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羅啟銳去世

(快訊)香港導演、編劇羅啟銳辭世,享壽69歲。代表編導作品包括與伴侶張婉婷合導的《歲月神偷》(2010。另曾以《秋天的童話》(1987)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並以《七小福》(1988)與《玻璃之城》 (1998)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圖為羅啟鋭。)

《無影無蹤》臉書專頁2022年7月3日)

著名導演及編劇

羅啟銳逝世 終年69歲

鍾楚紅吳君如悼念

香港著名導演及編劇 #羅啟銳(Alex)昨日逝世,終年69歲。羅導跟太太 #張婉婷(Mabel)是電影圈的神鵰俠侶,兩夫婦自組電影班底,拍攝了多部經典電影,包括移民三部曲:《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話》和《八兩金》,還有《七小福》、《我愛扭紋柴》、《宋家皇朝》、《玻璃之城》、《歲月神偷》等。

羅啟銳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分別是1987年《#秋天的童話》及2010年《#歲月神偷》;他在台灣金馬獎亦屢次獲獎,包括1988年憑《#七小福》獲最佳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1998年憑《#玻璃之城》獲最佳編劇。2010年更憑《歲月神偷》奪得柏林影展的水晶熊獎。

田啟文向《娛壹》證實了羅啟銳的噩耗:「太突然」並透露羅導臨終時,張婉婷在身邊陪走最後一程;拍攝《歲月神偷》的 #吳君如 表示:「好傷感香港失去一位非常出色的編劇和導演。拍《歲月神偷》時真係感覺到羅啟銳和張婉婷兩人好合拍,絕對是相敬相愛共患難的一對,今日導演一別,衷心希望Mabel節哀,堅強走下去。」

#鍾楚紅:「《秋天的童話》係我收過少數完整的劇本之一。當日讀着笑了又哭,哭完又笑.有幸能參與其中。憶起當日在紐約街頭拍攝時你永遠的笑臉、君子、謙遜的態度,我不會忘記.Alex ,一路走好。Mabel ….節哀。多謝你成就了《秋天的童話》。」

香港電影導演會發公告悼念:「永遠懷念。沉痛告訴大家,本會前副會長羅啟銳先生於昨晚離世,終年69歲。關於羅導演後事的安排,日後本會將會通知大家,懇請各方傳媒朋友,暫時不要打擾羅導演的家人,保留其至親安靜的哀思空間,本會謹代表羅導的家人,多謝各界友好的關心及慰問。」

專欄作家徐𤤯璇在社交網上載了一幅天空相片,留言悼念,「Alex輕輕的走了,聽說在Mabel 的臂彎中。 大家都不能相信... 幾天前大清早 Alex 給我發了這張照片, 寫著 “Rise and shine, you nocturnal animal”, your dragon said unto me this morning. 豪氣干雲 We all love you dearly, Alex.」

有線電視業務轉型部公共關係主管李臻亦在社交網貼合照悼念。

羅啟銳畢業於拔萃男書院,曾擔任拔萃男書院第六任校長的施玉麒牧師,在社交網留言:「羅啟銳導演,1971年舊生。在校期間曾任校刊編輯。《秋天的童話》、《我愛扭紋柴》、《歲月神偷》等片皆為其名作。驟聞羅導故世,願其家人、師友節哀順變。🙏」

《娛壹》臉書專頁2022年7月3日)

黃德偉去世

黎漢傑臉書2022年7月3日)

倪匡去世

沈西城臉書2022年7月3日)
譚劍臉書2022年7月3日)
黃洋達臉書2022年7月3日)


《昔日香港》臉書專頁2022年7月5日)

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大拇指詩獎詩會》場刊

陳進權:

整理雜物,見到這份《大拇指詩獎詩會》,但已完全沒有印象。

封面上印有「每月詩會」及「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想來「每月詩會」是該中心的活動,而該次活動是舉行大拇指詩獎,這份就是場刊。除這些僅有的資料,就是目錄頁用日期印章蓋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七日」,沒有其他資料提供。(找尋《大拇指》或有相關資料,但懶得找了。)

場刊印製較粗糙,頁碼亦採用手寫(不知誰的手跡)。内容共印14位詩人26首詩,每人一首至六首不等,以韓牧佔最多,也最長。

可惜場刊給蠹魚啃壞了,還好主要内容仍可見。現在上傳供喜愛新詩的朋友參考。

不知誰還保存這份場刊的較完整版本?

Kwan Muk Nam:我也有一份完整版。韓牧曾得大拇指詩獎。你說得對,是中華每月詩會其中一次,來的人不少。

Chan Tsun Kuen臉書2022年7月2日)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鄭明仁:本地詩人淮遠三寶

詩人淮遠

「淮遠三寶」是我替本地詩人淮遠三本著作起的稱號。「三寶」是指淮遠早年寫的三本書:《鸚鵡韆鞦》、《跳虱》和《懶鬼出門》,這三本書已成為香港年輕一代愛書人追逐的寶貝。

本地詩人淮遠三寶(上)

