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楊衢雲後人 楊興安放不下「心頭石」


下周二是辛亥革命烈士楊衢雲的110年死忌。楊衢雲就是在電影《十月圍城》裏,張學友飾演的那位跟學生談理想、講革命的烈士。倘若他不是英年早逝,又或者,如果第一次廣州起義便一舉推翻滿清帝制,國父會否是他,而不是孫文?

可惜,歷史從來沒有如果,只有主角和配角,視乎由誰來寫。

楊氏後人楊興安近年致力傳揚堂伯父楊衢雲的革命事迹,漸見成效,楊衢雲遇刺地點現為「孫中山史蹟徑」第7站,百子里公園今年落成。

未了的心願,是把楊衢雲長眠之處──跑馬地墳場編號「6348」的無名碑列為受保護的古蹟。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兩岸三地都有紀念活動,司徒華臨終亦叮囑支聯會要鄭重其事。

辛亥革命,是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推翻滿清統治的連場革命運動,結束中國帝制,當時香港是策劃、後勤和宣傳革命的基地。

楊衢雲祖籍福建,隨家人移居香港,14歲在香港海軍船塢工作,後來任滿清政府所辦輪船招商局港局書記,英語了得。他自小痛恨外國人欺侮國民,1891年與澳洲歸國青年謝纘泰和其他同志成立輔仁文社,公開議論朝政,暗地策劃武裝革命,而楊被推舉為社長。1895年春,結識來港不久的孫中山,共組興中會,輔仁文社成員全部加入,楊出任會長。同年秋天發動廣州起義。

根據楊興安與父親楊拔凡合著的《楊衢雲家傳》,廣州起義若能一舉推翻滿清帝制,楊衢雲便會是合眾政府的臨時大總統。但起義失敗,多人遇難。楊1901年1月10日遇刺。革命之火燒不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翌年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楊興安認為,楊衢雲的歷史地位一直被忽略。孫文在香港孕育革命思想,受到楊衢雲與輔仁文社的影響至深,興中會在港成立短短數月便能發動廣州起義,人力物力主要靠「地頭蟲」輔仁文社,「沒有楊衢雲的功事努力,孫中山萬事起頭難;沒有孫中山的輝煌事業,楊衢雲一生所做只像是泡影幻象。」

下星期二是楊衢雲逝世110周年,楊興安等人會前往跑馬地墳場拜祭。楊的墓碑設計特別,天圓地方,刻有青天白日圖案,石柱頂部削去一角,死於非命之意,碑上沒有名字,只有編號「6348」。楊興安說﹕「當年搞革命,是會殺頭的,都會對其他人說自己是獨子,沒有兄弟姊妹。也會疏遠親戚,以免無辜牽連,楊衢雲的祖父墓碑也沒有刻上名字,只寫『楊公之墓』」。

生前縱是英雄好漢,死後百年依然隱身無名孤墳之下,倍覺悲涼。「維園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像曾經被人潑紅油,我不想堂伯父的碑將來被人有意無意破壞。」楊興安1999年開始去信特首董建華、古物古蹟辦事處、區議會,懇請政府把「6348」無名碑列為古蹟,予以重視和保護,在碑旁豎立告示「楊衢雲之墓」。但除了特首辦公室回覆「收到來信」,其餘皆沒有下文。灣仔區議會雖然也曾討論過,但出席官員沒有什麼承諾。

楊興安專研中國語文和中國歷史,深明一個道理,凡事「由許多原因和理由造成,客觀條件未出現前,人心的努力也是徒然!」楊衢雲起義救國如是,無名碑如是,欲速不達。

平常心看世情,不等於「等運到」。過去十年,楊興安應邀演講、接受傳媒訪問、編寫舞台劇《無名碑》等等,傳頌楊衢雲革命事迹,工夫沒有白費。

楊衢雲當年居住和遇刺的地方,中環結志街52號,已經面目全非,現在樓下是東南亞餐廳,上面是住宅,外牆淡淡黃色,不過狹窄行人路上仍見一個牌,說明這是「孫中山史蹟徑」第7站,楊衢雲遇刺之地。

輔仁文社舊址中環百子里1號亦已改建,僅餘的歷史痕迹是小巷數個出入口,供後人想像當年革命之士神出鬼沒、逃避跟蹤的情景。去年5月,市建局宣布,百子里1號旁邊一個籃球場般大的地方,興建以辛亥革命起源為主題的百子里公園,今年落成,正在趕工。

電影《歲月神偷》「救」了永利街免遭拆卸重建,活化百子里,也不可能無緣無故。楊興安笑說﹕「要多謝《十月圍城》。」訪問這天,他帶記者在地盤外圍走走,一臉欣慰。

楊衢雲之死,是無頭公案,歷史資料不算多。楊興安有點雀躍地說,近日收到一位熱心網民消息,說在英國翻查歷史檔案,看到當年香港有關楊衢雲案的法庭紀錄,指稱清吏先後四次來港暗殺楊衢雲,最後一次得手。清廷越境殺人,英國政府的追究方式是要求清廷賠償5萬元,但不果。楊興安希望政府和民間的相關資料陸續浮現,拼貼出比較完整的歷史圖像。

楊興安和父親都有文字記載楊衢雲事迹,以作傳世,「但願這不只是楊氏後人的家事,而是由其他有心人和政府,發展為更有氣派和格局的歷史研究」。

無名碑,始終是楊興安心頭一塊石。他是前警務處長曾蔭培的中學同學,與曾氏兄弟打過乒乓球,但他說不會去信現任特首曾蔭權提出他的要求,因為「這特首更加繁忙,我的信去不到他手中的」。

要成事,就要找到合適對口單位。特首沒空,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為申辦亞運一頭煙,楊興安或會直接去信古物諮詢會、古物古蹟辦事處,要求為無名碑進行古蹟評級,了卻心事。歷史也反覆告訴世人,自古成功在嘗試!

楊衢雲的墓碑設計「天圓地方」,頂部削去一角,寓意死於非命。

楊衢雲並非死在學生懷中

楊衢雲是怎麼死的?他在結志街52號寓所授英文為活,《十月圍城》裏,他(張學友飾演)與一班學生邊談邊走下樓梯時中冷槍,倒在驚惶失措的學生懷裏離世,場面煽情動人。

楊興安說,真相並非如此,但電影添加戲劇元素是可以理解的。事發時楊衢雲長女錦霞已經14、15歲,親歷其境。傍晚時分,楊衢雲在房間裏等候學生到課,么兒佐芝坐其膝上,突然一人闖入向他開槍,楊把佐芝推到桌下,從抽屜取出手槍自衞,但已身中三彈重傷,送院不治,遺下妻子與三名子女。現在,楊興安與堂伯父的子孫已失去聯絡。

個人檔案

楊興安曾任金庸、李嘉誠中文秘書

楊興安,香港公開大學導師、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導師、香港小說學會會長。早年先後任職金庸中文秘書、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中文秘書、董建華競選連任特首時更擔當團隊的中文顧問。

採訪:林祺娟、江麗芬

撰文:林祺娟

攝影:黃俊耀

版面設定:楊慶祥

編輯:李海潮

(信報二O一一年一月八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