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無盡的愛》再版,作者在序中提到原稿上有一篇從未出版的《題記》,內容講述他創作《無盡的愛》的經過:「一九四四年夏季,我用了大約三星期斷斷續續的課餘時間,寫成了這個小說。自從離開了淪陷的香港回到自由區以後,兩年多以來我雖然也寫了一點文章,但是沒有過小說,這一篇作品的完成,可說是這期間內僅有的收穫。」雖然香港淪陷不久,侶倫便逃到中國內地去,但無論是〈無盡的愛〉中異國女子千方百計向日軍復仇,〈福田大佐的幸遇〉裏中國女子從事間諜工作,抑或〈漂亮的男客〉的女特務易裝故事等等,皆以日佔時期的香港作為場景。
盧瑋鑾指出,「愛情」為侶倫的小說創作中「不輕易割捨的主題」,戰火中成稿的《無盡的愛》,同樣貫徹了「愛情主題」。以〈無盡的愛〉為例,故事以第一人稱開展,敘事者認識了女主人公:葡國女子亞莉安娜。亞莉安娜全家死於日軍空襲,未婚夫巴羅淪為日軍俘虜。為了營救未婚夫,亞莉安娜忍辱負重,被日本憲兵大佐佐藤玩弄於股掌,無奈巴羅最終仍犧牲於越獄行動之中。亞莉安娜明知下場,仍慷慨就義,決心毒死仇人佐藤,自己當然亦遭日軍逮捕。故事結局並不美滿,作者卻將最後亞莉安娜被押上囚車的尾聲,安排成壯麗的一幕:「我幾乎叫出心底裏的一個喊聲:『亞莉安娜,你勝利了!』我悄悄地脫下帽子。」敘事者對女主人公的堅貞愛情的歌頌,流露出作者對「愛情主題」 的呼喚與追求。
(香港文化通訊第106期二O一二年五月)
附注一:《無盡的愛》,香港虹運出版社民國37年(1948)再版
附注二:《侶倫小說散文集》,香港星榮出版社一九五三年初版

附注三:《永久之歌》,香港虹運出版社民國37年(1948)三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