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字紙簏》

1928年在香港創刊的《字紙簏》是一本圖文並茂的文藝刊物,由社出版,謝騎圓負責督印,出版日期不定,現存可查的只有七期。雜誌除了在香港、澳門及國內銷售外,在東南亞地區亦有代理及銷售處。

《字紙簏》的編者表示:「論起《字紙簏》的內容,以後仍是依着以前的主意做下去。然則以前的主意是甚麼呢?以前的主意就是『沒有主意』。連主意也是『沒有主意』那就更說不上體裁上的一致不一致了!可又有誰那麼傻,去責難簏裏的字紙呢!」雜誌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希馬拉巓」、「街頭巷尾」和「不三不四」三大欄目。第二卷全卷不再分欄,第三卷第一號起又再以這三大欄目劃分。「希馬拉巓」一欄主要收小說、散文、詩和劇作;「街頭巷尾」以諷刺當時社會政治的雜文為主;「不三不四」全部都是以文言文寫成的散文、小說、筆記或詩歌等作品。此外,《字紙簏》重視及刊登無名作家的作品,編者明確地表示:「最初我們就說過,字紙簏要擱在馬路上,誰有字紙,都可以向裏送。」編者甚至認為「我們把無名的作家看得比那些革命文藝家和所謂什麼新古典主義者強得多了。」黃苗子認為《字紙簏》是「一羣浪漫的自由主義者,他們寫自己的生活,真真假假,很使人想到王爾德時代的那一羣」。他又認為雜誌的文章風格「尖銳明快,有些像《語絲》、《幻洲》,但嬉笑怒罵之中充滿黑色幽默與悲觀失望情緒。」李育中則認為《字紙簏》繼承當時廣州「五頭電燈派」作家那種「短小精悍和幽默諷刺」的文字風格。內容方面,除了多寫作家自己的生活,楊國雄亦指出作品很多都與廣州一帶有關,很少以香港為作品的背景或題材。

美術方面,《字紙簏》經常選載不同的繪畫、素描、漫畫、圖案、雕刻、攝影等圖片插畫,這些作品大多來自當時着名的美術家和畫家王融冰、秀風、倪貽德、陳之佛、梅雨天、司徒奇、葉因泉、潘峭風、里德尊等手筆,每期至少有二十幅圖畫,黃苗子認為這些作品使《字紙簏》在當時的香港雜誌中顯現出珍貴異彩,是一份十分重視美術的刊物。從文藝水平和雜誌風格來看,黃苗子認為《字紙簏》「雖不如上海三十年代中期,作家如林的《論語》雜誌;也不如品味高華、圖文精美的《萬象》,但在二十年代末,在香港社會,出現這樣一份圖文並茂的文藝刊物,似乎是值得引起研究香港早期文學人士的興趣的。」

香港文學通訊二0一一年十月第九十九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