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鄭明仁:替TVB官方刊物 寫墓誌銘

替TVB官方刊物 寫墓誌銘
撰文:鄭明仁《蘋果日報》前總編輯
攝影︰馬泉崇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孔尚任《桃花扇》一段唱詞道盡南明王朝興亡起伏。我把曲詞借來形容無綫電視(TVB)逾半個世紀歷史官方刊物的興衰滅亡,雖稍嫌誇張,但也不太離譜,我們這一輩確實把大台官方刊物的51年興亡看飽。

2018年10月1日是《TVB周刊》的告別號,亦即是實體版最後一期,以後只能看到網上版。這是繼《壹週刊》之後,香港另一份具標誌性的雜誌倒下。欷歔的是,還有一個多月便是TVB台慶,TVB管理層卻手起刀落,不給《TVB周刊》過生日。這篇文章就用來作墓誌銘吧,也算是對陪着我成長的《TVB周刊》前身《香港電視》的一份懷念。

《香港電視》1967年11月15日出版的創刊號,封面人物是梁醒波。

亂世中開台創刊 有危便有機

TVB 於1967年11月19日啟播,電視台的官方刊物《香港電視》於4天前的15號出版,為開台做宣傳攻勢。港督戴麟趾於19號當天下午乘坐直升機飛抵九龍塘的無綫電視廣播大廈主持開播儀式。戴麟趾致辭時讚揚電視台全體人員「以最勇敢的姿態,克服了最嚴重的實際困難,能夠提前播映。」當時,香港仍處於67暴動中期,TVB開台前一天,市面仍有土製菠蘿爆炸傷人事件。戴麟趾之前不久還被左派暴徒警告,要他滾出香港。戴麟趾對TVB寄望甚殷,他說:「本港居民在這動亂時期需要詳細和正確的報道」,他相信TVB在這方面能擔當重要角色。後來,香港左派輿論把對港英政府的不滿遷怒於TVB,認為TVB和港英政府合謀荼毒香港同胞,刻意製造和灌輸殖民地文化和不良意識。當年接收電視訊號要用魚骨形天線,因此很多大廈天台佈滿天線,左派認為這些魚骨就像一支支毒針,把毒液透過電視機而注入人的腦袋。因此之故,TVB開台後一段頗長日子,都被左派報紙杯葛。

TVB生逢亂世,除了左派暴動外,開台當天剛巧碰上英國宣佈英鎊貶值,港幣跟隨貶值14.3%,香港人荷包無端端縮水七分之一,內外交困,人心惶惶。然而,有危便有機,「立立亂」,市民減少外出消費,寧願安坐家中欣賞TVB免費電視節目,電視觀眾人數因而節節上升。

李小龍1970年4月首次到TVB表演和接受訪問,《香港電視》第128期的報道。

睇電視為大 節目表孭飛

交代了TVB開台前後的社會背景後,讓我們回顧TVB官方刊物《香港電視》的誕生、興旺與死亡。《香港電視》誕生於1967年11月15日,比電視台啟播早4天。周刊逢周三出版,零售2毫,創刊號封面人物是梁醒波。全書56版,電視節目表佔去其中15版。TVB很慷慨,連對家麗的電視(RTV)的節目表也一併刊登,可見市民對節目表的重視。

開台第一天翡翠台的節目播出時間由上午9時至午夜12時,由於這是首播日有特備節目,往後一段日子只在下午2時後開台。首天節目是上午9時至下午4時直播澳門大賽車,之後直播港督主持開播典禮。下午6時實地播映趙綺霞為開台特別表演鋼琴演奏,6:30英國甲組職業足球賽,7:30新聞及天氣報道,8:00彩色片集《鼠縱隊》,8:30邵氏彩色電影《楊貴妃》,10:00鍾景輝編導的太平山下趣劇《大房東之煩惱》,11:00重播澳門大賽車,午夜12時收台。首播日明珠台另有和路迪士尼片集《彩色世界》、長片《風塵三俠》、本港新聞界參與討論的《時事分析》座談會。11月20日啟播翌日,下午3:30開台,晚上9:30是《歡樂今宵》首播,11:00播映《愛登士家庭》片集。

《香港電視》創刊號報道了第一批主要藝員名單,包括梁醒波、鄭君綿、陳齊頌、森森、奚秀蘭、沈殿霞、杜平、上官筠慧、司馬華龍、梅欣、容玉意等等。創刊號除了介紹節目內容和片集劇情外,還有專題教你如何使用電視機,包括如何調校魚骨天線。另外有朱維德撰稿介紹香港風光。比較意想不到的是,這本電視台的娛樂周刊竟有著名作家的連載小說,第一期就有傑克的《明日的少女》,頗有文藝氣息,這可能與周刊的執行編輯何源清是文藝青年出身有關。

