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振榮:陳橋收藏自已作品的實體照片連SCMP都沒有存檔!
香港新聞攝影前輩陳橋先生離世後,我雖未有透過我的Youtube頻道分享我對橋叔的認識,卻常在心中默默回憶起與橋叔一同採訪拍攝的片段。然而,面對最近爆出的橋叔未授權便被出版的影集《鏡頭下的歷史:陳橋》引起的風波,我覺得有必要表達我的看法。
【我先申報】:我不認識劉細良先生及其出版社任何人,我跟橋叔只是前輩晚輩的工作認識,完全談不上有絲毫的私下交情。
【我的專業背景】:我從事攝影雜誌及攝影書籍出版超過30年,在新聞系任教新聞攝影超過25年,對新聞攝影及出版領域均有一定了解。
【關於這次風波我的了解】:我從2017年至這個風波發生的整個期間均未曾注意到《鏡頭下的歷史:陳橋》這本書的出版,今日才由網上照片看到這書的封面,沒有看過內容;我對事件的認知僅從網上途徑得知,大約事情如下:劉細良的出版社於2017年2月以慶祝陳橋90歲壽辰、協助陳橋出書為由,向陳橋取得陳橋自己收藏的實體照片(或其檔案),並與陳橋長期任職的南華早報(SCMP)接洽,並最終獲得SCMP豁免版權費用的授權進行出版。陳橋女兒陳麗娟認為劉細良對陳橋及SCMP均有不同程度的欺瞞,由於陳橋不熟悉出版流程,因此僅將自己的作品的實體照片(或其檔案)借給劉細良以供參考,網上流出的資料並沒有提及陳橋與劉細良或其出版社有簽訂合約.,劉細良方面就以這些實體照片(或其檔案)跟SCMP接觸,而SCMP以為這個陳橋已經同意的,因為就作出豁免版權費用的授權。
【我對涉及風波的照片之認知】:我在1987年4月《攝影雜誌》剛創刊後就訪問過當時剛退休的陳橋,我在2007年7月又見過陳橋,當時獲他簽名贈書《鏡頭下的歷史:陳橋30載新聞圖片錄》,由中僑互助會出版。陳橋當年跟我說,《鏡頭下的歷史:陳橋30載新聞圖片錄》都是他個人收藏的自己的作品的實體照片,他提及SCMP都已經沒有這些照片的底片,我理解所有他收藏的自己拍攝照片,極可能是唯一存世的照片版本。
陳橋過去的職業是攝影記者,服務的媒體是SCMP,因此陳橋的攝影作品的版權( COPY RIGHT)由SCMP擁有,但當SCMP自己都沒有這些陳橋所拍攝的影像的實體照片、底片或檔案,SCMP根本沒有能力提供這些影像給第三方出版,所以,任何人要出版陳橋的作品集,只能夠向陳橋取得實體照片(或其檔案),另外再向版權主SCMP取得授權,二者缺一均不能成事。
如果陳橋只是將照片借予劉細良及其出版社參考,未經陳橋同意便出版成書,這顯然是不適當的行為。因為就算SCMP自己想出版陳橋擁有的照片也要向陳橋取得同意借用,並以有書面合約註明條件為妥當。
另一個可爭議的地方,雖然SCMP擁有陳橋過去服務時所拍照片的版權,但SCMP也沒有權利以陳橋之名出版陳橋的個人攝影集,其他第三方如果要以陳橋之名出版陳橋的影集,沒有陳橋的書面授權,也並不是恰當、安穩的做法。
如果有第三方獲SCMP授權多位攝影師的作品,並由SCMP獲得影像檔案,出版並非以陳橋作書名的影集,則陳橋便沒有任何理由作出爭議。
劉細良2017年出版的《鏡頭下的歷史:陳橋》一書內的照片是來自陳橋借出作參考的照片(或其檔案),抑或來自SCMP提供的影像檔案,劉細良先生可以交待一下,因為事關重要。
由於我沒有掌握更多的細節,仍難以判斷整件事情雙方的對錯,僅以上面的文字提供我目前的看法及意見。
