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陳之藩與高錕

如箭如梭
作者:童元方

近日幫陳先生整理手稿,在書堆中忽然發現一封信,是陳先生二千年十一月從台南成功大學傳真給中大一位教授的:

××兄,

因為今年的諾貝爾獎的獎者的貢獻,屬電子方面,所以想及高錕校長之貢獻及一日本教授之貢獻,高校長之於光纖,日本教授(也不知日本名字)之於 LED,均有在不久未來有入選可能。

推薦高校長,我覺得我們該做一下。上次高校長之得馬可尼獎,我就為他在 MIT找了六位光纖教授推薦,果然有成。但事後,高校長把此事忘了。他曾去 MIT演講(還未就中文大學校長前),但他對那六位教授連一個招呼也未打。貴人多忘事,當然難免。……寫推薦信是很費事的。有的他認識;有的他不認識。過路順便打個招呼總是應該的。……

今接高校長來信,我覺得他的成就的確應予推薦諾貝爾獎。但我想找 MIT那些教授恐怕有些困難了。所以商請老兄,請你拿著這些文件,與楊振寧教授商議一下。因為凡是諾貝爾獎得主一個人就可以推薦諾貝爾候選人。如果楊先生答應,那就一切其他的事就不必做了。而且我覺得獲獎的機會很大。……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我曾專訪楊教授於沙田帝都酒店。聊天時,我知道高校長之去中文大學長校,楊先生也曾寫信推薦的。所以楊先生也知道高校長在光纖方面之貢獻。至於貢獻有多大,他如果想深一層知道,我可以寫得詳細些,當然這也要費一番工夫,目前大概尚不需要。

上周,我參加電子系三十周年慶,順道訪楊教授於他的辦公室,打算談高校長這件事,楊教授屋裏太多人,我又未事先有約,只是寒暄兩句而退了,沒有時間也無辦法提及高校長事。……

陳之藩 Nov.5, 2000
C.F. Chen
P.O.Box 1100
Tainan, TAIWAN

我依稀想起十年前似乎有這樣一件事,收信人似乎也回了信,說明不方便推動的原因。其實,事早過,境已遷,本來也沒有什麼話好說,但是這封信就在高校長得獎的第二天自己跳出來,就當是為陳先生與高校長的人生做一註腳罷!

陳先生有此一提議,是因為二千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應用科學領域的人物,以高校長在光纖傳送上的發明,預示了全球通訊的新貌,足以為諾貝爾獎增添光彩。所謂文件,當是陳先生為高錕所撰的成就報告。

去年二月聯合書院出版的《聯合邁進》第二期,就是以中大電子系的成立與發展為主,訪問了創系的系主任高錕以及接高錕之後而來的陳之藩。高錕謙稱電子系的創立是中大首任校長李卓敏的意思,而陳之藩則說高錕為電子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自己的作為只是蕭規曹隨。後來陳先生因為不明白大學為什麼要四改三,而在一九八五年初去了美國的波士頓大學。信中提到的馬可尼獎,其提名推薦,是陳先生離港前發動,麻省理工學院的孔金甌教授奮力促成的。高錕成為一九八五年的馬可尼獎得主,第二年接掌中大。

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1874-1937)就是那位發明無線電報系統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他百年誕辰時,女兒為紀念父親而成立基金會,頒獎予如馬可尼本人一樣,在通訊或資訊科技上有福至心靈的發現或創新的科學家。

陳先生放眼世界文明的演進,只做他認為重要的事,所以大度。高校長懶請專利,其胸襟足以與發現 X光的倫琴( Wilhelm Conrad Rontgen, 1845-1923)和創建高能質子迴旋加速器的勞倫斯( E.O. Lawrence, 1901-1958)相媲美。其包容不及口舌之利,卻在無形中貫徹了伏爾泰終身服膺的信念:「我不同意你,但拼命維護你說話的權利」。這兩位電子系的前後系主任,在中大的風雨中瀟洒來去,其風範正是敬業樂業、腳踏實地的工程師。

小時候作文,好像誰都寫過「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句子,而今高校長逐漸忘事,陳先生行動不便,孔教授英年早逝。看見高校長近乎傻氣的天真笑臉,是《孟子》「大人者」的最佳詮釋。我的一懷惆悵竟似多餘,不過為此如箭如梭的人生,留下微不足道的印痕而已。

二00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原刊二00九年十月廿五日蘋果日報

高錕印象
作者:胡燕青

高錕得諾貝爾獎了,老師您好

但高錕到底是誰?那幾個胡亂發怒的大學生
截停駛過校園的房車,野獸一樣吼叫
不讓駕車男人離開的時候
我們認識了高錕。看著新聞,我們都說
這樣有風度的人,現在不多見了:
把尖尖的下巴和微彎的眼睛
都送給那些從來不讀書
只知道天天上網的孩子吧
在互聯網的藍海上空他們才剛剛開始
處女飛行,飛呀飛的不覺碰到了天花板
就以為已經佔了天空。那天,他們攔住他
辱罵他、質問他、用兇惡來長大

不過,他們真的長大了嗎?
也許今天只成了幾個喝酒吹牛的胖男人
在電視機前說這個老傢伙的臉好熟
或對不知情的人重複地誇口:
高錕嗎?他不是誰──他們輕蔑地描述
只是那個不敢忤逆我們的瘦老校

話音未落,互聯網又一次響起高錕這名字:
改變世界的科學家,最溫柔的領袖
他輕輕揭開那從不上鎖的
記憶的盒子,送走了
最奇幻最美麗的光纖蝴蝶
張開了許多人的翅膀,也放過了
完全不知飛翔為何物的幾個惡小子
然後,老人離座,穿上天空色的保暖背心
擰開源源不絕的水龍頭,為愛他的人
細細洗清中國人天天要吃的
青綠的菜心,在最擅長自誇的北美
告訴世人,何謂真正的謙卑

(原刊二00九年十月廿五日明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