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歲月
李孝聰
沒有多少人知道香港曾有過一所叫學而書舍的同仁書店,然而這卻是我個人歷史上的一件大事。1974年,幾個人在馬家喝酒談天(即現在的吹水),不知誰為了甚麼原因說:不如我們開一家書店吧!大家起哄,蠢蠢而不知如何動,老大說:我識得司馬長風,不如打電話問吓佢(好似作家就一定識開書店咁)。打到去,司馬長風話不如來我的家傾吓,坐而起行,就由荃灣殺出北角請教。開場白大概類似:吾欲之南海,何如?(有沒有錢?)吾一瓶鉢足矣(拍心口)!(吓?!)細節已記不清楚,事後司馬先生在明報的專欄寫了一篇「冒雨來訪七青年」記述其事。
總之就這樣,一個月後,學而書舍面世,七青年變了十七青年,齊齊夾了二萬多元開張大吉。我將大學貸款二仟圓全數投入做了大股東,此後一年幾乎日日踎係舖頭食陽春麪。一日,與小標正在呼嚕呼嚕的吃麪之際,一個國字口面的大漢拖著兩名小童進來,正是司馬長風來探班。他熱情鼓勵之餘並與我們在店外拍照,於是留下這幀歷史性的照片。兩日後,「一個小小的開始」一文在明報出現,但我除了他寫到我們吃麪的情況外已記不得文章的內容了。
學而捱了兩年另十個月,個個月科款交租,終於執笠。其間,沒有甚麼轟轟烈烈的事蹟,只有現在想來無無謂謂的爭論,例如應不應該賣《懶洋洋的下午》這樣不嚴肅的流行作品、怎樣輪班看舖、夠唔夠錢裝冷氣(結果冇裝)……總之細眉細眼,結業也沒出現理想幻滅,壯志未籌的悲壯故事,和開始時一樣,飲酒吹水,然後分書收場。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故事。
轉眼幾十年,昨天老大召集,眾兄弟(姊妹們多失散了)回到老家荃灣飲茶,「插科打諢」(老大語)、無大無細如故,談笑甚歡,於是找出這幾幀照片助大家重溫這些老好日子。
Lee How Chung:我在店中神情專注地打掃。
William Leung:樓底把電風扇係我二哥安裝。
Lee How Chung:那時書架自己做、牆自己髹、膠地板都係自己貼,自己做唔到的就碌人情卡,多謝TIGER哥!
(Lee How Chung臉書二O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李孝聰
沒有多少人知道香港曾有過一所叫學而書舍的同仁書店,然而這卻是我個人歷史上的一件大事。1974年,幾個人在馬家喝酒談天(即現在的吹水),不知誰為了甚麼原因說:不如我們開一家書店吧!大家起哄,蠢蠢而不知如何動,老大說:我識得司馬長風,不如打電話問吓佢(好似作家就一定識開書店咁)。打到去,司馬長風話不如來我的家傾吓,坐而起行,就由荃灣殺出北角請教。開場白大概類似:吾欲之南海,何如?(有沒有錢?)吾一瓶鉢足矣(拍心口)!(吓?!)細節已記不清楚,事後司馬先生在明報的專欄寫了一篇「冒雨來訪七青年」記述其事。
總之就這樣,一個月後,學而書舍面世,七青年變了十七青年,齊齊夾了二萬多元開張大吉。我將大學貸款二仟圓全數投入做了大股東,此後一年幾乎日日踎係舖頭食陽春麪。一日,與小標正在呼嚕呼嚕的吃麪之際,一個國字口面的大漢拖著兩名小童進來,正是司馬長風來探班。他熱情鼓勵之餘並與我們在店外拍照,於是留下這幀歷史性的照片。兩日後,「一個小小的開始」一文在明報出現,但我除了他寫到我們吃麪的情況外已記不得文章的內容了。
學而捱了兩年另十個月,個個月科款交租,終於執笠。其間,沒有甚麼轟轟烈烈的事蹟,只有現在想來無無謂謂的爭論,例如應不應該賣《懶洋洋的下午》這樣不嚴肅的流行作品、怎樣輪班看舖、夠唔夠錢裝冷氣(結果冇裝)……總之細眉細眼,結業也沒出現理想幻滅,壯志未籌的悲壯故事,和開始時一樣,飲酒吹水,然後分書收場。這就是我們的青春故事。
轉眼幾十年,昨天老大召集,眾兄弟(姊妹們多失散了)回到老家荃灣飲茶,「插科打諢」(老大語)、無大無細如故,談笑甚歡,於是找出這幾幀照片助大家重溫這些老好日子。
我、小標、司馬長風。背景為隔鄰的五金店。當年的裝修全DIY,老闆出力不少。
竟然發現一張有CINDY的照片。
Lee How Chung:我在店中神情專注地打掃。
William Leung:樓底把電風扇係我二哥安裝。
Lee How Chung:那時書架自己做、牆自己髹、膠地板都係自己貼,自己做唔到的就碌人情卡,多謝TIGER哥!
(Lee How Chung臉書二O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