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3書獲選 文學獎新詩組「從缺」 康文署:作品未達標 活動須守法
康文署近日在公共圖書館網頁公布「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得獎結果,名單顯示「新詩組」雙年獎及推薦獎均「從缺」。本報獲悉,兩本獲選詩集及候補得獎作品,於去年12月在公共圖書館下架,包括陳李才的《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左起)、周漢輝的《光隱於塵》及曾詠聰的《戒和同修》。(曾憲宗攝)
昨日旺角一間獨立書店的書架上有《光隱於塵》、 《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及 《戒和同修》,職員稱略有聽聞今次文學雙年獎事件,但會「照賣」,3書存貨現餘數本。(曾憲宗攝)
有超過30年歷史的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發生獲選作品被撤風波。本報由兩個獨立消息得悉,康文署公共圖書館主辦的雙年獎新詩組,去年中經評審選出兩本得獎詩作及候補得獎作品,當局同年未有公布賽果,在事隔超過一年多,至近日才公布其中4組別的得獎名單,惟新詩組的雙年獎及推薦獎「從缺」,據悉獲推介得獎的3本詩集是遭當局取消資格(DQ)。該3本詩集於去年12月在公共圖書館被下架。
康文署回應稱,圖書館安排的活動須遵守香港法律,雙年獎評審工作也以此原則處理,而因為疫情,雙年獎工作需較長時間完成,故延後公布得獎結果。署方表示:「如個別組別的參賽作品未達有關標準,該組別的獎項便會從缺。」明報記者 林勵 孫澤芳
延遲一年公布 署方稱因疫情
據了解,涉事3本詩集為周漢輝的《光隱於塵》、陳李才的《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及曾詠聰的《戒和同修》,分別獲評審推介為雙年獎、推薦獎及候補得獎。前兩本著作分別被指與雨傘運動及示威有關,而曾詠聰曾說詩作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有關。其中一個參與評審的消息人士稱,當局在評審後安排兩本得獎作品「送審」。有參與新詩組評審的人向本報稱,對延遲公布結果及新詩組獎項從缺感意興闌珊。
兩本內容涉示威 一涉劉曉波
香港文學雙年獎隔年舉行,第十六屆於去年4月底截止報名,原先是要嘉獎香港作家在2019及2020年的文學著作。另一邊廂,與雙年獎梅花間竹舉行的「文學創作獎」於2020年舉行後,今年至今未舉行。雙年獎參賽表格未提及《港區國安法》,並表示「評審結果以評審團的決定為準」。
本報向涉事3名作者查詢,陳李才說不便多談,對會否再參與「隨緣啦」。其中一名不願具名的「得獎者」形容已被事件困擾一年,不宜評論得獎與否及從缺緣由。他說自己也曾擔任其他創作獎的評審,認為文學獎對作者及讀者均「極為重要」。
圖書館被指沒提理由
評審:未曾見獲選與得獎不一致
新詩組評審之一胡國賢(筆名羈魂)向本報說,在公布結果前,公共圖書館曾以電話及電郵通知新詩組結果從缺,但沒提及具體理由。他說個人立場是已盡了己任,與其他評審一起選出作品,之後如何處理則交給圖書館跟進。
羈魂表示,目前延遲一年頒獎及從缺的情况着實有點尷尬,而他也有點意興闌珊。問及會否再應邀當評審,他說近年創作已轉向其他文學範疇,若以目前情况計,暫不會考慮。他補充,今次結果對日後的參賽者或會有一定影響,作品或會改以「另一方式表達」。
文學雙年獎原設5組別。有另一組別的評審說,據他了解,以往未曾發生過評審結果與公布得獎名單不一致情况,嘆說「可能過往兩年是敏感時刻,有些新法律出爐」。他認為日後評審「難做」,若再獲邀,會問清楚主辦方「有無禁區」,盼主辦單位盡量尊重評審的專業決定,以及解釋事件來龍去脈。
詩人批損公信 令作家質疑創作自由
曾獲新詩組雙年獎的詩人廖偉棠批評,本來雙年獎評審已透明度低,「現在對取消一項重要獎項毫無解釋,不但影響公信力,也令香港作家失望和困惑:這個城市還能保障文學創作自由嗎?」
(《明報》A1版2022年10月26日)
香港文壇主要獎項 評審:未聞評審後送審
文學雙年獎是香港文壇其中一個主要獎項,歷來不少重量級作家如劉以鬯、也斯、北島等曾獲獎。據兩個不同組別的評審稱,去年評審期間,康文署公共圖書館人員在場列席,並無「溫馨提示」或評價作品內容,只是在場核查出版年份是否符合資格等,不感任何壓力。據悉,評審團開會後定出得獎名單,然後交給康文署公布。
