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侯榕生

從《年表》到記侯榕生
許定銘

讀鄭樹森、黃繼持和盧瑋鑾的《香港新文學年表》勾起不少回憶,很多早年曾擁有過、讀過,如今卻失去了的書,霍地從記憶裏跳出來,徘徊不去。經常在腦海中閃動的是《八排傜之戀》和《道南橋下》,兩本都是六十年代初,我開始接觸文學,學習寫作時讀過,印象比較深刻的書。

記得《八排傜之戀》,純因為書名吸引;發生在蠻荒之地的戀愛故事,對十三四歲的少年人,自有其無法抗拒的魔力。事隔四十年,作者和故事內容已全記不起,甚至書名是否這樣寫,也很懷疑。當年我讀過不少黃思騁和齊桓的小說,在《年表》中,有一本黃思騁的《落月湖》,也是我很喜歡的。我曾想過:《八排傜之戀》會不會是黃思騁寫的呢?我翻過幾本作家傳記,查過不少資料,黃思騁的欄下都沒有這本書。後來,我又覺得這本書似是齊桓的;不過,資料顯示,齊桓的著作書目中亦無此書。人的記憶真靠不住!(銘按:後來向齊桓求證,書果然是他的。)

對《道南橋下》的印象就比較清晰得多,那是中外畫報社在六十年代初出的一本短篇小說集,作者有彭歌、墨人、郭衣洞、公孫嬿、徐速……等人。用作書名的《道南橋下》好像是彭歌寫的,印象模糊;反而徐速的《十誡》,寫一個犯齊了十誡的男人去做告解的故事,雖事隔多年,記憶猶新。

中外畫報社出版《道南橋下》時,是以叢書的形式出版的,應該還有好幾本,可是我只記得侯榕生的《酒後》,因為這本書還在手上。一直以來很少人談侯榕生,有關她的資料也不多。如今我有書在手,不做點劄記,將來書丟了,甚麼都記不起,到時又會後悔莫及了。我先翻查手上幾本台版作家傳記資料,卻找不到有關侯榕生的。後來又翻了王晉民、鄺白曼的《台灣與海外華人作家小傳》﹙1983‧福建人民﹚、潘亞暾、汪義生的《海外華文文學名家》﹙1994‧暨南大學﹚和王景生的《台港澳暨海外華文作家辭典》﹙1992‧人民文學﹚等三本有關的工具書,僅後者有侯榕生的欄目,所記亦很簡單,甚至不知有《酒後》此書。

侯榕生﹙1926—1990﹚筆名吳瑛,原籍河北武清,卻出生於福州。福州簡稱榕城,故得名。她的父親曾任福建鹽運使兼煙酒公賣局長和熱河省政府秘書長,退休後居於天津。一九三零年寄居通縣外祖母家,度過美好的童年。父母辭世後,侯榕生隨乳娘移居北平﹙北京﹚,入讀慕貞高中,她自稱北平人。侯榕生畢業於輔仁大學史學系,後嫁給一位空軍,四八年後居於台灣。五十年代開始寫作,以小說、散文為主,多在港、台發表。一九六一至六三年,侯榕生旅居菲律賓,入讀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社會系,得碩士學位。六四年後移居美國,長住華盛頓桓灰墩鎮。曾任國防部中文講師、電腦打卡員及郵政局分信員等。晚年長期與貓為伴,居處且稱「貓廬」。

除了寫作,侯榕生還熱愛平劇。她不但愛看、愛學,還登台串演。據說「她在台灣票界中的地位,在作家中不只是難得,即以內行水準衡量,亦鮮能望其項背。」﹙見《酒後》的〈本書作者〉﹚。她自己亦在《酒後》的〈序〉中說:

……至於票戲,有人是以講究唱腔字韻為主,我呢,卻是以自娛為目的。好像不演戲,人生一片灰色,黯無情趣。所以,我的生活好像離不開舞台,鑼鼓喧聲充實生命空虛,儘管傍觀者笑我瘋傻,我卻我行我素。

她如此熱衷演戲,不知有無有關著述呢?

