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傳奇
吳萱人
一個資料庫忽地在收編我個人網誌以外,刻意選收了原編入《今識楊衢雲》這部個人專項文集,其內的單篇:《楊衢雲家傳》拾遺,頗叫人感到意外。雖然《家傳》三幾年前,曾擺賣於聯合集團各店的推銷台櫃,算是當眼了,但估量留意到兼且肯掏腰包的不多;再有緣於《信報》文化版面「名家薈萃」讀着的,恐怕更少。難道,是庫主兩造俱曾過目?或因如老友告知關係,短暫師生情緣所致?是則心領,否則生面讀者莫明所以居多。
見資料庫並列書影,不禁莞爾失笑──唉,這本個人一手一腳「造」的磚瓦!
半生「造」書也不算少,由油印到所謂柯式速印;但以街邊舖影印散頁,再拉回蝸居一本一本地幀之,辛苦方得百冊,經驗卻是首遭兒。蝸居超過四十年,沒少一方呎,也沒多一方呎,自從小印務營生勾當告一段落,街邊浪孟以至革命浪孟收起,那批至愛生意工具,不捨唯有密堆。召它們出山再戰?嘿,豈是簡單事幹!
實行之前,躊躇再三,油印鉛字菲林植字打字已成過去,剩得電腦稱雄,如何打交道,對我這高齡電腦低裝初級生而言,確實要好生過這關,幸得菜仔相助,解決輸字排頁程序。餘下,好辦矣,不過是重操舊日手作生涯,輸的大不了是精神氣力,不試怎知不行。
行了,一百冊如不名墓之孤高。
每冊都經「手澤」摩娑之似模似樣。有書家彈何以不增厚封面?答是啊是啊,厚顏或者好些,大概受了一些軟皮幀法影響,中意開揭不反彈,讀得舒服,但哎……卻忘了脊位要足中空,還是不便看官!
書成如落地孩兒,算了算了,不待滿月百日,喜孜孜一生百胎,逐一牽見大家;有半撳了私章編號相贈,餘半隨緣待領。好好歹歹算是「暫無庫存」,哈哈,來問書?真不好意思,要俟再版──再版未必有期咯。
書出後,局面算靜;本地話「靜局」。有意思的是,一位重認的英倫留學唸語意學少友,返港長教長以英文授課電郵的教書先生,嚇我一跳:還贈厚皮精裝原書乙冊!說倩人幀了两本,各留其一。另一絕對意外的事,是拙集超速地在「神州網」網上拍賣,要價六十起拍,聲明「蓋有作者私章」。我頓時反應不過來,是喜?是悲?喜,喜從何來;悲,悲又從何生。
試查問受書人,哦,原來是他脫手。
一本仍在漂泊,在風塵中。
新識愛書人鄭明仁,自大報老總位閒下來,昨午又同茶聚西環,散局後路上追問在下今幹啥?楊先烈事還有甚麼可辦……見他真的熱腸,回報知一些既冷又遠的後續待訪枝節。他說,啊,原來去到那麼深入!
不,人走事杳,欲探多些些也無從。從來如是。能留傳奇,已算幸事。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廿九日)
馬吉按:我那本《今識楊衢雲》正是從神州拍回來的。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夕陽徐柏雄
夕陽徐柏雄
吳萱人
周日「天兔」掠過疾走,向晚,中大錢穆圖書館館長馬輝洪,忽地搖來電話,報知大煩惱:追月周末,遺失手機!