【補充】:2007年陳橋先生曾經對我說的:SCMP出版100周年攝影集也要向他(陳橋)借了40多幅照片。我們作為局外人,沒有必要亦沒有能力猜測和評說SCMP和陳橋先生的版權關係,但事實卻是SCMP根本沒有保存當年陳橋拍的照片,結果SCMP出版100周年攝影集還需求救於陳橋借照片。這正正說明,有些只有陳橋仍然保留的照片,SCMP也沒有能力出版,必需陳橋同意借出。
我原文和本補充部份均沒有、亦無意評說劉細良是否或有否欺騙陳橋,我亦沒有跟陳橋前輩有任何私交關係;作為30多年攝影出版人、超過25年新聞攝影的教學認識,我只是憑專業良心作出評論。
(伍振榮臉書專頁2024年5月7日)
羅恩惠:以陳橋之名──《南華早報》授權背後
翻查對話記錄,我是在陳橋先生告別式前跟《南華早報》聯絡上的,首先是申請使用橋叔四張照片,在悼文《敬悼香港新聞攝影界泰斗陳橋先生》配圖使用。總編輯Tammy Tam譚衛兒將攝影主任Robert Ng,內容資源主管Weldon Kong及秘書 Winnie Tam四位,再加上我在一個電郵組內進行溝通。除了照片授權,我也替散居各地的《南早》編輯記者們代訂花圈,照看現場。
陳橋在《南早》28年,獲獎無數,也是唯一一位獲英女皇榮譽獎章的香港攝影記者。借用總編輯Tammy Tam的形容:「橋叔的確是我們無限敬重的前輩,是南早的瑰寶!他膾炙人口的作品永遠陪著我們。」
2017年7月由上書局出版之《鏡頭下的歷史》疑似侵權事件進入公眾視野後,我透過家屬回憶,相關對話截圖、橋叔電郵全記錄,兩本攝影集內容對照逐步了解事件始末。
2017年1月11日,香港記者協會時任總幹事聶德寶(Joyce Nip)轉述主席岑倚蘭委託,請劉細良代記協於溫哥華訪問陳橋,並提供了聯絡方式。訪問於1月12日進行,文章2017年1月20日於《蘋果日報》讀書好欄目刊登 -【閱讀陳橋鏡頭下的香港歷史】。橋叔特稿刊登於2017年5月記協49周年特刊,標題為【圖載歷史 – 專訪橋叔】。劉一稿兩投記協並不知情,《蘋果日報》橋叔訪問稿在傳媒圈內廣為流傳,同行們都記得劉細良曾經訪問陳橋,包括《南華早報》眾多老同事。
陳橋三十載新聞圖片錄《鏡頭下的歷史》2006年在溫哥華中僑互助會出版。責任編輯L成書後曾經在中僑編輯部將整本書的soft copy輸出,存放於一個USB內交給陳橋收藏。這個USB除了中僑付印前藍本,還有橋叔不同時期拍攝的照片。照片像素高,足以直接交予印刷廠作印書用途。近日家人清點遺物,在陳橋抽屜找到三盒以「陳橋30」命名的光碟,只是中僑編輯部交來的USB不見了。
作為調查記者疑問非常多,陳橋畢生心血為何會交付給只有一面之緣的出版商出攝影集。凡藝術工作者對個人作品都有偏執,橋叔是如何被說服在影集出版前無法參與,從未過目。《南華早報》作為主流媒體,攝影圖片在報館擁有崇高地位,究竟是在何種理據下批准這次豁免版稅的決定呢?
5月2日,筆者透過電話向《南華早報》內容資源主管Weldon Kong查詢,對話進行了66分鐘,Weldon在通話前遍尋是次豁免版稅的所有知情者,對了解為什麼《南早》會無償授權予一位商業書商有幫助。以下是我們的對話摘錄:
羅:羅恩惠(記者)
Kong : Weldon Kong《南華早報》內容資源主管Weldon Kong
羅:Weldon,請你詳細回憶劉細良接觸《南早》的經過。
Kong:好的。劉先生是透過我們同事取得銷售部門的電郵,他當時的說法是陳橋九十大壽將至,要為他出版攝影集賀壽。你知道橋叔是我們前輩,一個《南早》自己人前輩,所以同事很積極,馬上答應協助這本書的出版。
羅:一般審批版權過程是怎樣的呢?