淮遠寫散文也寫詩,他的散文像詩,詩也像散文。他做人像霧又像花,腦的構造似異乎常人,天馬行空,是詩界的怪人。淮遠在培正中學讀中三時已投稿《中國學生周報》,頭角嶄露,中五時給《70年代》雙周刊話事人吳仲賢睇中要收編他。某天吳直踩海運大廈的「巴西咖啡」找人,「巴西咖啡」有點像巴黎左岸的文人咖啡館,經常聚集一批小資文化人,淮遠不時在這裡打躉,吳仲賢走到淮遠面前問:「你是否淮遠?」淮遠不認識吳仲賢,隨便應了一聲:「甚麼事?」吳單刀直入:「替我們《70年代》編文學版吧!」淮遠發夢都未想過有人邀請自己做編輯,簡直「𦧲飯應」,從此便走上文學不歸路。

年輕的淮遠創作力旺盛,替《70年代》雙周刊編寫稿件之餘,還向不同刊物投稿,主要是寫散文,間中來一兩首新詩。七十年代蔡浩泉替《星島日報》文藝副刊《星辰》畫插圖,他叫淮遠投稿,不久淮遠就在《星辰》版寫稿,主要寫短篇散文,間中寫一兩篇比較長的文章,例如後來收錄在《鸚鵡韆鞦》內的2,000字文章《鸚鵡韆鞦》,就是這個時期的長篇。《鸚鵡韆鞦》是淮遠作品結集成書的處女作,因此他特別珍惜。《鸚鵡韆鞦》1979年4月由素葉出版社出版,印數1,000本。 素葉出版第一批叢書共4本,包括西西《我城》、鍾玲玲《我的燦爛》、何福仁《龍的訪問》和淮遠的《鸚鵡韆鞦》。這4本書之中,西西的《我城》最享負盛名,其他3本比較慢熱。近一兩年,素葉初版《我城》在舊書拍賣市場身價已過萬,而且有錢也買不到。《我的燦爛》、《鸚鵡韆鞦》開始成為寵兒,尤其是《鸚鵡韆鞦》,走勢凌厲,身價直逼西西《我城》和董橋的《小風景》。2022年6月10日在「三劍俠」舊書拍賣群組,《鸚鵡韆鞦》以$8,500成交,創下淮遠著作的拍賣紀錄。淮遠對自己的舊作被推高到這個紀錄,感到既驚且喜,他從不敢想像自己這個「懶鬼書生」,可以同西西和董橋兩位大師相比。淮遠作品上一次的紀錄,是「三劍俠」拍賣《懶鬼出門》時,以$4,000成交,八個月之後,這個紀錄便給《鸚鵡韆鞦》打破了。

《am730》2022年6月23日)

詩人淮遠早年的著作《鸚鵡韆鞦》,近日被人放到舊書拍賣網站拍賣,結果以$8,500成交,創下淮遠所有作品的拍賣紀錄。書友奔走相告並向淮遠道賀,他說:「多謝各位俾面。」

本地詩人淮遠三寶(下)

淮遠叢書最罕見的,不是《鸚鵡韆鞦》,不是《懶鬼出門》,而是《跳虱》初版。《跳虱》是淮遠第一部詩集結集,是他1984年任職《資本》雜誌時,雜誌社各部門包括打字、排版、封面設計的主管義務幫手出版。《跳虱》封面那對襪,是淮遠旅行買的,因為襪子上的圖案像一隻隻跳虱在跳動,切合書名,設計部同事便拿來做封面。淮遠出版《跳虱》,不花分毫,全是碌人情卡,印刷廠用紙頭紙尾替他印了200本。既然全是義務幫忙,這本書就印上「非賣品」三個字,全數用來免費派給朋友,不在市面發售。初版的《跳虱》已成為書界的傳奇,很多人只聞其名,未見其書。淮遠僅有的一本《跳虱》,已鎖在箱子裡,深怕遇上雅賊(他年輕時常幹的勾當)。我敢打賭,日後初版《跳虱》在拍賣場出現時,藏家們肯定鬥個你死我活,大家期待另一個紀錄出現。

「淮遠三寶」除了《鸚鵡韆鞦》和《跳虱》之外,另外一寶是《懶鬼出門》。《懶鬼出門》是淮遠1981年至1990年的旅行筆記,淮遠說:「我到過的地方不算多,起碼離當初的目標還遠,但我寫過的旅行筆記原來可真不少,而且大部分相當詳盡甚至瑣細,每次重讀都不免有點詫異。」《懶鬼出門》1991年9月由素葉出版社出版,印數不詳,估計不會很多,加上素葉搬倉時又散失了一批,買少見少,物以稀為貴,《懶鬼出門》的身價也就愈來愈矜貴。2021年10月25日,此書在舊書拍賣場以$4,000成交,當時便創下淮遠作品的拍賣紀錄。

淮遠近年出版的新書,包括《特種乘客》、《解散吧叫春貓》、《黑太陽你別高興》等,甫出版便被搶購一空,究竟是甚麼原因令到他的作品愈來愈受歡迎?淮遠稱,這可能是他寫的東西「貼地」,能引起讀者共鳴。已屆70之齡的淮遠,稱得上是本地仍然活躍的最資深詩人,但他的讀者很多都是90後和00後的年輕一代。淮遠曾在大專院校教新聞寫作,與年輕學生打成一片,了解他們的想法,沒有年齡隔閡。淮遠詩作最感人之處是言之有物,讀他的作品,笑中帶淚,淚中帶笑。

《am730》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