我藏有侯榕生的《酒後》和《留菲小品》,都是她作品中較難見到的。前者收〈六表哥〉、〈靜安禪林的故事〉、〈酒後〉……等九個短篇;書前有作者的〈序〉,書內有高寶的插圖,書後還有一幀作者的玉照和簡介,是了解侯榕生的寶貴資料。後者出版於菲律賓,能流傳到香港,實屬異藪。這本才一一四頁的小書,收〈紅條的煩惱〉和〈民主等三篇〉兩篇散文,另加〈耀眼的陽光〉、〈孫彼得故事〉和〈黑衣人〉三個短篇。侯榕生對後篇特別鍾愛,她在〈後記〉裏說:

《留菲小品》中的最後一篇〈黑衣人〉,是以北平為背景的一篇小說,離家鄉更遠,思家之日更切,願以拙筆簡介家鄉風土;北平是個好地方。

侯榕生是個有情人,此所以在美國定居多年後,一有機會,就回到北京去,緬懷逝去的時光,從記憶中看昔日的北平。她曾於一九七二及一九八三年回國觀光,並因此寫了《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和《隴西行》兩書;晚年則專心續寫江南未完成的《龍雲傳》。

寫到這裏,隨手為侯榕生編了個著作簡目初稿作結:

《侯榕生短篇小說集》﹙一九五六‧大業出版社﹚
《病中吟》﹙散文‧一九五七‧大業出版社﹚
《酒後》﹙小說集‧一九六一‧香港中外畫報社﹚
《留菲小品》﹙散文及小說集‧一九六三‧菲律賓僑報出版社﹚
《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一九七三‧香港文藝書屋﹚
《侯榕生選集》﹙散文及小說集‧一九七五‧台北水芙蓉出版社﹚
《家在永和》﹙散文及小說集‧一九七六‧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談貓廬》﹙散文‧一九八一‧台北大地出版社﹚
《侯榕生自選集》﹙雜文‧一九八二‧黎明出版社﹚
《貓廬雜碎》﹙散文‧一九八四‧時報﹚
《隴西行》﹙遊記‧一九八七‧香港三聯﹚
《又見北平》﹙時報﹚
《龍雲傳》

後記:

寫《從〈年表〉到記侯榕生》,由開始到收筆,是一個下午的事。事後逛「三聯」,得《隴西行》;書後有〈侯榕生小傳〉和〈侯榕生的著作〉兩個附錄,是所見有關侯榕生最完備的資料。想不到這位出生、成長於中國,住過台灣、菲律賓和美國的作家,其最詳盡的資料,竟然只在香港版的書中出現。從筆法推斷,〈小傳〉乃係自傳,著作目照理亦經作者本人過目,奇怪亦不見列出《酒後》和《留菲小品》。

──寫於二千年五月初
八月刊於《當代文藝》

後記之後:

寫完《從〈年表〉到記侯榕生》後,從圖書館借到《侯榕生選集》與《家在永和》。

從《侯榕生選集》的〈序〉中得知,原來侯榕生七二年往北京探親,回來在《明報月刊》發表了她的〈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後,深受台灣讀者歡迎;故此,當她七四年回台灣時,因聯合報記者鍾榮吉的一篇〈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報導,掀起了一片熱情洋溢的歡迎。出版社乘機要求她重印舊作,幾經辛苦,作者才從圖書館中借到出版於五十年代的《侯榕生短篇小說集》和《病中吟》,經去蕪存菁,重新組織成這本散文小說集《侯榕生選集》。此書共收散文及小說凡二十六篇;《酒後》的九篇中,有〈寡婦〉、〈寂寞〉、〈酒後〉和〈靜安禪林的故事〉等四篇,亦見收入於此。書前的〈序〉後,還有鍾榮吉的〈京華煙雲訪「侯爺」〉,所記全是《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的內容,看過該書後,便無可觀之處。

至於《家在永和》,作者在〈自序〉中第一句即說「《家在永和》是我居美十年來在香港陸續發表的東西」;這使我產生一個疑問:侯榕生雖未曾長住過香港,但她曾經到過香港不止一次,很多作品都在本港發表,筆下也有香港,而且不少書﹙起碼有三本,佔她全部作品的四分一﹚在港出版;她算不算香港作家?寫香港文學史時,是否該提到她?

