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路雅:羅慶元之歌

羅慶元首張大碟
 

一九六九年羅慶元參加星島日報業餘歌唱大賽,勇奪國語時代曲冠軍,想不到自此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當年的歌唱大賽是件盛事,得獎分類連藝術歌曲也涵蓋。 

我與他的結緣,可說是源自他得了業餘歌唱大賽冠軍。當年香港福利還很落後,沒有特殊學校,「傷殘重建院」是間特為殘疾人士而設的寄宿工業學院,能夠入住不容易,學校除了招收肢體殘障的人,還有輕度智障、聾啞和失明的學員,學校給他們提供職訓,包括裁縫、電器維修、園藝⋯⋯免費食宿和教學,不缺席那天有一元獎金,鼓勵學員努力學習,將來有一技之長,可以獨立謀生。 

羅慶元獲獎後,希望在音樂領域上闖一番事業,異想天開地策劃開場嶄新音樂會,大會堂音樂廳就是他計劃中的地方。 

「離開醫院,記着來找我。」羅慶元為着找尋更多志同道合的新血,於是四出走訪醫院,希望從中找到更多合適的人與他同行。 

「一定!一定!」那年我再度入住大口環兒童根德公爵醫院,作一次徹底檢查,看看是否要做瘠骨矯形手術。 

他有了目標便籌劃組織樂團,傷殘人士中很多有音樂天份,當年正流行四人樂隊,也不知從那裏弄到錢買樂器。口琴便宜,𢹂帶方便,大部分年輕人都識吹口琴,所以很快亦組成口琴隊,不久連男女合唱團都就緒,參與的人多了,慢慢目標就變得更遠大,大家不僅滿足於一場音樂會,還希望活動可以持續下去,於是催生了「傷殘青年協會」的成立。 

我五音不全,沒有參與演出,經過多月操練後,整晩節目準備就緒,接着便是找客串嘉賓,泰迪羅賓是我們的目標!依稀記得還有隊全女班的Tomorrow7-1。這隊原來叫Seven Daffodils的全女班,演出後將有一隊員會離開,所以樂隊的名稱也改了! 

一群毫無經驗的年輕人,在財力物力都沒基礎下,終於把一個大型音樂綜藝晚會作出公演,那簡直是場夢! 

重重困難阻不住我們,那晚是我第一次踏上舞台當司儀!沒有經驗很驚發台瘟,原來站在台上鎂光燈一亮起,只見眼前一遍花白,觀眾視而不見,拍檔司儀除了我還有會友鍾沛玲和情商了位電台DJ,有個專業帶領我們,那晚意外地演出順利。綜藝晚會的總監是話劇泰斗麥秋!此君當年也是協會的導師,對一群創會幹事影響深遠。 

羅慶元自從獲得星島日報業餘歌唱比賽,從此歌運亨通,先後出了兩張黑膠唱片,我還記得第一張是「羅慶元之歌」;他曾往東南亞走埠,據我所知在星馬唱夜總會的時候,羅文與沈殿霞組成的情侶合唱團當年盛極一時,歌廳及夜總會習慣把最好的歌手作壓場,情侶合唱團是全晚的高潮,羅慶元是壓場前的項目,可見也備受重視! 

羅慶元的音樂才華凝聚了第一屆傷殘青年協會的執事會,黃錦滿的外交,關志明作智囊,胡玉庭辦事細密,趙友信和黄宏基穿梭於會友間作出聯繫,當然還有很多熱心的會員,如果沒有他們,傷青會必然沒有今天。 

我不學無術,吊兒郎當的性格,就是如此遊走於他們之間,兩年後我和胡玉庭找到傷青的接捧人便悄悄離開傷靑會。 

那個年代人浮於事,普通人找份工作不容易,既然沒有人雇用我們,何不創業呢? 

 

 

我、胡玉庭和趙友信一拍即合,「藍馬音樂書屋」很快就在新都戲院的小商場開業,那段時間正是中日釣魚臺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我把兩隻小喇叭搬到店鋪門外,一邊播放陳美齡的Circle game一邊播釣魚台戰歌。兩隻45轉小碟賣到叮噹馬頭。 

落雨天,沒人進來,胡玉庭自己掏腰包買了二、三十塊錢書⋯⋯ 

我們沒營商經驗,失敗是理所當然,但沒想到不夠半年就關門大吉。 

選址的基礎正確,戲院是人流聚集的地方,新都戲院與大丸百貨公司只是短短的距離,沒想到隔一兩條街會有如此大的落差,每場電影開映後烏蠅也找不到一隻。 

沒有夢就不會看見彩虹,音樂書屋結業後,中文打字服務社不久便應運而生。 

年青時一窮二白,甚麼都可以輸,因為輸得起。 

沒有甚麼比時間更值錢,所謂青春無敵!偏偏那時有的是時間。 

如果造物者把逆境歸納為生命一部分,那該常懷感恩。難以測度的未來,拐個彎會否是另一頁風景?多艱難也會捱過,回看有甚麼大不了?沒有可能的事往往就是這樣從困難中孕育出來⋯⋯ 

幾十年來一群創會的元老各奔前程,鮮有聯絡,傷青會人材輩出,資源和機遇,雖然昔非今比,成敗得失,還得看看鬥志和堅韌,偶有聚會,見到會友滿頭白髮,昔日的傷青會已經變成了今日的耆英會。 

聽到會友說羅慶元現在入住老人院,能夠得到適當的照顧也感欣慰,不久前和他通電話,才知道他沒唱歌後當了珠寶設計師。 

那個年代,每年珠寶展他都挾住拐杖,出現在人頭湧湧的攤位前與買家會晤。 

「曾經為阿拉伯富豪設計過一件幾百萬的金飾!」電話裡聽羅娓娓道來,原來他不是畫工廠行貨首飾,只是不知他如何能晉身至專業珠寶設計師? 