稱去年評審時未接「提示」 不感壓力
由於參賽資格只要求參賽作家有香港身分證,台灣作家龍應台及演員林青霞分別憑《大武山下》及《鏡前鏡後》獲小說組雙年獎及散文組推薦獎。作家董橋憑《讀胡適》在散文組獲獎,區仲桃及游欣妮則分別憑《東西之間:梁秉鈞的中間詩學論》及《看見看不見》,在文學評論組及兒童少年文學組獲獎。
曾兩度參加雙年獎評審的台灣文學評論家鄭明娳向本報說,沒聽過評審後作品再送審。她解釋,一般而言主辦單位應在作品報名時檢查是否符合基本要求,例如總字數、文類、主題等,「這些作品在一開始就因『不合徵獎要求』被剔除,不會送到評審委員手上」。她憶述,過去曾發現有其他獎項得獎者被變更,「第二年對方再邀請我評審我就謝絕了」。
一名小說組的評審形容,文學界「好重視」雙年獎,獎項在文壇有一定地位,因每年競爭均激烈,有不少「巨著」參賽。他說今年亦有涉政治議題書籍入圍,評審沒有避開,「就算係政治敏感議題,寫得好都會幫佢爭取」。
(《明報》A1版2022年10月26日)
第十六屆雙年獎本應在2021年結束評審工作,同年底頒發,而且適逢30周年,料不到姍姍來遲一年才公布,而公眾的討論焦點,主要就是新詩組雙年獎及推薦獎雙雙從缺,《明報》10月26日頭版標題正是〈下架3書獲選 文學獎新詩組「從缺」 康文署:作品未達標 活動須守法〉。這是史無前例,從缺原因涉及到詩集內有政治內容,3本詩集分別是周漢輝的《光隱於塵》、陳李才的《漫長的霧 黝黑的光》、曾詠聰的《戒和同修》,原先評審結果應為雙年獎、推薦獎以及候補得獎書籍。可是,3本詩集齊齊DQ了,甚至公共圖書館檢索系統中,已下架這3本書,系統顯示為「沒有符合的檢索結果」。
這3本詩集我都看過,我十分同意5位新詩組評審的專業結果,如果我是評審的話,我也會舉手贊成,但如今評審紀錄幾可肯定不會公之於眾了,評審討論也當然付諸流水。周漢輝的《光隱於塵》在2019年6月出版,考慮到書籍的製作需時,可以假定詩集是6月9日民陣「反送中」100萬人遊行前完成。
《光隱於塵》是近10年來尤其重要的香港詩集,詩集的藝術水平相當高,可以與華文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和台灣近10年的詩集一較高下,而絕不處於下鋒,甚至乎遙遙領先。周漢輝2010年的詩集《長鏡頭》已有一些佳作,相對上《光隱於塵》的水準更為平均。 拙文〈我與你:香港詩人周漢輝〉收於《光隱於塵》之中,傳稿給漢輝時,我還未知道《光隱於塵》會收錄哪些詩作。無獨有偶,拙文選談的6首佳作〈禱詩〉、〈城貓頌〉、〈耶利米〉、〈姑姑〉、〈落葉樹〉、〈禮儀〉,都收於《光隱於塵》。其中〈耶利米〉有政治意味,但出色的詩作,往往不是基於政治立場作大聲疾呼(例如不少左翼的現實主義詩歌),好的政治題材詩作是透過政治背景、人的境遇,繼而深入探索、觀察以及表達。
(《明報 世紀》臉書專頁2022年10月29日)
【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遲來一年的得獎名單──被消失的新詩組,龍應台林青霞竟有份?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10-25
一直遲遲沒有公布結果的「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香港公共圖書館日前(24/10)在官方網站公布各組別得獎名單,唯新詩組卻離奇消失,名單只見散文組、小說組、文學評論組、兒童少年文學組得獎作者與作品,而來自台灣的林青霞與龍應台竟有作品得獎,同樣惹來極大爭議。
自1991年起開始隔年舉辦的「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今屆獎項原定頒發予2019至2020年間,由香港作家撰寫、在香港第一次結集出版的中文文學著作,並早於2021年4月21日截止報名。根據過往做法,一般是在同年11月公佈得獎名單,然而整個2021年過去,獎項卻完全未見任何更新消息,館方也從沒公開宣布順延或作其他安排。
