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譚淑美:資深記者潘惠蓮越洋查找 第一代美人魚楊秀瓊傳奇故事


潘惠蓮,自八十年代開始就做記者,跑遍世界各地,跑過八九民運,也跑過汶川大地震的新聞,一跑近40年。

她現時是自由撰稿人,因一次翻查舊資料,讀到香港第一代美人魚楊秀瓊的故事,更發現這名首位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游泳比賽的女將,一直被人抹黑成為「軍閥的姨太太」,她感到不忿,想為楊翻案,於是跑到其溫哥華的故居,訪問了楊在溫哥華的女兒、楊現時仍在香港生活的外甥等等,把楊的傳奇拼圖逐一砌出。

潘惠蓮更發現,美人魚曾經在日本侵華期間,在港擔任情報員,以致被日軍拘留問話或達數月之久。

用Google搜尋「楊秀瓊」這3個字,會得到這些標題:「歷史上她有着『美人魚』的雅號,最後卻當了他的姨太太!」(kknews)或「哈兒師長强娶女子游泳冠軍楊秀瓊為第十八房姨太太」(搜狐) ……雖然大都知道內容農場不值一哂,但連「人民網」也有下列描述:「她不再游泳,轉向社交界,卻被川軍將領范紹增盯上了,遂被迫與陶柏齡(陶栢林)離婚,成為范的又一房姨太太。」

但潘惠蓮着手調查楊秀瓊的一生後,卻看不到「姨太太」之說有任何證據。「某台灣學者也錯誤引用資料,我問過對方,但對方也拿不出佐證!」潘惠蓮認真地說。此外,楊秀瓊亦有被誤傳為東莞出生,可能是因為其父親是東莞人之故,「她本身在香港出生的。」潘惠蓮語氣堅定地道。一切有根有據,此資料來自其自傳,及她被日軍拘留後,由日本憲兵隊本部所寫的審查檔案。

潘惠蓮在2016年先寫了一篇文章,後來收到有人提供資料指出楊曾在二戰期間當情報員。潘惠蓮對楊秀瓊的背景愈感興趣,於是如摸着石頭過河般不斷向前尋找,直至她從一份英文報章的訃聞看到楊在1982年去世前在溫哥華的地址,於是她就決定出發去溫哥華,找尋楊秀瓊家人。


女兒保留照片獎盃

 
潘惠蓮(左)在香港訪問楊秀瓊的外甥郭彰國(中)和外甥女郭佩心(右)
(受訪者圖片)

2016年秋天,潘惠蓮訂了機票出發,她先到楊在溫哥華的墓地、唐人街的楊氏宗親會及陳氏宗親會(楊的第二任丈夫姓陳)做調查,但都無太大收穫,於是她和當地一個幫忙她的朋友,直接驅車到楊的故居。「她的故居竟然有鄰居直接問我們,是否需要幫忙。」她向對方道明來意,鄰居建議她去找區內一位老太太,終於從這名70多歲的老婦口中得悉楊秀瓊的一名女婿的名字。由於這女婿是牙醫且仍有執業,在抓到如此一條確切的線索後,她翌日就致電到診所。

「我終於跟楊秀瓊的女婿和女兒聯絡上。我跟她說我寫過一些關於你母親的文章,很想再了解多一點,我亦希望對方可以分享其母親的照片及拿獎盃出來給我看看。」潘惠蓮憶述道。「我請求了她很多次,直至臨上機前一天,她終於拿了這些遺物出來,放在診所的辦公室讓我拍照。那些獎盃全屬民國時期的,非常漂亮!」

這些物件已存放在地庫多時,楊的女兒指擔心未有時間擦亮獎盃才躊躇了一陣子。

談到獎盃,不妨先回顧一下楊秀瓊(1919-1982)的威水史。楊秀瓊在香港土生土長,因父母都熱愛游泳,且屬南華體育會成員,所以她在薰陶下也愛上了游泳。

不理批評努力習泳

根據潘惠蓮近日出版的著作《尋找美人魚楊秀瓊》一書指出,在那個年代,女人穿如此少布和貼身的泳衣會被人抨擊為「世風日下,道德淪亡」,但楊秀瓊撰文指自己「對游泳十分感興趣,所以在舊思想的諷刺下,仍努力學習。」楊秀瓊早於10歲習泳,而那時南華會的游泳員,男女一共30人,女子只佔三分一。她在1930年於廣州舉行的第3屆全省水運會中,奪得3項個人賽冠軍,包括100米蛙式、400米自由式等,並得到女子組全場總冠軍,一鳴驚人。後來她不停打破紀錄,包括全港渡海泳(1930年)。到了1933年,第5屆全國運動會首次出現女子游泳賽,楊秀瓊包攬全部5個賽項冠軍,「由於她長得亭亭玉立,被報界冠上『美人魚』的稱號。」書內指出。

