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傑克

傑克的小說
許定銘


又叫黃天石的傑克(1899~1983)是香港第一代新文學作家,他十九歲踏足報界即開始寫作,最初寫的是「鴛鴦蝴蝶派」言情小說。至一九二一年發表白話文小說〈碎蕊〉後,埋首寫了大批作品,成為極受歡迎的流行小說作家。他的小說銷後,其作品大量被盜印及冒印。傑克懊惱之餘,於一九五O年代創辦基榮出版社,專門出版個人的作品。還於一九五四年創辦純文學期刊《文學世界》,並於創刊號之封底表列出「戰後傑克新著」書目,讓讀者了解哪些才是傑克真正的作品。此表列出傑克作品共十八種,由基榮出版社、世界出版社和大公書局三家發行的,才算是正版。

《文學世界》停刊,基榮出版社結業後,傑克的書也由其他出版社印行過。一九五O年代成立的大型文藝書製作者「亞洲出版社」也為傑克出過《山樓夢雨》和《亂世風情》。《山樓夢雨》(香港亞洲出版社,一九五九)是本六萬多字的中篇,寫梁倚虹和林小姐的不幸遭遇,是個哀艷動人的奇情故事。更難得的是此書還是具「飄口」的軟皮精裝本,非常精緻!

除了戰前在廣州出版的書,傑克的小說大部分在香港出版,只有《紅繡帕》(台北僑聯出版社,一九六六)除外,此書是參加台灣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屬下「僑聯文藝叢書徵稿」而寫的。

《紅繡帕》和「僑聯」的稿約
許定銘

從舊書店買到傑克的長篇《紅繡帕》(台北僑聯出版社,一九六六),屬「僑聯文藝叢書之五」,三十二開本,二八六頁,非常高興,因傑克的小說,大部分為港版,台版的比較少見。

傑克在〈序〉中說:

這篇小說,在我是一種嘗試。原來準備寫歷史小說的,卻因治史不是我的治學範圍,經過兩次大亂,書帙散亡,手頭的材料就不夠我做這類沉重的工作。(頁一)

雖然此書寫的是清代文人書生的故事,而且「背景帶些原始森林的氣息,人物也深含往古樸野的素質。……或多或少蒙受着歷史上山川人物的影響」(頁一),然而,傑克一再强調它只是偶然衝動,憑個人想像寫成的文藝創作,不是歷史小說!

至於內容寫的是甚麼,傑克為何一再否認此書不是歷史小說,我的興趣不大,留待研究者去深究;我有興趣的,是僑聯出版社的這套文藝叢書。

原來僑聯出版社是台灣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屬下的機構,《紅繡帕》書後有廣告頁,知道他們出過「華僑叢書」和「僑聯文藝叢書」,前者只有兩冊,是南非李元隆的《萍行踪影》和柬埔寨黃秋的《海燕特區》;後者當時已出五種,順序為美國李金髮的《飄零閒筆》、泰國落葉谷的《微笑的國度》、美國董時進的《赤獄記》、菲律賓亞薇的《故國的召喚》和香港傑克的《紅繡帕》,至於後來有沒有再出,有待發掘。這五種書出版至今已四十年,我能藏有《飄零閒筆》和《紅繡帕》兩種,信是有緣!

書後還有「僑聯文藝叢書徵稿簡則」,說明這計劃以「鼓勵華僑文藝創作,推進華僑文藝運動為宗旨」,作品要用白話文創作,約十萬字一冊。它的付酬方法多樣化,趣味濃厚,僅錄如下:

1. 稿費 按每千字新台幣六十元至一百元計,來稿一經決定採用,即可奉酬,版權即歸本社所有。
2. 版稅 以初版照定價百分之十計付,再版照定價百分之十五計付為原則,詳約由本社與作者商定之。
3. 酬書 作者自願以書為酬者,初版以出版書數百分之十為酬,再版以百分之十五為酬。其版權均歸本社。
4. 卻酬 作者自願卻酬者,由本會頒發獎狀刊登僑訊鳴謝及致送本叢書與本會有關書刊或紀念品等,以酬雅意。

如此多姿多采之稿約,實屬罕見,不知閣下會選哪項?

當年(一九六六)本書定價新台幣十三元,港幣二元,美金四角,不妨算算看!