我頓時一呆……啊,是嗎?聽了一番道歉,忙說:無相干無相干……那也是無奈何的事。
事緣於在前輩設靈之夕,初逢半世紀後纔得一見的徐柏雄。我連忙向他說:六十年代《蕉風》上那篇雄文:〈文章千古事……〉,正拖長話聲,腦袋在急搜两句十字為題的下句;他即接口唸出:〈回首十春秋〉,是嗎。說文章是主編黃崖約的,《蕉風》屆十年,廣邀東南亞以至港台多人,論述各地文壇面貌。那次拜讀徐柏雄文,纔開竅本地文界的來路和困阻,引領我關切至今。猶記得,大文的唯一配圖,以其時青年自辦刊物,包括文社出版的,剪貼得很好看,團在一起,熱鬧不覺孤單。到編《文社綫》(《中報周刊》雙週附刊)的時候,還借用過。
徐柏雄接過我舊時「詩坊」的名片,眼睜得光亮,一下子像回到《周報‧詩之頁》版內一行行的時日,青青子衿,彳亍行吟,把青春詩寫──掩不住雀躍,打開隨身長簡型記詩簿,一頁頁翻揭,字字似清瞿君子,傲岸佇立。輝洪在旁,我忙引介之後,請他拍下手跡詩作,為我們合照,亦不忘為慕容前輩的孤本《詩論》(1955年學生社版)留影,更額外多拍了趙滋蕃的序!罕見啊。六十七歲見柏雄,估量他亦七十過外,果然如柏之亦蒼亦青,他說靈堂肅穆地,要另約好好一敘了。抄下手機號碼,手機在我送輝洪出館之際響起……是不老的他,說試機。
輝洪也聽到的,可他手機內的東西,也一併遺失了;我相信,大概可以再見徐柏雄罷。
伴隨出現靈堂的,還有一位:夕陽!原來夕陽還在;而梓人,紅葉俱已作古。我說無巧不成書,擺展的《百家》慕容羽軍專輯,內有夕陽出現,他笑瞇瞇問真的嗎?一揭到拙文之頁,果然,紅葉,夕陽,被當日接受訪問的也斯,以不經意的話頭提起。我笑問陳灌洪:是罷。他仍在笑。到再問他:《新詩俱樂部》那「一張信紙」的詩刊物,出過多少期?這刻的夕陽,纔放射異光:你怎知道!?忙返身找人相告:他連那也知道!夕陽輕快似在跳。抽出了夠「潮「名片,一看,「教授扭腰舞」,「搖攞扭腰舞同樂會」,附刊報章的《舞動星期天周刊》統籌兼主編。堂堂眼前人,怎信他快活到如今!記得紅葉在生,送我那珍貴的「一張信紙」雙面鉛印詩刊,也曾提及,他們一干青年友仔,一邊寫詩,夜來跳舞的。今證果然。
少年時代用上夕陽筆名;如今看來,另有生之壯美。
而詩,則自存在其間。五六十年代少俊還在。見夕陽,見柏雄。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廿五日)
相關文章:許定銘〈黃崖革新的《蕉風》〉
吳萱人
周日「天兔」掠過疾走,向晚,中大錢穆圖書館館長馬輝洪,忽地搖來電話,報知大煩惱:追月周末,遺失手機!
我頓時一呆……啊,是嗎?聽了一番道歉,忙說:無相干無相干……那也是無奈何的事。
事緣於在前輩設靈之夕,初逢半世紀後纔得一見的徐柏雄。我連忙向他說:六十年代《蕉風》上那篇雄文:〈文章千古事……〉,正拖長話聲,腦袋在急搜两句十字為題的下句;他即接口唸出:〈回首十春秋〉,是嗎。說文章是主編黃崖約的,《蕉風》屆十年,廣邀東南亞以至港台多人,論述各地文壇面貌。那次拜讀徐柏雄文,纔開竅本地文界的來路和困阻,引領我關切至今。猶記得,大文的唯一配圖,以其時青年自辦刊物,包括文社出版的,剪貼得很好看,團在一起,熱鬧不覺孤單。到編《文社綫》(《中報周刊》雙週附刊)的時候,還借用過。
徐柏雄接過我舊時「詩坊」的名片,眼睜得光亮,一下子像回到《周報‧詩之頁》版內一行行的時日,青青子衿,彳亍行吟,把青春詩寫──掩不住雀躍,打開隨身長簡型記詩簿,一頁頁翻揭,字字似清瞿君子,傲岸佇立。輝洪在旁,我忙引介之後,請他拍下手跡詩作,為我們合照,亦不忘為慕容前輩的孤本《詩論》(1955年學生社版)留影,更額外多拍了趙滋蕃的序!罕見啊。六十七歲見柏雄,估量他亦七十過外,果然如柏之亦蒼亦青,他說靈堂肅穆地,要另約好好一敘了。抄下手機號碼,手機在我送輝洪出館之際響起……是不老的他,說試機。
輝洪也聽到的,可他手機內的東西,也一併遺失了;我相信,大概可以再見徐柏雄罷。
伴隨出現靈堂的,還有一位:夕陽!原來夕陽還在;而梓人,紅葉俱已作古。我說無巧不成書,擺展的《百家》慕容羽軍專輯,內有夕陽出現,他笑瞇瞇問真的嗎?一揭到拙文之頁,果然,紅葉,夕陽,被當日接受訪問的也斯,以不經意的話頭提起。我笑問陳灌洪:是罷。他仍在笑。到再問他:《新詩俱樂部》那「一張信紙」的詩刊物,出過多少期?這刻的夕陽,纔放射異光:你怎知道!?忙返身找人相告:他連那也知道!夕陽輕快似在跳。抽出了夠「潮「名片,一看,「教授扭腰舞」,「搖攞扭腰舞同樂會」,附刊報章的《舞動星期天周刊》統籌兼主編。堂堂眼前人,怎信他快活到如今!記得紅葉在生,送我那珍貴的「一張信紙」雙面鉛印詩刊,也曾提及,他們一干青年友仔,一邊寫詩,夜來跳舞的。今證果然。