本書共收十一篇文章,除了散文和小說外,還有〈談張恨水的初期作品〉和〈談《品花寶鑑》〉兩篇評論。她在〈自序〉中說「拙文由〈紀念我的表姐〉開始至〈聖誕夜〉,等於是我的一篇自傳,由童年直到中年,而我居美近十年的生活,在〈聖誕夜〉中有個概敘。」此中夾在兩篇之間的是〈家在永和〉、〈迎神賽會〉和〈梨園舊事〉,對侯榕生有興趣者,切勿錯過。

──二千年十月補記

《侯榕生選集》
許定銘


侯榕生在台灣出版的散文、小說集有好幾種,一九七O及八O年代出的《家在永和》、《談猫廬》、《又見北平》等,舊書市場上間中還可得見,但早年出版的《侯榕生短篇小說集》(高雄大業書店,一九五六)和《病中吟》(高雄大業書店,一九五七),則是相當罕見,連她自己也沒有。

一九七四年,侯榕生從華盛頓回台北探親,原意是悄悄回去會會老友,吃點北方小食和聽幾場平劇。沒想到她在台北的「粉絲」不少,《聯合報》的記者鍾榮吉抓到她作訪問,以《似曾相識燕歸來》作報導,掀起一陣熱潮,「水芙蓉」出版社還邀請她把《侯榕生短篇小說集》和《病中吟》重新出版。她幾經波折,終於在圖書館裡找到此兩書,合成了這本《侯榕生選集》(水芙蓉出版社,一九七五)。

《侯榕生選集》是本散文小說集,所收二十六篇文章,都是她學習寫作首五年的作品,其中的《三十歲與寫作》,寫她之所以會走上寫作的路,是深受在北平讀高中時的作家老師雷妍和哲西所影響的。但,透過這篇短文,我卻看到一個生活不穩定,到處奔波而倔強的女性在命途上的掙扎。書內也有篇《酒後》,我以為與香港版的《酒後》是同一篇,打開一看,卻是另一個故事。用同樣的命題去寫兩個故事,是比較少見的。

侯榕生的《留菲小品》


侯榕生﹙1926~1990﹚雖然生於榕城福州,但她一直以成長的北平為家鄉。侯榕生少年時隨乳娘移居北平,入讀慕貞高中,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史學系。一九四八年後居於台灣,一九五O年代開始寫作,以小說、散文為主。一九六一至六三年,侯榕生旅居菲律賓,入讀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社會系,得碩士學位。一九六四年後移居美國,長住華盛頓桓灰墩鎮。

她的作品不少,主要在台灣出版,在香港出版的有《酒後》(香港中外畫報社,1961)、《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香港文藝書屋,1973﹚和《隴西行》﹙香港三聯,1987﹚。此外,她還有一本出版於菲律賓的《留菲小品》(菲律賓僑報出版社,1963)。

《留菲小品》收〈紅條的煩惱〉和〈民主等三篇〉兩篇散文,另加〈耀眼的陽光〉、〈孫彼得故事〉和〈黑衣人〉三個短篇。侯榕生對後篇特別鍾愛,她在〈後記〉裡說:

《留菲小品》中的最後一篇〈黑衣人〉,是以北平為背景的一篇小說,離家鄉更遠,思家之日更切,願以拙筆簡介家鄉風土;北平是個好地方。

〈黑衣人〉是個飛賊,寫綠林好漢與富家小姐的愛情故事,不見得出色,卻蒙作者個人青睞,可見她思鄉情濃!

侯榕生的《酒後》


女作家侯榕生(一九二六至一九九O)生於榕城福州,成長於北平,後來住過台灣,留學菲律賓,一九六四年後移居美國,長住華盛頓,退休後回到台北。她一九五O年代初開始寫作,以小說、散文較多,主要在台灣出版,在香港出版的有《酒後》(香港中外文化,一九六一)、《北京歸來與自我檢討》(香港文藝書屋,一九七三)和《隴西行》(香港三聯,一九八七)。

出版《酒後》的香港中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由蘇錫文主持,一九五O年代出版中外畫報雜誌,其時住在台北的侯榕生在此寫稿,及後收集所刊小說《六表哥》、《靜安禪林的故事》、《寡婦》、《寂寞》、《爐邊閑話》……等九篇結集成書。壓卷的《酒後》,寫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她,戀上了成熟穩重且英俊的他。無奈他卻熱愛妻子與家庭,男女雙方雖有情意,卻不想「喜劇開始,悲劇結尾」而臨崖勒馬。侯榕生在自序中說她的小說「不是親身經歷的,即是親眼所目睹的」;《酒後》中的女主角描寫細膩,心理矛盾衝突有獨到的刻劃,信焉!

