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你講得出的作家,我都有簽名本。」──訪藏書家鄭明仁

「你講得出的作家,我都有簽名本。」
──訪藏書家鄭明仁


文:江瓊珠 圖:Thomas Ng


鄭明仁是新聞界前輩,以前在報館,眉頭深鎖,不是在打連環電話索料,就是跑到記者堆中發施號令。彷彿時時刻刻都有突發事件。偶而踫見他從會議室出來,那張臉容,嚇得大家掉頭就走。一天辛苦工作十多小時,難得他熱愛。2011年,他五十七歲,覺得賺夠了,馬上退休,然後每天在不同區域的舊物店來來往往,盡情地買書,一下子,變成藏書家。

人事脈絡成優勢

這個身份終於讓我們看見他的笑容了。訪問時,他總是想越過我的提問,急不及待地介紹他的珍藏。他從背包拿出來的第一套珍藏是四十年代小說家鄭慧的《紫薇園的秋天》和《紫薇園的春天》,紙張發黃是必然的了,其它尚很完整。這套書在香港幾十年沒出現過,據說很多收藏家想要,包括從前在報館跟他隔房而坐的董橋。有天他逛嚤囉街,突然就在他眼前出現了,上下集齊全,不過幾十元而己。如今市價?至少幾萬元罷。但大家也不好向鄭明仁開口,他說:「講錢就冇意義啦。」他藏書,從來不打算轉售。有國內富商曾經向他要一套金庸最舊版的《碧血劍》,出價多高他也不賣。金庸是香港之寶,鄭明仁寧可把它留在身邊,將來香港要是有一個金庸博物館,《碧血劍》便是他對香港文化的微薄貢獻。「書最終還是要送人的,問題是送給誰。」

眾裡尋它,找書,除了時間和閒錢,還要靠一點運氣。時間和閒錢,鄭明仁兩者不缺。機緣就真的很難說。不過鄭明仁有自己的優勢,憑他在新聞界幾十年的人事脈絡,有些書來到他手裡,甚而可以增值。就是那套《碧血劍》罷,本來是在新亞書店拍賣得來的,後來他竟然可以找到金庸簽名和題字,怎不讓人兩眼發亮?

藏書樂趣

大概每個人都因應一己強項而發展藏書主題,鄭明仁在香港土生土長,他專藏四十年代以後的本土小說。「一套《二世祖手記》我都有。」說的時候,真有一點驕傲。目下他藏得最多的是中港台小說名家簽名本。「最近在陸羽飲茶,才叫董橋替我簽了七十多本他的著作,都是不同版本的。」從前在報社,時間容許,董橋簽完名還寫幾隻字,當然不忘蓋章。鄭明仁最愛這些又簽名又題字的書了。他有一本鄭愁予,簽名之上還有幾行新詩,讓他想起便開心。還有余光中呢,那年以新聞界高層身份陪同余光中到蔡元培墓前瞻仰,又請余光中簽了書,題字還說明了處境,珍貴至極。掃墓又索取簽名,飲茶又簽,作家不覺煩擾嗎?「不會啊,有些版本,作家自己都沒有,看見很開心呀。」

香港雖然常常被批評為不夠文化,倒是中台作家經常造訪之地,鄭明仁守在香港盡享地利,只要有名作家出現的場合,都見他的身影。問他有哪些作家簽名本,他說,嘩,好多。章貽和?哎呀,她經常來香港呀。王安憶?鄭明仁又是哎呀一聲,一臉不耐煩,一句說話打消了我的猜想。「你講得出的作家,我都有簽名本。」香港書展即將開鑼,鄭明仁已準備去迫爆玻璃。他今年的目標作家是李敖。

藏書生活就是這樣有趣,有時要扮天真小粉絲有時要扮精明收買佬。鄭明仁幾乎天天要去掃貨。西環、上環、中環、深水埗、旺角的書店或舊物店,不時要巡巡。舊書在香港愈來愈難尋,但許多許多次尋訪之後,偶然還是會有一次讓鄭明仁覺得自己的腳步沒有白行。在故物堆中找到兒時讀物,鄭明仁挺享受這份重遇的感覺。捧著《財叔》,他會對着書說:這麼多年,你往哪裡去了,我們是曾經相識的啊。愛不釋手大為感動的這一刻,他忽然又要扮得很疏離,跟老闆說:「《財叔》最近成日見啦,值得幾多錢呀?」議價都是樂趣。

書就是承傳的媒介

成天在街上走,鄭明仁不知多優悠。即使買不到舊書,都可以買些新書。舊書用來藏,新書用來讀,總之日常生活不可無書。每天傍晚回家,手上總有一袋書。家中無處不是書,飯桌不成飯桌。撤離報社時,一堆一堆書不知如何安置,結果在中產住宅區搞了個書室,太太大喜,以為家裡的書可以移走了,誰知一切原封不動。短短三年,那天我們走進書室,已寸步難移,發霉的味道也有一點點。

在某個角落的書堆下,竟發現有雞翅木座椅和茶几,款式相當雅緻,可見開初打造書室時,鄭明仁是有想法的──起碼,有一個私人空間,喝咖啡,讀書。只是形勢比人強,他又怎知道進書的速度會如山洪暴發?所以別問他有多少書了,他不會知道的。以我目測,書量隨時多過一間樓上書店。

得快活時且快活,還有能力,鄭明仁會不停買下去。藏書將來的命運他不管了。「書就是承傳的媒介,誰人合用,我不介意相借。如果有學術機構覺得這批書值得保存下來,我是願意送出去的。」



(《香港直通車月刊》2014.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