少年時代用上夕陽筆名;如今看來,另有生之壯美。
而詩,則自存在其間。五六十年代少俊還在。見夕陽,見柏雄。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廿五日)
相關文章:許定銘〈黃崖革新的《蕉風》〉
湊仔婆作家
湊仔婆作家
吳萱人
她出奇不意地與我共同現身場合。身後有喚起賤名一把聲音。
然後我們開始相隔兩年的細碎交談,說這說那,都與場合的事不大關係。失驚無神間,打開大挽袋找東西,東西不少,一小袋小袋的拎出隨放一一同時拋下一句:「湊仔婆係咁……」
我不能不愕然:兒女均已長大成才,怎麼過往辛苦理家的心事,竟長鬱於一句如斯說話?
聯想多多,觸及以前曾自問過:兩人扭合成一共同志趣的生命,是否無可能,泰多中場分手,悲劇命定?如社運,如好文,如更激越的革命。
個人廚身社運數十年,仍邊緣人。歲月長河所因,曾觀察與祈盼那雙雙對對的風華正茂人兒,人家青春結伴好還鄉,他們則青春結伴意氣揚;逆知,揚起浪孟不多時日,消息散播,噩事紛紜。結果,還是墮入「人難以久」的宿命。那時候,想起也覺美:雙劍合璧闖湖海去,志不成時誓不還……
而所謂文界呢,伉儷影雙也不少;但總是感覺漸漸名望參差,陽揚陰黯,即使合集一二,看官還是薄知綰髮人──或已現實持家湊仔婆,讓他自風流,自招揚,以至自敷粉人生。
其實不一定全然。看新鳳霞與吳祖光;看楊絳與錢鍾書,可舉例子不少,相識的有詩人校長與校長夫人。詩人校長新編孔丘題材為首見粵劇,二零一三年十月十日,借慶中大50年,三度搬演。我笑語校長:看出了「潛主題」,為非常女性說話。校長不直答,卻把私函抽出,印入書內。叫伊「校長夫人」,屬熟朋友的熱情取笑話而已,私底下直呼阿惜,以前筆名「禮拜六」的字音起頭。有回,與阿惜同席隣座,伊說:「我還記得你在《中報周刊‧五人筆記》那篇老胡寫荷花池題材文末的補白,真不錯。「哎,即時閉嘴。思想起,我們五人:陶俊余子賢君實邢少蘿爾城,輪番《文社線》附刊雙版面外,擴往【中原】版。那補白命「如題」,是版編黄天翎臨時要求,遂即時想起屯門戲院前一發生年青女教師不慎墜水殞命後,其地自長蓮花傘傘的傳說。夫人阿惜記性真好,兩女一子,絕對「相夫」兼教子復持家,之餘,踏台板,展腔細歌《再上紫鳳樓》──另位湊仔婆過來人,玉顏丰姿兩不減。
這般不怨,不關作家不作家。
回應
Chu Sai Fai:Mr. Ng, you may not understand what really happened between us these decades.. Actually , I "gave up" him but I have my pity on him... He was not so bad as he was generous to me most of the time. He offered 75% of his salary to me before he retired.... Thus I never quarrelled with him for the minor things.... I was all in a mess as i was so tired and allergy sometimes in rainy days after a wrong injection in clinic many years ago. I brought lots for protection that kept me away from dirt and rain in rainy season.... He is still proud of me if you paid attention to what he talked to the journalists or in the tv programs few years ago. You may never know these.... Anyway, thanks for your nice article and response to simply my careless and meaningless "comment" about myself.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十九日)
吳萱人
她出奇不意地與我共同現身場合。身後有喚起賤名一把聲音。
然後我們開始相隔兩年的細碎交談,說這說那,都與場合的事不大關係。失驚無神間,打開大挽袋找東西,東西不少,一小袋小袋的拎出隨放一一同時拋下一句:「湊仔婆係咁……」
我不能不愕然:兒女均已長大成才,怎麼過往辛苦理家的心事,竟長鬱於一句如斯說話?
