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悼陶然

君子念陶然
關夢南

上一年藝發局評審,仍與陶然同座,今年評審,陶然缺席。想不到今早打開手機,遽聞死訊。雖然有點突然,卻又沒有太大的錯愕。早於四五年前,已聞他身體不好,並辭退了香港文學的主編工作。關於香港文學,陶然其實是創辦人之一,後來離開,頗有微言,卻隱而不發。一直等了約二十年,方接手再編香港文學。平情而論,香港文學在陶然手上,編得比前任結實,於文風日下的大環境,團結了各方的文字力量,做了不少文類的專輯。人情稿、政治宣傳稿,明顯不比以前多。但局限於定位,雜誌不能走得太前,曾有文友抱怨自我審查,我總是站在陶然一邊說:「做到這樣已經不易了,連這個公開發表地盤也失去,香港文學更寂寞。」

我尊敬陶然,並不因為他以前經常發表我的詩作,而是因為他是文壇的君子。他是左派,卻無左氣。相交幾十年,未聞他批評過甚麼人,更遑論政治謾罵了。看在年輕人眼裏,這一種溫吞的人生態度無疑是和稀泥,但不可不知的是,陶然每一刻都在做文學的工作:編雜誌、編散文選、編當代作家合集,每一卷都是厚厚實實的,利用公司資源,為香港文學留下了大量的原材料。

君子之交淡如水,四十年了,我印象中從來沒有與陶然吃過一次飯,談話大多是約稿,約的多是配畫的七、八行短詩。朦朦朧朧,似有還無,我亦優而為之,即叫即傳。我寫給香港文學最長的一首作品是「歸去來兮」,得稿費1200元。那時負資產,稿費猶如楊枝甘露。

陶然、古劍與葉輝,是七十年代「體育周報」三好友,起步艱辛,養妻活兒,生活並不好過,卻堅持寫作,後來三人各自發展,皆有所成,都是香港仔過去的故事。如不「黨同伐異」,陶然作品,於香港早期寫實主義潮流中,應佔一席位。
陶然生於1943年,長我三歲。聞走並不傷感,他做了一生要做的,也是自己最喜愛的文學工作,應無遺憾然。他昨日為自己畫下句號,如晚來春雨,今早簷前之水滴,圓閏悠然落下,那麼「得」的鏗鏘有聲——人生應如是,一路好走……

Kwan Muk Nam臉書2019年3月10日)

崑南︰

關夢南筆下的陶然先生。

十二分同意,陶然先生是一名君子。

最後與他見面,是在他的辦公室。扯到某一件事時,他這麼說,「有什麼好介懷,無論任何人,一生中總會遇上喜歡他的人,以及不喜歡他的人。」許多時候,面對著他,我只會看到平和的天與地。以我頑皮及叛逆的性格,萬分一都比不上他。

崑南臉書2019年3月11日)

悼念韓志勳先生 陶然先生

時間戛然終止
從文字與畫作之間
不是逆行 是全速前進
也不是哭泣可以阻止的
在終端的角落 訊息千尋
淡淡的動作
如鯨動 應該是失去了一些什麼
神啊 究竟失去了一些什麼

崑南臉書2019年3月10日)

永遠懷念 陶然

天外歌聲 哼出的淚滴
感冒,橫空而來
帶走了一位編輯朋友
香港又少了一位作家
你說幾許浪漫 人生起伏
多少崎嶇難堪的苦況
杯中咖啡黑濃微熱
你不喜歡咖啡 仍跟我們一起到咖啡館
往事歷歷 疑似昨晚
你卻離開我們這麼遠
這麼突然無聲
願你去一片自由的土地
繼續追尋浪漫

黃勁輝臉書2019年3月9日)

沉痛哀悼陶然先生



2019年3月9日,陶然先生於香港東區醫院逝世,享年76歲。

陶然,香港著名作家。原名涂乃賢,廣東蕉嶺人,1943年出生於印尼萬隆。曆任香港《體育周報》執行編輯、香港時代圖書公司編輯、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編輯、香港《中國旅遊》畫報副總編輯、《香港文學》總編輯。擔任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蘇州大學客座教授、廣東社會科學院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高等院校香港校友會聯合會副會長。曾任澳門文學獎、馬來西亞「冰心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評審委員。亦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學藝術專業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顧問及文學組審批員。

陶然先生的少年時代在印尼的萬隆度過,上世紀60年代心向紅色中國的他被父母送到北京讀中學。1964年他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因為同是印尼歸僑的緣故,年輕時代的陶然先生深受著名詩人蔡其矯的影響,開啟了文學道路。1973年移居香港後陶然先生逐漸開始了他的小說創作曆程。1974年發表赴港後的第一部短篇小說《冬夜》表述南來心境,引起文壇注意。七十年代前後,陶然先生亦為《中報》、《快報》等撰寫專欄,積累了一定聲名。一九七九年五月,陶然先生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追尋》,立刻引起強烈的正面反響,中國作協副主席馮牧親自撰文高度評價這部小説。其後創作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關注香港新移民的生存狀態,體認香港市民階層的喜悲,描摹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剪影,其創作自此進入高峰期。

陶然先生共著有長篇小說《追尋》、《與你同行》、《一樣的天空》;中短篇小說集《蜜月》、《平安夜》、《歲月如歌》;短篇小說集《窺》、《連環套》;微型小說集《表錯情》、《美人關》、《一筆勾銷》;散文集《此情可待》、《回音壁》、《側影》、《綠絲帶》;散文詩集《夜曲》、《黃昏電車》、《生命流程》等各類專著四十餘本。

陶然先生深度參與香港文學的建構與發展,1984年參與創辦《香港文學》,曾任執行編輯。2000年接任總編輯,十八年間積極提攜文學新人,並致力於將雜志打造成海內外知名的兼顧創作與批評的文藝平台,為全球華文作家提供文學空間,立足香港,放眼世界,深耕《香港文學》這塊文學園地,繼承劉以鬯先生的辦刊方針,樹立嚴肅文學的價值標准,以雜志建構華文文學鏈,建設公開的文學園地,書寫新希望與新設想。陶然先生近二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換來了香港文學與《香港文學》如今的面貌。在此期間,他主編有「香港文學選集系列」四輯共十六本,及《香港散文選﹝2000-2001﹞》、《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散文卷》(上下冊)等,為香港文學作家作品的存史做出巨大貢獻。

陶然先生亦身兼作家、編輯、出版人等多重身份,為香港文學發展不斷奔走,並多次擔任青年文學獎、澳門文學獎、香港「大學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重要文學活動的評委。

前輩溘然長逝,留給我們無盡的懷念與哀思。《香港文學》仝人對陶然先生的逝世致以深切哀悼,對陶然先生家人表示最誠摯的慰問。

《香港文學網》2019年3月1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