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響》香港藍馬音樂書室1975年6月初版
《獨行的太陽》香港文藝書屋1979年2月初版
季候──致VIVALDI一開始我們就可以肯定,羅少文是個天賦才氣的詩人;詩句獨步絢麗,節奏明亮,意像鮮明而帶傷感,他的孤獨,幽幽地滲自字裏行間:
羅少文
一個消息背後
恆常是最深沈的
昔日生命如圖展開
憤怒的花蕾
誰猶自律
於斗室中的小千世界
穹雲不飛,秋雨春燈暗
蟬鳴斷後是繁花滿樹的秋天
甚至在冬蟄之時
我仍可淺斟你流水的天籟
美好的時辰
于瞬間
逸去
如閃熠的流光
生涯原是一幅幅掛滿樓前的畫帖
(所擁有的徒然増加我們的憤懣
我還銘刻其他什麼
除了小窗
風雨⋯⋯)
在烈烈的風沙中辨認這襟上的寒意
從此我是休止符
翻一卷禪燈閱讀子夜
獨獨的叩門聲
不再感動
從此我是休止符同樣是詩寫音樂,馬覺在〈冬日鋼琴〉是這樣寫:
翻一卷禪燈閱讀子夜
獨獨的叩門聲
不再感動
沒有歌手不能殲滅的寂寞,彷彿是古今詩人之必然宿命;面對:
昔日的愛
昔日的歌手是永不泊岸的和音
前不見古人如果歌手真如馬覺所言「昔日的歌手是永不泊岸的和音」,那麼生命的無常,教人如何面對孤獨的命運?一個消息背後,恆常是最深沈的昔日,生命如圖展開,羅少文的〈季候〉一開始就寫出了青少年時代深悟到命運的播弄!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涙下
有誰甘被禁錮於斗室內小千世界?年輕的羅少文,就如憤怒的花蕾,他覊叛的性格,禁不住自我提問:誰猶自律?少年時的夢幻,那個不是充滿希望?穹雲不飛,秋雨春燈暗,蟬鳴斷後是繁花滿樹的秋天⋯⋯
韋瓦第眾多協奏曲中,最膾炙人口的算是「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完成於1725年,韋瓦第當時年約五十歲,在將近三百年後的今日,此曲聽起來還是那麼清新,完全掙脫時空對它的束縛。
讀羅少文的詩,你會絕對同意節奏於詩的重要,他追求的不是藍調的憂傷,不是小夜曲的婉約含蓄,更不是室樂的調協和密契。看看他以下的一段精彩詩文:
我仍可淺斟你流水的天籟看了以上的一段節錄,是否恰似巴洛克式音樂?華麗而結構慎密,韋瓦第出生於意大利的威尼斯。到過那裏的人都知道,威尼斯是一個既浪漫又充滿音樂的城市,上至貴族下至市井小市民都熱愛音樂。當時在歐洲的義大利,已經發展成巴洛克的音樂重鎮。
美好的時辰
于瞬間
逸去
如閃熠的流光
生涯原是一幅幅掛滿樓前的畫帖
「如閃熠的流光/生涯原是一幅幅掛滿樓前的畫帖」當大家頌讀這兩句詩的時候,試比對一下馬覺在〈冬日鋼琴〉的詩句,是否有同工異曲之妙?
會崩湍的冬季霞彩〈季候〉一詩節奏明快細膩,再看看白居易的〈琵琶行〉:
就不是鑲在峯頂
閃閃的琴音
間關鶯語花底滑在這裏我必須深切指出,羅少文的〈季候〉絕非以詩歌表述四季此曲,而是借這個載體去道出他成長的無奈:
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
凝絕不通聲暫歇
所擁有的徒然増加我們的憤懣他的孤獨感與生不逢時的凄楚,在他留世少數作品中,往往流露字裏行間,我們讀他的詩,很容易被他沈鬱的文字所感染,久久不能抽離!
我還銘刻其他什麼
除了小窗
風雨⋯⋯
羅少文早逝,一生人活得不愜意,留給我們的只有兩本詩集,都是年青時的作品,一本是筆者為他印行的《絕響》,另一是《獨行的太陽》,他曾向我表示,寫下了些武俠小說,除此不知道還留有甚麼作品?我沒見過,也不知會否用別的筆名發表?他生前給我看過一些古詩,說是近年寫的,我隨手放在抽屜,可是後來怎也找不到⋯⋯
我只是這樣想,如果羅少文仍活着,他會再寫甚麼?
2018年12月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