如今館方延遲接近一年,終於公布各組別的獎項結果,唯新詩組得獎名單卻無故被除名,館方也沒就此進行任何說明,只以極微細的字句在得獎名單表示「新詩組雙年獎及推薦獎從缺」,翻查公共圖書館官網上的「第十六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參賽詳情,此刻仍清楚列明「獎項分新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及兒童少年文學五組」,新詩組在沒有官方解釋的情況下被消失,惹來文學界的強烈不滿。
對於今屆「雙年獎」毫無解釋地不斷順延,以及新詩組得獎名單最終被消失,廖偉棠直指「真是荒謬絕倫,詩哪裡去了?」;梁莉姿則認為「僅是一紙名單,結果都被取消了」,被消失的除了新詩組得獎名單外,還有「公義,決定,身份,權利,真相,答案」;朱少璋則在恭賀所有得獎作者之餘,表示「不在名單上的,在心中」,亦有寫作人坦言「今屆雙年獎個結果真係出人意表」,認為「反正新詩組要消失,何必拖了近一年才公佈?」,並從今屆被消失的新詩組得獎名單,分享自己喜歡的作品,藉此建議大家平日多讀詩集,「讓詩不被孤立」。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個「旨在表揚本港文學作家的傑出成就,鼓勵他們繼續創作優秀的中文文學作品」的獎項,今屆竟有來自台灣的林青霞與龍應台,分別憑《鏡前鏡後》與《大武山下》奪得散文組「推薦獎」以及小說組「雙年獎」,同樣惹來港台兩地作家與網民的熱烈討論,認為林青霞與龍應台得香港的文學雙年獎「好好笑」,揶揄「香港原來都有個大武山,唔講以為係大帽山」,作家朱宥勳更直言「那本(大武山下)有夠爛耶,連台灣的文學界都當作沒看到了」。因為電影研究關係而讀過林青霞作品的洛楓,認為「佢本《雲來雲去》真係讀唔落去,好稚嫩的文筆」,難明對方何以奪得今屆散文組獎項。
至於龍應台是次獲獎,也令她多年前曾經引發的國籍、戶籍爭議,再被舊事重提。2012年在港居住超過七年的龍應台,依法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但獲委任為文建會主委後,傳媒報導她已向香港入境事務處表示放棄居港權,返台後也會把香港身分證寄回香港,龍應台亦曾發表聲明說要放棄香港身分證,並強調從沒申請香港特區護照,所以不存在雙重國籍問題。
然而,當時有媒體曾引述法律學者意見,表示由於入境處沒有相應機制處理,即使當局「知悉」有關申請,也無法按照某些程序「取消」其居留權,如今龍應台的名字出現於參選資格僅限「香港作家」的雙年獎得獎名單,似乎反映了曾任台北市政府首任文化局局長和文化部首任部長的龍應台,此刻並沒放棄其香港身分。對於龍應台獲得香港文學雙年獎獎項,不少作家與網民對此同樣感到費解,表示「除了沒有新詩組,這名單連台灣人看了都很尷尬」,亦借用龍應台舊作書名留言諷刺,「文明說服不了你,至少說服得了香港評審」。
「第十六屆中文文學雙年獎」得獎名單
散文組
雙年獎:董橋《讀胡適》(牛津大學出版社/2019)
推薦獎:林青霞《鏡前鏡後》(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20)
小說組
雙年獎:龍應台《大武山下》(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20)
推薦獎:張婉雯《那些貓們》(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019)
文學評論組
雙年獎:區仲桃《東西之間:梁秉鈞的中間詩學論》(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20)
推薦獎:許子東《細讀張愛玲》(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19)、張歷君《瞿秋白與跨文化現代性》(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兒童少年文學組
雙年獎:游欣妮《看見看不見──游欣妮短篇小說集》(突破出版社/2020)
推薦獎:區樂民《老師,謝謝你!》(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20)
(新詩組雙年獎及推薦獎從缺)
(《虛詞》2022年10月25日)
(胡國賢臉書2022年10月26日)
(淮遠臉書2022年10月26日)
康文署再出招 圖書館疑下架兩詩集 詩人:莫名奇妙