──寫於二OO五年十月
十一月刊《作家月刊》

黃天石的《文學世界》
許定銘


黃天石(一八九九~一九八三)的《文學世界》是香港重要的文學雜誌,一九五四年四月創刊,至一九六五年六月止,共出四十六期。此刊的督印人一直是黃炎(黃天石),全期亦均註明由黃天石創立的「文學世界社」主編;但刊物其實可分前後兩期,前期指第一至十二期,後期則是第十三期以後。刊物的兩個時期雖然都叫《文學世界》,但出資者及刊物性質卻有很大差異。

前期的《文學世界》是由黃天石自資創辦的,每期封面的目錄上都標明「傑克創辦」,出版及發行的都是「文學世界社」,通訊處是他的住家「香港般含道清風台一號」,創刊於一九五四年四月一日,是十六開的十日刊,每期僅二十四頁,約可容納四萬字,至七月二十一日止,共出十二期,是為第一卷,出過精裝合訂本的紀念版,紅色的紙面精裝,極惹蟲蛀,甚難保存。

黃天石在代發刊詞〈世界文學與文學世界〉中,說「世界是文學創造出來的,文學要有共通的世界性,以世界文學來建立更理想的文學世界」。他確信「人類至高至遠的目標,不論古今中外,都憧憬於『四海一家』的理想世界」,而達到這個世界最有力的辦法,就是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思想交流,亦即是文學的溝通。故此要辦此公開的園地,讓世界性的文學得以呈現讀者的面前,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黃天石有此理想,《文學世界》中的翻譯文學是絕對少不了的,每期總有三幾篇外國的文學創作。十二期下來,曾刊過松子譯曼殊菲兒的〈一杯茶〉、炳靈譯芥川龍之介的〈蜜柑〉、江芙譯毛姆的〈雨〉、碧雲譯賓斯坦‧般生的〈好兄弟〉、宗明譯大仲馬的〈決鬥〉、尚沛譯柴霍甫的〈賭〉、齊桓譯勃萊特布里的〈四月的巫女〉……等二十多篇小說。

關於本刊文學的翻譯問題,最有趣的是刊於第九期「黃石致黃天石函」談〈翻譯〉和第十期「黃天石復黃石函」的〈翻譯與信達〉。兩通函件的往來,是在為翻譯之「信、雅、達」作討論,並強調此三點的重要性。有趣的是「黃天石」和「黃石」這兩人名號之巧合,敏感的讀者不禁產生疑問:真有這些信件的往來,還是編者在故弄玄虛?

「黃天石」大家都知道是《文學世界》的創辦人,至於「黃石」,那也真是確有其人的。他原名黃華節(一九O一~?),是早年已負盛名的民俗學家,第一個把意大利小說家卜伽丘的《十日談》(上海開明書店,一九三O)翻譯成中文,當年隱居元朗,甚少人知道(詳見拙著〈被遺忘的民俗學家黃石〉,載二OO八年天地版《愛書人手記》)。這次討論是千真萬確,絕非子虛烏有的!

慕容羽軍在《為文學作證》(香港普文社,二OO五)談《文學世界》時,說黃天石之所以出版這本期刊,是因為他的書當年很暢銷,讓別人出版時,常會叫人盜印,甚至有人冒用「傑克」的名義,出版些劣質小說,影響他的名譽,因此自己設了版房排印。而版房既已安排好,便想盡用,因利乘便創辦一份期刊是最佳的做法。他還說那時候黃天石寫書甚忙,根本沒時間打理《文學世界》的編務,實際的執行工作是由書法家王世昭做的。

慕容羽軍是曾協助籌辦《文學世界》的,他的資料相當準確,尤其黃天石辦基榮出版社印行自己的單行本這件事,我們可以從每期《文學世界》的封底或內頁,看到一則「戰後傑克新著」的廣告,列出黃天石以筆名「傑克」,透過基榮、世界和大公書局所出版的小說,從《表姊》到《一片飛花》共十八種。這則廣告是份很好的聲明材料,表明了:若是其他版本,即使署名「傑克」,均為盜印本或冒印本。

(孔網圖片)

大力支持《文學世界》的,是王世昭和黃思騁。王世昭雖然是書法家,卻也很愛寫作,出過《無名氏自傳》和《中國文人新論》,前者即以筆名「長青」,自第三期起連載於《文學世界》,每期發稿數千字,至第十二期刊完,後來還由「基榮」出了單行本。而小說家黃思騁則在這裡發表了〈朱門深處〉、〈影響〉、〈開店記〉和〈招親記〉等四篇。還有一位叫馬硫磺的,也發表了小說〈綠石〉、〈喇叭手〉和〈校役秘記〉,寫得不錯。至於傑克,則在此發表連載十二期的中篇〈痴纏〉。

十二期《文學世界》中有個很怪的現象:除了傑克、黃思騁,李素寫過一篇〈畢業前後〉和任穎輝的〈劉丹梨〉外,甚少見其他名家支持,一些甚少出現的作者,像馬硫磺、劉浪天、陽生、卜公、岐山鳳、阿蘭、皎皎等,都在此發表過小說,不知是新人、某些名家的化名,還是傑克自己隨寫隨改的筆名?