《酒後》的九篇小說,每篇均附高寶的插圖一幅。高寶是流行小說家三蘇、小生姓高(高雄)的妹妹,一九五O及六O年代本港報刊插圖炙手可熱的人物,所繪女性尤其漂亮、性感,可惜她已退休多年,畫作難得一見了。

侯榕生寫蕭銅


寫完《侯榕生的〈酒後〉》和《侯榕生選集》,覺得應該停筆了,但侯榕生的散文實在吸引,於是又讀了她的《談貓廬》(台北大地出版社,一九八一)。這本書收散文十五篇,主要寫她在華盛頓灰墩鎮(Wheaton)家養貓,及一九七O年代來去台北的奔波故事。寫的雖然瑣碎,但在如行雲流水的細語中,經常滲入北平的小食、天氣和家庭情味,縷縷思鄉情懷力透紙背。

侯榕生說她的生活大致可分:上班、逗貓、寫作、飲酒和演戲幾部分。如果你曾細讀侯榕生,一定知道她是個京劇的「超級戲迷」。她不單愛看戲,愛組戲班,還可粉墨登場,無論青衣、花旦、刀馬、小生,都是她的拿手好戲。《談貓廬》內的一篇《戲迷》,也就絕對不能錯過。

《戲迷》寫的是她和蕭銅的故事。她們倆年紀相若,一九五O年代蕭銅在台灣當編輯時早已認識。蕭銅因思念北平及京劇,一九六一年遷居香港,就是為了看戲和思鄉。這種愛好和情懷兩人如出一轍。一九六三年,馬連良、張君秋來香港演戲,一張短簡幾十字,在菲律賓留學的侯榕生即飛香港看戲十多日。一九七二年,侯榕生到香港申請回北平旅遊,辦手續出麻煩,逗留兩個月。臭味相投的戲迷倆,看戲、灌酒、思鄉……。

寫蕭銅的文章不少,以侯榕生的這篇《戲迷》寫得最好!

附錄:

高寶
Ken Ng


您還記得60年代香港業餘女畫家高寶嗎?我從小就很喜歡高寶畫的人物,當年看到她為瓊瑤的小說《寒煙翠》畫的插圖,我就開始注意她了。據她哥哥三蘇說高寶的長處是她可以把女人消失的舊日青春重現於畫像上,最重要的一點是往往畫的比真人還要美,難怪有許多女人要找她畫像。您是不是對三蘇有點印象?對啦!此三蘇就是那個在早期皇冠寫專欄的三蘇,當年買皇冠就是為了要看他,丹扉和顏元叔的文章。

60年代初的幾張十吋黑膠唱片的封面也是高寶女士的作品,這是其中的三張 :


Ken Ng臉書二O一四年三月十六日)

高寶的插圖

馬吉按:香港天地圖書二O一一年一月出版的《新粵謳解心》有不少高寶的插圖:


臉書回應

Christopher Leung:60年代看「海光文藝」,有篇文章講到侯榕生丈夫對她不好,打到佢豬頭炳咁。書不在了,沒法翻查。

Ken Ng:除了林海音與琦君,侯榕生也是我很喜愛的女作家。在我書架上的書有以下幾本 :

1. 家在永和 侯榕生 純文學(1976)
2. 又見北平 侯榕生 時報 (1981)
3. 隴西行 侯榕生 三聯(1987)
4. 談貓廬 侯榕生 大地(1981)
5. 北京歸來的自我檢討 侯榕生 黎明文化(1974)
6. 候榕生選集 侯榕生 水芙蓉

靈素:侯榕生還有本貓廬雜碎。

馬吉臉書二O一四年四月十九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