Kong:Licensing Team平時日日都收好多請求,出書啦、考試卷啦。例如有人來信說幾十年前影左我爸爸,我想要那張相,這些我們不收錢的。我的部門(內容資源)每天都處理很多個別個案,每個禮拜不停要做research。有時相片用來做展覽,又或者學者做學術用途,這樣我們會給予折扣。每項都個別處理,但很多時都要收費的。
羅:我看見劉細良提供的信件,你們銷售部門經理Steven Hon回信時表示「對於能協助出版這本非常重要的圖片集,我們深感榮幸。」這個回答聽起來很怪。出版《南早》ICON陳橋攝影集可以由《南早》自己出版,或者攝影記者協會等等,為什麼會對一位商業印書商的要求說「深感榮幸」呢?
Kong:這個個案特別之處是因為他是橋叔,是我們前輩同事,如果正常呢?正常如果出書就一定收錢啦,實同佢計數啦!但是這個個案就是幫橋叔出書,九十大壽,我們當然免費啦!而且劉先生是公眾人物,他這樣來找我們,大家就相信了。
羅:你們批准的授權合約不單豁免所有費用,條件亦非常寬鬆。內容列明陳橋400張照片可供使用,印製最多5000本《鏡頭下的歷史》,合約為期五年。這些照片可說是陳橋畢生心血,也是他在報社28年的辛勤成果。
Kong:南早沒有提出想跟橋叔做本書,有人這樣提起,後來Carmen (鄺穎萱)應該是後來的聯絡。她說橋叔將相寄回來了,她又真的交到相片給我們,真是攞到相返來嘛。我們不知道當年橋叔同劉細良之間究竟點樣傾?點解會給相佢,這些我們同事都無人知道。最關鍵是他們真的有相送過來。那批相我們有些都無,那批相有一部份唔係全部,因為我們都有些唔齊嘅相,我們也沒有完整的藏庫。所以佢嚟得這批相,我們就知道應該可以了,他們說有授權又一路有跟橋叔溝通。
羅:你們為什麼沒有打電話跟橋叔核實這件事呢?
Kong:因為起初是一個想法,後來問他們要相又攞到番來。當時相片收到了,我們不會或者覺得不需要再去查證才批准。特別是生日,可能係好似神秘禮物咁安排。
羅:你們沒有想過是一件純商業操作的事?
Kong:對,完全沒有想過。兩個人在這件事我們這邊有接觸的,就是當時將授權交給劉細良或劉太的,中間流程去傾這件事的時候。這個同事我亦去問過,他亦沒有跟橋叔直接傾過。
羅:這份信任是怎樣來的呢?
Kong:重點是由頭到尾是想著橋叔想做本書,橋叔有授意。我們沒有想過是商業用途,同事也不覺得有商業成份。因為本書沒有訂明賣多少錢,合約無標明。只是說你可以印的數量,純粹豁免咁樣。又說是給老人家作九十大壽出書用的,咁有意義,又是南早同事,又是前輩咁做就做啦!就是咁簡單嘅啫。
羅:上次跟你們申請橋叔相片版權,雖然只是用於一篇悼念文章,過程見到你們非常認真,提供給我像素最高的相片,可見你們對橋叔的感情很深?如今陳橋已逝,不知有什麼方法補救嗎?
Kong:我們聽說新聞博覽館正在籌劃「陳橋先生回顧展」,我們攝影主任Robert Ng一定會挑選最好的相片交給展覽方,務求將橋叔最精彩最經典的照片呈現,讓廣大市民可以回顧舊香港風貌,緬懷我們尊敬的前輩。
後記:從這次長達一小時的對話可以認定,有人疑似以祝賀橋叔90大壽為由,導至《南華早報》願意無償授權一家商業機構印製橋叔的作品。訪問最後十分鐘,我們談橋叔令人敬仰及懷念之處。一位無權無勢,退休多年、兩袖清風的攝影記者,為何令分散各地的《南華早報》同仁如此牽掛。Weldon說:橋叔技術超群、從不吝嗇扶助後輩,分享心得,這些都是我們懷念他的地方。總編輯Tammy Tam透過我向家人問好:「橋叔走了,希望他老人家安息!希望他家人多保重!」
(《Vanished Archives 消失的檔案》臉書專頁2024年5月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