《文學世界》中小說約佔八成篇幅,翻譯和創作約為四六之比;每期的封底裡均刊國畫,間亦刊舊詩詞而不見有新詩,名家的理論及創作最弱,只刊過胡適改寫《西遊記》第九十九回的〈八十一難〉和梁實秋的散文〈下棋〉、〈孩子〉,都是從別處轉載的。

休刊號的第十二期中,有〈本刊籌備擴充〉一文,引述了錢穆、劉伯閔、王聿修、雷嘯岑、左舜生、王世昭、易君在和李運鵬等人提供的意見,說《文學世界》自本期後休刊,並籌備改為季刊。而這一休刊即休了近兩年,到一九五六年中才能復刊。

一九五五年,隸屬於國際筆會的香港中國筆會成立,黃天石被推舉為會長。不久,該會把《文學世界》作為筆會的會刊,於一九五六年五月復刊了。復刊後的《文學世界》也是十六開本,改為季刊,篇幅則擴展至九十頁左右,後來雖然縮減至七十餘頁,仍失為份量極重的文學刊物。此刊出至一九六五年六月的第四十六期止,後改為報紙副刊的雙週版,移至《星島日報》易名《文學天地》繼續。

黄天石在代復刊詞〈文學世界與世界文學〉中說,他們復刊的目的是要以《文學世界》來爭齊世界文學的進度。明確的目標是:清理民族文學的遺產、吸收各國文學的精華和趕上世界文學的水準。

慕容羽軍說復刊後的《文學世界》是由嚴南方編輯的,編輯部雖然仍掛「文學世界社」名義,地址仍是「香港般含道清風台一號」,但,出版者及發行者則改為「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地址是「九龍彌敦道六六六號五樓」,這個地址即是中國學生週報的社址;換句話說,此時期的《文學世界》其實是由友聯出版社主持了。友聯出版社有强大的作者陣營,而且稿費不低,據說發表作品以每篇三十至三百元不等,相當吸引,自然猛稿如雲,美不勝收!

此時期的《文學世界》是中外新舊文學、戲劇、創作及理論兼備的,內容大致可分:文學研究、西洋文學研究、文藝作品和筆會動態各類。文學研究方面他們有黃天石、曾克耑、易君左、饒宗頤、陳荊鴻、徐亮之、勞思光……;西洋文學研究有黃衫客(黃天石)、謝冰瑩、謝康、周翠鈿、黃兆傑……;文學創作有徐速、思果、秋貞理(司馬長風)、李素、趙聰、姚拓、百木(力匡)、黃思騁、王敬羲、慕容羽軍、雨萍、盛紫娟、沙千夢、雲碧琳……,可說是網羅了本港大部分名家。台灣作家鍾梅音、司馬桑敦、童真、郭良蕙等,也在此發表過小說。他們還連載了王世昭的長篇歷史小說《吳越風雲》及秋明的《殘缺的自塑像》;組織過《中國戲劇》、《短篇小說研究》、《唐詩研究》、《宋元明詩概觀》等專輯,水平甚高。筆會動態方面,刊出了每年大會的報告、旅行及聚會的記錄,有不少活動的圖片,是香港文學史上一些珍貴的村料。

此中最值得談談的,是一九六三年九月的七卷三期,辦了個《國際非華人中文比賽特輯》,是以〈中國人〉為題的徵文比賽,結果首名是越南人張英敏,次名由美國人賴威廉和日本人桑一夫並列,第三名的是日本人柳內滋,還有優異獎一名,是日本的佐藤慎一郎。本期刊登了得獎者的肖像和他們的作品,雖然水平一般,卻是別開生面的一項創舉!

復刊後的《文學世界》,是一份學術性期刊,水平比第一卷的要高出很多,影響深遠,在香港現代文學史上是絕對不能不提的!

──寫於二OO九年十月
十二月刊於《城市文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