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

雲君去世

剛收到消息,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著名插畫家姜雲行先生,筆名雲君,於美國時間2022年6月22日在三藩市去世。享年94歲。

雲君祖籍山東,1928年出生,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五十年代在港投身繪畫工作,作品廣見各大報刊雜誌。金庸的武俠小說插圖全是雲君手筆,畫工精湛,深得文化界和讀者讚賞。不少著名小說家,包括梁羽生、臥龍生、古龍,及剛去世的倪匡等,他們的作品都有雲君的插圖。雲君八十年代移民美國後, 仍創作不斷。

圖一為金庸創辦的《武俠與歷史》雜誌上,雲君與金庸小說《鴛鴦刀》的圖文配合,來自孔夫子舊書網。圖二是朋友珍藏。雲君為倪匡(筆名衛斯理)小說《湖水》所繪的插圖。

Linda Pun臉書2022年7月9日)

《射雕英雄傳》

《神鵰俠侶》
《倚天屠龍記》

金庸X姜雲行

金庸原著插畫家姜雲行於美國辭世,享年93歲

🎗姜雲行是香港知名插畫家,金庸的作品從報刊、單行本,到後來的作品集,每一個時期都有他的插畫參與。對金迷來說,他的插畫具現了金庸武俠小說的世界。我們透過香港明河社取得了老先生的訃聞,轉載如下,同時附上他的幾幅插畫,邀請各位一起追憶這位畫過金庸小說最多插畫的畫家:🎗

姜雲行(又名「雲君」,原名姜永康),香港著名畫家,他於2022年6月2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安詳辭世,享年93歲。

他1928年10月1日出生於山東威海,並在教堂唱詩班裏結識了他的夫人Alice。1950年,他在香港開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並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插畫家,以筆名「雲君」和「姜雲行」著稱於世,與金庸、梁羽生等著名作家合作逾二十五載。他的藝術才華廣受讚譽,創作了不少教堂壁畫,並供職於數家報社、雜誌社。儘管名滿天下,他本人卻是一位虛懷若谷、淡泊名利的藝術家。 因其性情低調,故從没有接收任何人為其學生或徒弟。他的子女都記得曾被告誡過不可在父親專心繪畫時去打擾他。他用畫筆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連城訣》、《鹿鼎記》等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描繪了生動的古裝人物和富有張力的故事情境。

1975年,姜雲行和妻子Alice及五位子女,移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在他的晚年,他愛上了油畫,尤愛畫馬和海景,並打起了高爾夫球──直到91歲仍時常揮杆。他在音樂上頗有天賦,不僅會拉二胡,還會即興彈彈鋼琴、打打鼓。他生來就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十分幽默,富有感染力,喜歡畫一點諷刺時政漫畫、開開詼諧的玩笑。即使在九十歲的高齡,他依然心如赤子。他與摯愛的夫人Alice攜手62年,膝下有五名子女、Danny, Mary, Joe, Peter, Ken, 七名孫兒, Nicholas & Emily, Ryan & Kevin, Eleanor, and Erika & Emily Warren.

《金庸茶館粉絲團》臉書專頁2022年7月11日)

《射雕英雄傳》
《倚天屠龍記》

倪匡大去前十日,香港半世紀插圖名家雲君先生也在西雅圖去世,壽高九十四歲。雲君原名姜雲行,山東威海人,上海美術專科學院畢業, 五十年代初期來到香港,在各大報刊為連載小說畫插圖為全職。尤以為金庸、梁羽生、衛斯理等三家最多。

雲君一生低調豹隱,罕見面容。其插圖最早見一九五七年出版的「七劍下天山」和「書劍恩仇錄」單行本,其時技巧尚嫌生澀,工多藝而逐年成熟。以中國傳統繡像工筆實墨為骨,書生劍客巾幗人物為肉,山海風景西洋畫構圖為肌理,其畢生高峰系列為金庸小說明河社第一版的力作,注入新的動感高度,又成就了飄逸的靈氣精神,明顯為了傳世而傾盡心血,圖文俱一時綠葉牡丹的絕配,為中文出版史罕見。金庸全集插圖:王司馬的曠達狷狂,雲君的沉穩娟秀,恰如插圖業中的李杜,為香港戰後裝點了報刊文字創作界域的無限江山。

(圖片來源:香港新聞網)

陶傑臉書專頁2022年7月12日)