另外兩項重要個人成就包括她在1934年代表中華民國出征菲律賓舉行的第10屆遠東運動會,一舉奪得4項冠軍,且都破了全國紀錄,包括50米自由泳(36.9秒,其時全國紀錄為38.2秒,目前世界紀錄為23.67秒)、100米背泳(1分38秒,其時全國紀錄為1分45.2秒,目前世界紀錄為58秒)。當中100米背泳為她的強項。

有得必有失,楊秀瓊於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代表中國出賽,雖然作為中國首名女泳將參與奧運,但她在100米自由泳預賽就被淘汰,更是33名預賽選手中最慢的一名。她當時游出1分22.2秒,而她的對手之一、來自荷蘭的金牌得主則以1分5.9秒刷新奧運紀錄。她的強項100米背泳同樣遭遇滑鐵盧,成為所有參賽者中最慢的一名。

二戰期間收集情報

在美人魚的傳奇以外,楊秀瓊在二戰期間,在香港擔任過情報員,為國家効力,她其時有個別名叫做「易梅」,主要負責搜查汪偽政府及親日人士在港的動向。其中一項情報為「汪精衛駐香港代表李浩駒為磋商宣傳事,預定近期赴南京」。但她擔任情報員的情況,至今只有日本的解密檔案有相關記錄,潘惠蓮也說希望能更詳細了解這段歷史,望廣大讀者提供更多相關資料。

講回在溫哥華尋訪的經歷,其實楊的後人與潘惠蓮素未謀面,但最後都很熱心幫忙。「我做了記者這麼多年,也學會如何以誠意打動人家。後來聽他們說,原來他們一度以為我想招攬廣告!但跟我傾談之後,覺得我很熟悉楊秀瓊的歷史,終於被我打動。」潘惠蓮大笑說。「香港歷史博物館陳館長(陳成漢)近月看了我的網誌,聽講已經聯絡了楊秀瓊的家人,希望他們能將獎盃帶回港做展覽。我也聽說楊的細女已經來港跟他們洽談,相信會成事的。」

在整個調查之中,潘惠蓮與楊秀瓊的外甥聯絡得最多,因他在香港,而且他更保留了楊秀瓊出版的一本幾乎已失傳的自傳。

尾聲,若要總結一下楊秀瓊的人生,潘惠蓮認為楊秀瓊推動了男女平等的風氣,「不理會別人的眼光,為自己的興趣而爭取,作為民國女性並不容易。她不是搞婦解運動,卻令不少女士去仿效。」她亦指,前衞的楊秀瓊雖然不是第一個穿泳衣的中國女性,卻是首位穿兩截式泳衣出賽而且被拍下的中國女人。「相信這也與她在香港接受教育有關」。

運動明星

在香港以至全世界,不少運動員都幾乎等同明星。所謂「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美人魚、女神刻下比比皆是,她們都成為廣告寵兒。原來在三十年代,即楊秀瓊在體壇活躍的年代,運動員明星化的現象也一樣熾熱。

作為一名屢破紀錄又年輕貌美的運動員,楊秀瓊曾被邀請到「南京火車輪渡通車禮」剪綵,她亦試過應邀到江西省的廬山遊玩,期間獲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會見。

此外,她經常接受記者訪問,其私人生活與緋聞常被小報捕風捉影,寫成一堆煽情報道。

「她那時的風頭較今天的運動員勁好多,因為當時女運動員是十分罕見的。」潘惠蓮叫道。

有趣的是,今天的體壇男神和女神常獲廣告贊助或有拍戲等機會,可是在楊秀瓊的年代,運動員卻不能收取商業贊助。「那時的風氣向來強調運動員是『業餘』的,因此楊秀瓊從來沒有以運動員為全職,她身為運動員時是一名學生,後來從事保險業。」「其實保險公司可能是貪圖楊秀瓊的名氣,以她來做招攬。」

兩段婚姻

如此出名,必然招來話柄,因穿泳衣而常招「道德淪亡」的批評。但潘惠蓮說,感覺上其時社會的正負評是六四之比。「最傷害的是小報,他們把運動員的緋聞寫得非常露骨,對比今天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某報以一個不願具名的人指她成為某銀行家的平妻(跟髮妻有同等地位的另一位妻子),這就成了一則報道。」

事實上,楊秀瓊結婚兩次,前夫是著名騎師陶栢林,較她年長4歲,兩人郎才女貌。楊秀瓊實在新潮,因為他們訂婚後已不設防,在正式結婚前她有了身孕。她在20歲成婚,可惜婚姻不長久,她曾在專訪透露因丈夫脾氣臭而走上離婚之路,兩人育有兩名孩子。

在29歲,楊秀瓊第二次結婚,丈夫是印尼華裔商人陳真廣,較她年輕兩年。無獨有偶,她與陳也育有兩名孩子。她在63歲因在家中不慎從高處墮下而去世。其丈夫在16年後去世,並與她合葬於溫哥華的海景墓園(Ocean View Burial Park)。

潘惠蓮小檔案

職業:自由記者
學歷:珠海書院新聞系畢業
出生地點:香港

(原刊《信報》2019年5月2日,轉載自《讀好書》臉書專頁2019年5月3日,本網頁全文經潘惠蓮過目,畧有修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