我們可以想像,買家與羅慶元一年一次見面時的欣喜。他的才華與毅力,從來沒向逆境低頭!無怪我們都叫他「阿頸」。 

時光荏苒,倏忽五十年已過,想起往事,彷彿仍是昨天! 

今日座落藍田的香港傷殘青年協會,已擁有四十多職員和兩個庇護工場的非牟利組織。
 

黃志華:《星島晚報》業餘歌唱比賽首十年記 

《星島晚報》從一九六零年開始舉辦「全港業餘歌唱比賽」,在整個六十年代一年一年的辦下去,從沒中輟,是香港早年最有規模的大型歌唱比賽。 

比賽在首屆只設「歐西歌曲組」亦即「歐西流行歌曲組」和「國語時代曲組」,翌屆增設「古典歌曲組」,第五屆增設「歌唱合奏組」(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樂隊」、「組合」),第十屆再增設「歐西民歌合奏組」。十年來組別從兩組增至五組,每組都有十個「單位」進入決賽,真難想像如何在一晚內讓五十個單位賽歌。 

組別雖多,門類細緻,獨欠「粵語流行曲組」,可見那是傳媒以至主流的意識形態根本沒有粵語流行曲的位置。 

看十屆的得獎者或曾晉入決賽的參加者的名字,其中不乏後來做了歌星以至對演藝界有影響的名人。比如詹小屏、梁淑怡、黃霑、樊梅生、鍾玲玲、陳任、劉鳳屏、林正英(筆者懷疑這個不是我們熟悉的電影人林正英,若是,他參賽時只有九歲)、岑南羚、奚秀蘭、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Harmonicks(許冠傑組的第一隊樂隊)、余子明、黃汝燊(Sunny Wong)、Loosers(溫拿樂隊的前身)等等。其中詹小屏(第一屆歐西歌曲組)、鍾玲玲(第四屆歐西流行歌曲組)、梁淑怡(第五屆歐西流行歌曲組)、劉鳳屏(第六屆國語時代曲組)、奚秀蘭(第八屆國語時代曲組)五位女將都是如假包換的冠軍級人馬。 

以下是首十屆的部份組別(撇除古典歌曲組)優勝者名單: 

第一屆(一九六零) 

歐西歌曲組 冠軍:詹小屏 亞軍:Selina Liang(即梁淑怡) 季軍:何莎菲 

其他決賽者:黃霑、盧永華⋯⋯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張海韻 亞軍:樂邦 季軍:陳燕薇 

其他決賽者:梁月玲、樊梅生⋯⋯ 

第二屆 

增設古典歌曲組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盧永華 亞軍:梁淑怡 季軍:丁蔚華、霍慧芬 

其他決賽者:鍾玲玲、陳任⋯⋯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梁月玲 亞軍:樊梅生 季軍:曹曼倩 

其他決賽者:劉鳳屏、林正英⋯⋯ 

第三屆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蔡淑賢、萬燕翎 亞軍:蘇綺梅 季軍:鄭武鳴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衛彬 亞軍:白克力、賴汝明 季軍:關健暢 

第四屆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鍾玲玲 亞軍:Johnny Lo 季軍:Alan Wong 

其他決賽者:岑南羚⋯⋯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莊表昌 亞軍:盧菁英 季軍:陳瑪莉 

第五屆 

增設歌唱合奏組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黃志賢 亞軍:馮玉輝 季軍:楊德珠 

其他決賽者:奚秀蘭、劉鳳屏⋯⋯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梁淑怡 亞軍:Juliana Luk 季軍:域楊 

其他決賽者:黃汝燊⋯⋯ 

歌唱合奏組 冠軍:岑南羚 亞軍:The Playboys 季軍:邱鳴 

第六屆(一九六五年)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劉鳳屏 亞軍:梁瑞歡 季軍:路佳 歌唱合奏組 冠軍:Plustwo 亞軍:The Late Comers 季軍:Teddy Robin & The Playboys 

其他決賽者:Harmonicks⋯⋯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Alan Wong 亞軍:呂麗青 季軍:Sisy Loo 

第七屆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溫灼光 亞軍:楊明 季軍:李文庸 

其他決賽者:余子明⋯⋯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Irene Woo 亞軍:梅樺 季軍:Eleanor Yung 

歌唱合奏組 冠軍:The Dimensions 亞軍:D’Planets 季軍:Poison Lives 

第八屆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奚秀蘭 亞軍:梁美貞 季軍:余子明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Wong Man Shak 亞軍:Sipporah Leung 季軍:Peter Wan 

歌唱合奏組 冠軍:Swinging Minstrels 亞軍:The Nightbirds 季軍:Surfers 

第九屆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凌平 亞軍:白勺 季軍:喬華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Syporah Leung 亞軍:Perny Chan 季軍:Sandy Lo 

其他決賽者:Suuny Wong⋯⋯ 

歌唱合奏組 冠軍:The Triad 亞軍:Dick David 季軍:The Funnels 

第十屆(一九六九年) 

增設歐西民歌合奏組 

國語時代曲組 冠軍:羅慶元 亞軍:韋納 季軍:許一萍 

歐西流行曲組 冠軍:Anne Lew 亞軍:馮國明 季軍:Paul Tang 

歐西民歌合奏組 冠軍:Dick & David 亞軍:Tomorrow 7-1 季軍:The Windmills 

歌唱合奏組 冠軍:The Quins 亞軍:Loosers 季軍:Sunglasses 

ChinaUnix博客2012年10月1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