2022年7月10日 星期日

姚啟榮:追憶黃德偉教授的二三事

如果沒有《火鳳凰的預言》重版,就沒有勾起種種和教授相處的日子。希望用這篇短文,送別匆匆辭世的良師黃德偉教授。

維多利亞港

黃德偉教授的三本贈書

黎漢傑在臉書上的一段貼文,其中一句說到:火鳳凰,飛走了,指的是剛離世的黃德偉教授。四十年前就讀香港大學的時候,同學們叫他做Dr Wong,當然亦不知道後來他當了比較文學系主任。那時候大學本科三年,第二、第三年我主修比較文學,三年級修他的課「The theme of initiation in Anglo-American and Chinese fiction」,可能一共有十個左右的同學修讀。我和幾個二年級的同學,在他的辦公室旁的小導修室上課。因為我是三年級,論資排輩,二年級的幾個女孩叫我做師兄,但老實說根基薄弱,比較文學皮毛也沾不上,當之有愧。大家一同叫教授做Dr Wong,除了尊重他的學養外,還有的是擁有博士銜頭的講師不多,其他只能稱呼為Mr。今天學生要討好老師,隨便也冠以Professor,實在名不符實。教授為人隨和,課後可以隨意用廣東話和英語,無所不談,導修更是泛遊四海,上天下地。我們讀的學系名稱很長,叫做English Studies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原來比較文學和英文系兩家又聚又散,那時又合併起來。比較文學部的主要講師,包括 Anthony Tatlow、Jonathan Hall、M.A. Abbas、Dr Davey和教授。如果記憶沒有跟我開玩笑的話,只有教授和Dr Davey是擁有博士學位的講師,不過他們五位各有專長,兼通中西文學大門,我們豈止獲益,簡直進了寶山。但除了博士銜頭之外,教授還有專長。有一回他自豪的告訴我,他不單止是博士,而且是雙博士,在美國讀書時還取得一個醫學博士學位。我沒有追問下去,如果不教比較文學,是否可以轉而行醫。

《火凰凰的預言》的原版和新版

教授的詩集《火鳳凰的預言》是他的第一本詩集,其實認識他的詩,是從那一首刋登在《羅盤》第五、六期合刋的《回到鄉土去》開始的。這首詩後來收錄在二〇二一年的初文出版社的「銀行系叢書」新版中的第三輯「月聲」中。對那一首詩的印象較深刻,因為直覺上黃教授把他對一場「鄉土文學」爭論的意見寫成一首抒情詩,別有意思,寫得當然精彩。一九六七年三月初版的星座詩叢之六《火鳳凰的預言》只有兩輯:「獵人星」和「火鳳凰的預言」和五首英譯詩作,新版的第三輯増收了八首詩。黎漢傑四出尋找原版的時候,我自動請纓,把薄薄的小書用家中的小型二合一打印機掃描每一頁,轉換成影像檔。這本小書經過歲月的折磨,書脊早已脫落了一半,拿出來的時候膽顫心驚,恐怕再要摧殘多一次。不知道是否因為小心翼翼得過份,可能忽略了掃瞄一頁載有教授在瀑布前拍攝的照片,非常慚愧。照片旁有這幾句:「詩人存在於瀑布與冰層間 / 在衝擊與寧靜的世界裏 / 尋求自我」,相信便是教授年輕時作為詩人的自我的寫照。教授總愛贈書他人,可能最後自己也沒有保存一份。如果他手執原版監督重排,可能令新版更完整吧。

《火鳯凰的預言》原版的插頁

教授贈我的書中,還有兩本。其一是一九八一年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他和Abbas編輯的《Literary Theory Today》。另外一本是一九七八年由The New Academics Press 出版他寫的《Baroque Studies in English 1963-74》,不見列於他的著作中。《Baroque Studies in English》的深藍色封面由教授設計,扉頁載有饒宗頣題的中譯書名《歐洲白縟文學研究》,內頁書名更有教授的紅色中文蓋章,書為十六開度,一百三十七頁,字款採用Baskerville,厚紙印製得非常講究。「白縟」就是Baroque的音譯,通譯為巴洛克,一般泛指一六OO年到一七五O年間的文學、音樂和建築等的藝術風格。這本書的內容除了論文外,還有註釋、附錄和參考資料,一絲不苟,反映出教授做學術硏究的工夫的認真態度。雖然教授與學生平日接觸嘻嘻哈哈,甚至邀請過我們到訪他在沙宣道的教職員宿舍歡聚,照顧有加,但對功課的要求非常嚴格,論文的內容和格式不能馬虎。有一次他罵我為什麼功課寫得那麼差,嚇得我不能不認真起來。

饒宗頤題《歐洲白縟文學硏究》

大學日子過得非常愜意,那時候只顧讀書,沒有半點為將來打算。記得我修讀日文的時候,教授曾經為我指點迷津。他說如果你能夠把日文讀好,再鑽研俄文,精通這兩種語言,加上英文和中文,對研究比較文學有莫大的好處。其實已經把學術研究之路說得很清楚了,只是我愚鈍,沒有把事情記掛在心上,白白浪費了他的好意。事實上二年級的日文老師倉谷教得較散漫,上課太隨意。到了三年級來了Jolly老師,大家才對日文課認真過來。我的考試結果成績還是可以,但根本沒有信心精通日文,更遑論要再讀俄文。對前途茫茫然之際,同學鼓勵我報讀了為準中小學老師作預備的教育文憑課程。教授知道後對我說,在大學裡同一時候只能報讀一個課程啊。換言之,如果要跟他做個硏究生,必須要在完成教育文憑課程以後了。兩年後,得他贈予《Literary Theory Today》。這本書題簽日期於一九八四年四月,相信是畢業後某次回校探訪他時贈我的。那時候任教的中學將晉升我為教務主任,更沒有膽子再向教授提及做硏究生的打算。教授從來沒有說教,告訴學生人生的路該怎樣走,只是適當的時候給我提醒一下。回想起來,未免辜負了他栽培的心意。

