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許定銘:從書影看香港文學之十三

杜漸也愛推理


退休後移居加拿大多倫多密西沙迦市的「書癡」杜漸,現時除了讀書、寫作及翻譯以外,還自學水墨畫,並進入當地的藝術學院,修習油畫,自得其樂,安享晚年。他的《書海夜航》(北京三聯,1980)和《書海夜航》二集(北京三聯,1984)蜚聲內地的讀書界;1978年自資創辦讀書雜誌《開卷》,1984年任三聯書店出版之《讀者良友》總編輯,是他愛書生涯的巔峰之作,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熱愛文學以外,尤愛科幻及推理,曾出過《世界科幻文壇大觀》(香港現代教育,1991)和《偵探推理小說談趣》(香港三聯,1994),還用筆名李芃翻譯及創作過十多本驚險小說。

《偵探推理小說談趣》凡二O五頁,收有關推理小說雜文二十一篇,不同於日前所介紹的推理專著,這是本由淺入深的入門之作,即使你不是推理迷,也很容易接受,且看以下的標題:〈為甚麼推理小說吸引人〉、〈誰是偵探小說的鼻祖〉、〈追尋福爾摩斯〉、〈罪案小說的女王克莉斯蒂〉、〈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兩條美國硬漢〉、〈西歐偵探小說兩大家〉、〈從猛犬特魯蒙德到鐵金剛占士邦〉……全面性介紹了世界各國的推理小說,此書好在出版不算太久,圖書館應能借到。

盧柏棠

上網查盧柏棠,得以下寥寥數語:


盧柏棠 :一九三六年生於香港,原籍廣東中山。長期從事布匹圖案設計的工作,業餘醉心寫作。曾在報章撰寫專欄。著作有:《青葱一片》、《足以一醉》、《清茶集》和《春光尚好》等多種。

資料全來自劉以鬯的《香港文學作家傳略》,他的那幾本散文和小說集,都出版於一九八三至八四年間。

其實,盧柏棠在香港的文學活動要早得多,他一九五O年代起,已在當時的文學報刊發表散文和小說,是《向日葵》(香港向日葵出版社,1960)的組稿者,並在該書內發表新詩〈夜半無人私語時〉、〈我為妳圍上披巾〉和小說〈年青人的故事〉、〈黎明的呢喃〉。同年,與文友陳其滔合著小說集《黎明的星輝》(香港柏樹出版社,1960)。

厚二八O頁,達十五萬字的《黎明的星輝》收九個短篇,盧柏棠的部分佔〈生命的書〉、〈漣漪〉、〈青春的祝福〉、〈百花園的秋天〉、〈迷失的一代〉和〈當太陽再次昇起〉等幾篇,寫的都是年輕人身邊的故事。盧柏棠那一代人,經歷過兩次戰爭,目睹中國人的苦難,大都希望能以身報國,都希望中國很快能强大起來,把理想溶入小說中,雖略嫌稚嫩,卻很有潛質。

陳其滔的憂鬱


陳其滔是盧柏棠的文友,也是《向日葵》文集中十四位作者之一。他在集中自序內說:

在我第一次認識到文藝領域的淵深,寬廣時,我就對自己說過,我要把生命獻給這理想,我要向文藝的世界深討,我要參與創作的行列。

曾赴日本攻讀「工業美術」,而經常對案構思的設計師,把生命、理想獻給文藝,寫些「刻意描劃人生的陰暗面,暴露人性醜惡的作品」(見《二十五歲的憂鬱》自序),注定是個沉默而憂鬱的小生。此所以他寫了《憂鬱的戀歌》(收《黎明的星輝》),在編小說集時,也用短篇《二十五歲的憂鬱》作書名。



陳其滔除了創作,一九六三年七月,當《華僑文藝》改版為《文藝》時,他還加入作為編委,寫了不少東西,連載了長篇《晚禱》,還作過出版的預告,後來不知是否順利出版?

《二十五歲的憂鬱》(香港未名書屋,1976)約十萬字,收〈殘夢〉、〈待拯救的靈魂〉、〈悲愴交響樂〉、〈懺悔〉、〈驚夢記〉、〈失去的露西〉……等九個短篇,全是他一九六O年代發表於《文藝》、《文壇》和菲律賓《劇與藝》上的作品。寫葉芝娜的失戀及對婚姻徬徨的《二十五歲的憂鬱》,明顯不是集中最好的作品,可能他就是偏愛「憂鬱」二字。

馬國亮和《良友》

一九二六年創刊的《良友》畫報,是中國二十世紀第一本以圖片配合文字出版的大型綜合性期刊,比美國的《生活》雜誌還要早領風騷十年。在中國烽煙四起的戰亂年代,它一直堅持出版,直到一九四六年的第一七二期終結,歷時三十年。《良友》的接觸層面極廣,為讀者提供了大量趣味性卻又嚴肅的資料,透過它可以了解到中國一九二O至四O年代的社會實況,是我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畫報。

《良友》的第四任編輯馬國亮(1908~2002)任編輯的時間甚長,對《良友》畫報的發展歷程最了解,晚年旅居美國的馬國亮,以九十二歲高齡埋首苦耕,完成了十六開本,凡二十五萬字的回憶錄《良友憶舊》(北京三聯書店,二OO二),副題《一家畫報與一個時代》,以近百篇文章,配合大量圖片,記述《良友畫報》的出版史實,述說良友圖書公司內部並與它同時代的人事,圖文並茂,是本絕不能錯過的好書。可惜書出版前幾天,老人已撒手人寰,未能見到!

我與馬國亮曾有一面之緣,記憶中是位精神矍鑠的忠厚長者。大約是一九八O年代,某日方寬烈帶我到灣仔參加一次文人茶聚,有馬國亮、陳無言、陳泰來等人。如今除了方寬烈還在苦苦筆耕(所提幾位中,老方歸天國最遲,人始終要走進歷史),這幾位前輩文人俱往矣,令人唏噓!

伍聯德和《良友》

《良友》畫報的創辦人伍聯德(1900~1972)是白手興家的出版人,除了一股勇往直前的熱誠,他還知人善任,此所以能聘得趙家璧、梁得所、馬國亮等人才,使《良友》及良友圖書公司得享盛名。

上海版的《良友》停刊後,伍聯德心有不甘,一九五四年在香港復刊了《良友》,稱為「海外版《良友》畫報」,斷斷續續出到一九六八年,伍聯德正式退休才停刊;如今市面上好像還有《良友》,是伍聯德的後人在一九八四年復刊的。

談《良友》,大多數人都會提到馬國亮的《良友憶舊》,卻甚少人知道如今大家見到的這本,伍聯德的《良友‧回憶‧漫談》(香港良友畫報出版社,一九六六)。伍聯德在香港復刊《良友》後,每期都在此寫專欄,或涉《良友》的歷史,或述個人的奮鬥,或記舊日文友文事,或與讀者通訊,談人生目標,先後共得文五十篇,分上下兩編出版。

馬國亮的《良友憶舊》,是以編輯的身份記《良友》;伍聯德的《良友‧回憶‧漫談》,則是以出版人的身份看《良友》。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度去記述《良友》,雖然史實上出入不大,但,所記的內容及感受則各異。這兩本書都是當事人留下的一手材料,要研究《良友》畫報,缺一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