聯想多多,觸及以前曾自問過:兩人扭合成一共同志趣的生命,是否無可能,泰多中場分手,悲劇命定?如社運,如好文,如更激越的革命。
個人廚身社運數十年,仍邊緣人。歲月長河所因,曾觀察與祈盼那雙雙對對的風華正茂人兒,人家青春結伴好還鄉,他們則青春結伴意氣揚;逆知,揚起浪孟不多時日,消息散播,噩事紛紜。結果,還是墮入「人難以久」的宿命。那時候,想起也覺美:雙劍合璧闖湖海去,志不成時誓不還……
而所謂文界呢,伉儷影雙也不少;但總是感覺漸漸名望參差,陽揚陰黯,即使合集一二,看官還是薄知綰髮人──或已現實持家湊仔婆,讓他自風流,自招揚,以至自敷粉人生。
其實不一定全然。看新鳳霞與吳祖光;看楊絳與錢鍾書,可舉例子不少,相識的有詩人校長與校長夫人。詩人校長新編孔丘題材為首見粵劇,二零一三年十月十日,借慶中大50年,三度搬演。我笑語校長:看出了「潛主題」,為非常女性說話。校長不直答,卻把私函抽出,印入書內。叫伊「校長夫人」,屬熟朋友的熱情取笑話而已,私底下直呼阿惜,以前筆名「禮拜六」的字音起頭。有回,與阿惜同席隣座,伊說:「我還記得你在《中報周刊‧五人筆記》那篇老胡寫荷花池題材文末的補白,真不錯。「哎,即時閉嘴。思想起,我們五人:陶俊余子賢君實邢少蘿爾城,輪番《文社線》附刊雙版面外,擴往【中原】版。那補白命「如題」,是版編黄天翎臨時要求,遂即時想起屯門戲院前一發生年青女教師不慎墜水殞命後,其地自長蓮花傘傘的傳說。夫人阿惜記性真好,兩女一子,絕對「相夫」兼教子復持家,之餘,踏台板,展腔細歌《再上紫鳳樓》──另位湊仔婆過來人,玉顏丰姿兩不減。
這般不怨,不關作家不作家。
回應
Chu Sai Fai:Mr. Ng, you may not understand what really happened between us these decades.. Actually , I "gave up" him but I have my pity on him... He was not so bad as he was generous to me most of the time. He offered 75% of his salary to me before he retired.... Thus I never quarrelled with him for the minor things.... I was all in a mess as i was so tired and allergy sometimes in rainy days after a wrong injection in clinic many years ago. I brought lots for protection that kept me away from dirt and rain in rainy season.... He is still proud of me if you paid attention to what he talked to the journalists or in the tv programs few years ago. You may never know these.... Anyway, thanks for your nice article and response to simply my careless and meaningless "comment" about myself.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十九日)
書勻記(之二)
書勻記(之二)
吳萱人