偶爾教授還叫同學幫忙硏討會的工作,讓我們可以多接觸一些比較文學的學者,也許從中可以找到有興趣硏究的方向。他和 Anthony Tatlow 編輯、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Brecht and East Asian Theatre》一書就是其中一個研討會的結集,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在Google Books 找到電子版或是Amazon找到實體書。教授的人脈關係廣,因此我也有緣遇上了不少的作家。那年詩人辛笛來港訪問,教授出動他的私家車把辛笛接送到港大參觀。隱約記得教授駕駛的是雙門的豐田Celica跑車,但不記得顏色了,但肯定非常搶眼。平日你要問教授那天是否回來了,只要看看Main Building前的露天車位,有沒有停放他的Celica便知道了。那次送辛笛往午膳,看到教授先把前座扳前,然後才讓辛笛安坐在後面,安排得非常貼心。

大學時我還在許定銘先生在灣仔的創作書社兼職兩天,碰巧教授有時走上來,大家開開心心的閑聊,我們總是稱呼他教授前教授後。教授在Main Building的辦公室的窗戶向西,下午的光線就透過玻璃射進來。記得就是如此坐在椅子上和教授單對單上導修課,陽光照下微塵揚起。那時候的美好而短暫日子過得飛快,昨天的一切猶如目前。如果沒有《火鳳凰的預言》重版,就沒有勾起種種和教授相處的日子。希望用這篇短文,送別匆匆辭世的良師黃德偉教授。

標題照片:維多利亞港。拍攝於二O一四年,使用徠卡相機,50mm鏡頭。

作者保留照片及文字版權。

《metasydney》2022年7月9日)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許定銘:悼詩人靖笙、教授黃德偉

許定銘臉書2022年7月3日)
認識黃德偉(1946~2022),是從一次徵文比賽開始的:

一九六O年代《中國學生周報》通訊員組織內有一份八開月報,叫《學生之家》的文藝刊物。他們在一九六三年初辦了次徵文比賽,由陳虹(蕭輝楷)作評判,得獎的第一名是伍清泉,第二名黃文初(黃德偉),第三名陳政元,優異獎順序:許定銘、李仕俊(廬頤)、陳龍健、伍清泉、黃龍生(黃韶生)。此中我熟悉的,除了黃韶生外,就是詩人李仕俊(廬頤),他是德明中學高我一班的同學,曾辦「同學文集社」,編同人刊物,中學畢業後到美國升學,後來留在美東生活。

頒獎的晚會上,得第一名的伍清泉出來了,全體愕然,原來是個三十多歲的大胖子。在十六、七歲的少年人眼中,三十多歲已是老人家,應該是成名作家了,還要來參加徵文比賽,欺壓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黃毛小子,大家都感到氣憤。

我和生於一九四六年的靖笙,就是在這次徵文比賽後結為文友的。一九六四年黃德偉赴台大升學時我讀高三,還特意請假到上環碼頭給他送行。他在台大時和張振翱(翱翱、張錯)等辦「星座詩社」,出版《星座季刊》,也曾邀我寫詩,並囑我作香港的代表。台大畢業時,他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火鳳凰的預言》(台北星座詩社,1967)。

一九六五年六月《藍馬季》創刊,黃德偉(靖笙)也寄來詩作〈雨天,在暮裏〉以示支持。一九七六年,黃德偉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得比較文學博士後,回港任教於香港大學,我們的來往漸多。直到一九九O年代我移居加拿大,才斷了消息。

今德偉遠行,翻出舊文悼之。

──2022年7月

許定銘臉書2022年7月6日)

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衛斯理水彩繪本封面全集

倪匡老頑童離開了地球。

半年前有幸集齊了45本在80年代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徐秀美水彩繪本衛斯理全冊(43本),有網友提議將封面Scan下來,讓大家好好欣賞這個珍貴版本,花了一點時間,將封面和封底合併下來,讓大家也可以看見關於故事內容的簡介。

倪匡筆下的《衛斯理系列》是香港黃金時代的經典作品,具有這奇異能力的作者,世界上絕無僅有,而且將來也絕對不會再有後來者。

各位倪匡忠實讀者,這本相簿給大家紀念陪伴我們一代人的成長,這位來自外星的智慧老人,他歸家了。

有需要請自行下載留作紀念❤️🙏🏻

Benson Tsang臉書202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