存,為本地文學、文化的傳承默默作出貢獻,永不言休。其堅毅的精神,令人敬佩。


(左起)「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黎海寧、頒獎嘉賓著名作家劉以鬯教授及太太、「終身成就獎」得主盧瑋鑾教授(小思)、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博士、「傑出藝術貢獻獎」得主阮兆輝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副主席殷巧兒。

盧瑋鑾教授與劉以鬯及蕭乾1987年的合照。

小思於2011年獲頒中大榮譽院士。(相片提供: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信報二O一六年四月廿六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