康文署上周將《王丹獄中回憶錄》等29本有關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書籍後,今周疑再向文學作品「開刀」。香港詩人周漢輝在Facebook公布,其2019年6月出版的詩集《光隱於塵》被公共圖書館下架。另外,曾詠聰2020年出版的詩集《戒和同修》亦遭下架,獨媒記者在公共圖書館目錄檢索該兩部作品,結果均顯示「沒有符合的檢索結果」。周漢輝對於下架一事感到「莫名奇妙」,認為公共圖書館內部調動館藏屬平常,但連館藏資料也徹底删掉則很奇怪。
本網向康文署查詢,署方於下午回覆,指當發現有關館藏涉嫌內容可能違反《港區國安法》或有關法律的規定,會以嚴肅態度處理,暫停有關館藏的服務,並與有關部門研究內容是否違反相關法律。
周漢輝向《獨媒》表示,《光隱於塵》主要書寫社會底層日常和信仰生活,當中所有詩作都寫成於2017年或以前,雖然部分作品涉及雨傘運動,但他認為自己只是書寫個人觀察與想像,不認為屬政治敏感。
至於曾詠聰的《戒和同修》則是書寫成長、工作、死亡等廣泛議題,詩集中其中一首〈彌留〉是書寫劉曉波之死。由於兩首詩均屬2019至20年時期出版的讀物,周漢輝懷疑審查工作按最近的出版年份開始。
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公共圖書館下架多本書籍,包括「好青年荼毒室」的《大時代的哲學》、王丹的《王丹獄中回憶錄》、劉曉波的《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陳雲的《香港城邦論》、黃之鋒的《我不是英雄》、陳淑莊的《邊走邊吃邊抗爭》、港大學生會學苑編著的《香港民族論》、何俊仁的《我向霸權宣戰》、余杰的《卑賤的中國人》、黎廣德的《釋放香港》、黃毓民的《予豈好辯哉》、鍾祖康的《來生不做中國人》、律政司時任檢控官翁達揚合著的童書《一讀就懂!孩子必須知的法律常識》、區家麟的《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香港新聞審查日常》等。
周漢輝現在是文學導師、評審、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曾於2018年應邀代表香港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與國際寫作計劃IWP,2020年憑詩集《光隱於塵》獲文藝復興純文學獎。曾詠聰是煩惱詩社創社成員,現職教師,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詩組冠軍。目前《光隱於塵》仍在水煮魚文化、季風帶等網站有售;《戒和同修》仍在香港書城網上書店等有售。
(《獨立媒體》2021年11月29日)
黃耀明:紅牆
早晨!
是日,一覺醒來,碌臉書,彈出了《明報》頭條,由康文署公共圖書館主辦的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新詩組奬項「從缺」,原來三本評審選定的得獎詩集,都涉「敏感」內容,早已是公共圖書館「下架」書目,得獎作品被 DQ 了,而且獎項「由於疫情關係」,延遲了一年公布。
聽說香港同以前一樣自由,前陣子人權新聞獎因為評審審定給立場新聞的獎太多太惹人憂慮,索性自閹,整個新聞獎都取消掉;電影審查則把《蝙蝠俠》都審查掉,以「太暴力」之名不准戶外播放;今次到文學獎也被 DQ 了,我倒有興趣知道,其他得獎人,如龍應台或林青霞,會否稍為顧及自己的清譽,拒絕接受獎項?
聽說香港同以前一樣自由,大家也可留意,決定被 DQ 的評審們、作品被 DQ 的作者們,大多默不作聲,或不會公開質疑,就算願意回應兩句也不願多談,明白的,這就是今日香港。
紅線處處,線連結成網,網凝結成面,積叠成一幅牆。
圖為《紅牆》,幾個月前參觀過這個裝置藝術作品,作者 Jean Tsoi 把「禁書」的文字打出來,再每張紙把敏感字眼塗掉,堆叠起一幅紅牆。
作者的解說詞:「積疊的是一堆搖曳的紅線,是此刻不許存在的共同意念。晝夜更迭能消忘一切嗎?看下去,揭示自身的壁壘,在內外之間跌蕩求存。」
是日,一覺醒來,碌臉書,彈出朋友的 feed,今早是 11:2。
11 個動態消息來自移居海外的朋友,只有 2 個來自香港。聽說香港同以前一樣自由,香港人只是在睡覺。
(黃耀明臉書專頁2022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