很相信經手的愛書,都要輪迥,再晤情分無定……
7.17理大短講前一星期,主理人十多廿年無相見,電話接通,旋約美孚麥記咖啡座見。我連忙找出蘇賡哲的小書:《聽我說愛憎》,下樓去。他老哥型風依舊,把安東的書扉展他一看:「此書原擬奉贈XX,相隔六年仍未一逢適萱人兄光臨遂轉贈少年知音 蘇賡哲98.2.5」,對版頁左先有:「XX先生雅正 蘇賡哲 敬贈」並撳大大乙敉陰文朱章。他看後淡然地說:哦,與蘇不算熟絡。原來有書送我。
大概是真的罷。不然的話,眼前這已於當年《周報》通訊部年代,結了金蘭,我序行二,他序老五的教授,怎竟在同一書扉上,一稱先生,我則「知音」?安東認真滋陰。
這位退了本科的教授,與之有宗公案未結,但今世再也難結,惟有隨他。
話說通訊部年代,少年相交以純,至好文藝。有回在廟街尾眾坊街拐彎一舊書店,赫然瞄到整籮筐的《文藝新潮》堆放店外,每冊一角任撿!二話不說,要了一套。剛走兩步,心想再拾三兩重冊吧。袋中缺錢,不然就提走那籮筐。那時節,大家才剛知道停刊很久的那發夢也盼一睹的雜誌,大名癢入心!與新碰面於創建實驗學院詩作坊的李國威提及,他睜大了眼,問可否借讀。當然可以,我說。就將整套常帶身旁,卻又遇不上他,意切情急底下,託了蘭弟轉交。
可這一脫手,從此不回頭。
到再遇國威,問他雜誌好看否?他一臉茫然。急返追蘭弟,又說交了。這可怎斷?交了何處!再三兩頭問,再三無明白。那時候,少年人就是不懂得震怒,衹好自我委屈,告慰自已:或許兩造間有一者太愛它們了,想好好收待呢。算吧算吧,反正每冊祇花一角錢。
從此,與蘭弟人海相忘。但整套雜誌中的一本,卻忘不了我這原主。哧,後來有次在中大范克廉樓前,瀏覽青年文學獎書展攤位,竟見展有孤單一本《文藝新潮》!哎呀,打開明明見有我文社圖書室印章;印章成鐵證,也不細問來處──是不忍知道真相,領它回家。
時間之為殘忍,是真的會沖淡憤怒。再見教授,如了他所求,再無其他。
【尾聲】
蓮香居茶局曾代故友問社長:為何當年報上新副刊,不讓菜頭打理?他哎的叫了出來:點解唔直接同我講!同你講甚麼,菜頭喜歡極了《文藝新潮》,從不抄襲的他,以真正的仿宋美術字款還魂作版頭,還要說甚麼。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十七日)
吳萱人
很相信經手的愛書,都要輪迥,再晤情分無定……
7.17理大短講前一星期,主理人十多廿年無相見,電話接通,旋約美孚麥記咖啡座見。我連忙找出蘇賡哲的小書:《聽我說愛憎》,下樓去。他老哥型風依舊,把安東的書扉展他一看:「此書原擬奉贈XX,相隔六年仍未一逢適萱人兄光臨遂轉贈少年知音 蘇賡哲98.2.5」,對版頁左先有:「XX先生雅正 蘇賡哲 敬贈」並撳大大乙敉陰文朱章。他看後淡然地說:哦,與蘇不算熟絡。原來有書送我。
大概是真的罷。不然的話,眼前這已於當年《周報》通訊部年代,結了金蘭,我序行二,他序老五的教授,怎竟在同一書扉上,一稱先生,我則「知音」?安東認真滋陰。
這位退了本科的教授,與之有宗公案未結,但今世再也難結,惟有隨他。
話說通訊部年代,少年相交以純,至好文藝。有回在廟街尾眾坊街拐彎一舊書店,赫然瞄到整籮筐的《文藝新潮》堆放店外,每冊一角任撿!二話不說,要了一套。剛走兩步,心想再拾三兩重冊吧。袋中缺錢,不然就提走那籮筐。那時節,大家才剛知道停刊很久的那發夢也盼一睹的雜誌,大名癢入心!與新碰面於創建實驗學院詩作坊的李國威提及,他睜大了眼,問可否借讀。當然可以,我說。就將整套常帶身旁,卻又遇不上他,意切情急底下,託了蘭弟轉交。
可這一脫手,從此不回頭。
到再遇國威,問他雜誌好看否?他一臉茫然。急返追蘭弟,又說交了。這可怎斷?交了何處!再三兩頭問,再三無明白。那時候,少年人就是不懂得震怒,衹好自我委屈,告慰自已:或許兩造間有一者太愛它們了,想好好收待呢。算吧算吧,反正每冊祇花一角錢。