劇集盛世 藝人當紅 書刊風光

《歡樂今宵》(EYT)是TVB最長壽的節目,從1967年11月20日到1994年10月7日,一直播了27年,共6,613次。《歡樂今宵》是香港製作的第一個彩色電視節目,EYT主題音樂配以「日頭猛做,到𠵱家輕鬆吓」的歌詞,深入民心,原來開始時是沒有歌詞的,要到1970年林燕妮、盧國沾主管宣傳時才配上。在沒有甚麼娛樂的年代,收睇EYT就成為香港人晚上最好的節目。早年的歌星藝人,不論是本地或過境的,總要上EYT亮一亮相,才見得有地位。李小龍第一次上TVB,就是1970年4月在EYT接受訪問和露兩手,他表演了寸勁破板、側踢破板和二指指上壓,已令香港人瞠目結舌。1970年4月21日那一期(128期)的《香港電視》有詳細報道。

《香港電視》出版到第66期(1969年2月)便由2毫加到3毫,藝員森森其後經常在EYT戙起3隻手指說:「最新一期香港電視出版咗啦,每本只賣3毫子箒。」贏得「3毫子小姐」稱號。電視台是讓藝人快速上位的夢工場,何守信是最好例子。1969年年底TVB播映世界摔角比賽,《香港電視》第105期作了封面宣傳,「君子馬蘭奴」、「迷魂鎖李雲」等摔角高手迷倒很多青少年觀眾,賽事最初由陳富成旁述,陳後來病逝,TVB臨時找來在浸會學院教體育的何守信頂上,結果何B一鳴驚人,很快便成為TVB的金牌司儀,多屆的香港小姐選美,都是由他和劉家傑擔大旗。

《香港電視》第161期以《青春火花》日本片集的排球美少女做封面,打開香港引入日劇的序幕,以後的《柔道龍虎榜》《綠水英雌》、《盲俠走天涯》等等日片相繼湧至,一度成為TVB主打節目。1976年TVB製作第一套長篇連續劇《狂潮》,收視率爆升,開始了本地連續劇的黃金年代。

1972年6.18雨災,TVB廣邀名伶藝人通宵表演籌款。

《香港電視》第105期報道摔角大賽。

入場表格 另類殺着

TVB開創了電視台大型籌款的先河。1972年6月18日雨災,觀塘雞寮安置區、半山旭龢道塌山泥,死傷枕藉,TVB總動員發起賑災捐款,廣邀名伶藝人通宵演出,新馬仔、任姐、仙姐……施展渾身解數呼籲市民捐款,觀眾透過直播心連心踴躍捐錢,24小時已籌得700多萬,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的賑災籌款紀錄。《香港電視》第243期作了大篇幅報道,TVB也因為這次慈善活動大大得分。

《香港電視》全盛時期的銷量超過25萬冊,它有一個殺着,就是每期均刊登形形色色的表格,不是抽獎就是索取入場券,被選中者可到電視台作現場觀眾「觀星」,遠距離一睹偶像風采,也可參加《花王俱樂部》節目,從胡章釗手中接過獎金或獎品。早年電視藝員很受歡迎,追星族不惜24小時在電視台外守候,有時為了爭取入台機會,買多幾本《香港電視》剪表格寄到電視台。
《香港電視》是電視台的官方刊物,也就是代表TVB的官方立場,因此內容盡量不涉政治。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香港電視》第1127期罕見地以黑色封面出版,加入全城哀悼行列,向六四死難同胞致哀。

《香港電視》第1127期以黑色封面悼念六四死難同胞。

1997年5月,《香港電視》賣給南早,TVB另出《TVB周刊》。

2018年10月1日出版的TVB周刊是實體版最後一期。

易手 還魂 壽終

1991年政府禁止電台和電視台賣香煙廣告,加上其他媒體的競爭,《香港電視》收入走下坡。《壹週刊》和《蘋果日報》先後殺入戰場,報紙每天的娛樂新聞份量,已多過《香港電視》一星期的訊息,讀者早已不滿足TVB提供的官方消息。當社區媒體燦爛開花時候,老態畢現的傳統媒體只能走向末路,《香港電視》又豈能獨善其身?1997年5月《香港電視》易手予南華早報(由南早經營至同年8月27日的第1556期正式停刊),TVB於5月20號推出《TVB周刊》,企圖延續官方刊物的壽命,惟網上世界的資訊威力,浩浩蕩蕩勢不可擋,連《壹週刊》這個巨無霸的印刷版最後也給打下,加速了《TVB周刊》的死亡,2018年10月1日出版最後一期後,壽終正寢。

我替TVB官方刊物寫墓誌銘,重點放在它的前半生,因為這是香港電視的黃金年代,也是我輩親身經歷過的喜怒哀樂日子。揭開家藏一頁頁發黃的《香港電視》老舊版面,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從我面前走過,有些已香消玉殞,天上人間。正是:長河漸落曉星沉,剎那光輝成永恒。願以薰妮的《每當變幻時》作結:「懷緬過去常陶醉,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夢如人生快樂永記取,悲苦深刻藏骨髓……」。

《蘋果日報》二O一八年十月一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