從此,與蘭弟人海相忘。但整套雜誌中的一本,卻忘不了我這原主。哧,後來有次在中大范克廉樓前,瀏覽青年文學獎書展攤位,竟見展有孤單一本《文藝新潮》!哎呀,打開明明見有我文社圖書室印章;印章成鐵證,也不細問來處──是不忍知道真相,領它回家。
時間之為殘忍,是真的會沖淡憤怒。再見教授,如了他所求,再無其他。
【尾聲】
蓮香居茶局曾代故友問社長:為何當年報上新副刊,不讓菜頭打理?他哎的叫了出來:點解唔直接同我講!同你講甚麼,菜頭喜歡極了《文藝新潮》,從不抄襲的他,以真正的仿宋美術字款還魂作版頭,還要說甚麼。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十七日)
書勻記(之一)
書勻記(之一)
吳萱人
很相信每本書都有其魂魄的,有時候,竟自漂泊……
老友自灣仔華潤大廈拍賣場過來,對座求其一間茶餐廳,他要代糖咖啡我則鴛鴦。甫坐下便嘆拍不了我當年的油印小書《綠原詩叢》,說原是有的,但搬家意外給丟了;數十個橙或蘋果紙盒,樓上樓下在搬,結果少了三箱,大概最疼的都不見了。而今場上竟重見,撳有黄俊東的藏書私章,叫價至二百,肉赤唯有放手。我不禁笑了:呀,原來非賣品加貼郵資相贈的手工東西,今價两張紅底!
《綠原詩叢》是文聲文藝社與華萃文社的聯合出版物,當年大計,是要出自家的「叢書」,仿「文星叢刊」開度。一干不理天高地厚的小子,各出詩輯,竟還有譯詩。請得藍山居行文助陣。細想回頭,自寫自編自刻自印自幀,再自費自派,是很消耗生命的事,但也做了一次!之後,再不油印矣。「綠原叢書」之二,是丏心的《新依》,在蘭桂坊開公司的李家昇設計電訊紙孔條帶照片作封面,樓下路雅的特藝柯式印務代印,又是一干詩友。叢書暫無之三,一晃近五十年,再來的話,要慶甲子矣。自家手頭倒尚存一冊,有天執拾出多一冊,留給了葦鳴;葦鳴正大忙饒宗頤港大館事,恐他也不知把書堆放哪裏。後來,還辦不成的,有油印翻製辛笛《手掌集》不果,紙錢不夠。剩下半冊單頁片片未幀。
忘了吧,那些到如今還不知儍的日子……的勾當。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十七日)
吳萱人
很相信每本書都有其魂魄的,有時候,竟自漂泊……
老友自灣仔華潤大廈拍賣場過來,對座求其一間茶餐廳,他要代糖咖啡我則鴛鴦。甫坐下便嘆拍不了我當年的油印小書《綠原詩叢》,說原是有的,但搬家意外給丟了;數十個橙或蘋果紙盒,樓上樓下在搬,結果少了三箱,大概最疼的都不見了。而今場上竟重見,撳有黄俊東的藏書私章,叫價至二百,肉赤唯有放手。我不禁笑了:呀,原來非賣品加貼郵資相贈的手工東西,今價两張紅底!
《綠原詩叢》是文聲文藝社與華萃文社的聯合出版物,當年大計,是要出自家的「叢書」,仿「文星叢刊」開度。一干不理天高地厚的小子,各出詩輯,竟還有譯詩。請得藍山居行文助陣。細想回頭,自寫自編自刻自印自幀,再自費自派,是很消耗生命的事,但也做了一次!之後,再不油印矣。「綠原叢書」之二,是丏心的《新依》,在蘭桂坊開公司的李家昇設計電訊紙孔條帶照片作封面,樓下路雅的特藝柯式印務代印,又是一干詩友。叢書暫無之三,一晃近五十年,再來的話,要慶甲子矣。自家手頭倒尚存一冊,有天執拾出多一冊,留給了葦鳴;葦鳴正大忙饒宗頤港大館事,恐他也不知把書堆放哪裏。後來,還辦不成的,有油印翻製辛笛《手掌集》不果,紙錢不夠。剩下半冊單頁片片未幀。
忘了吧,那些到如今還不知儍的日子……的勾當。
(吳萱人臉書二O一三年九月十七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