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孚
金庸一九五九年致羅孚信
羅孚(左)壽宴,金庸(右)道賀
編按:報人羅孚2014年離世後,其子羅海雷整理父親書信出版,將要推出的香港版,寫信人多過內地版百餘,透過家人友朋的通信,得以窺見歷史秘辛。資深傳媒人鄭明仁採訪羅海雷,解密父親書信。
羅孚第四子羅海雷近年努力整理父親的資料和書信,希望把父親未為人知或少人知的故事寫出來。繼二O一一年出版了《我的父親羅孚》之後,羅海雷也把父親幾箱朋友寫給他的書信整理出來,並已選取了部分書信出版,二O一七年在內地出了《羅孚友朋書札輯》,甫面世便被搶購一空。海雷原先打算先在香港出版,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港版拖延,反被內地版捷足先登。不過,香港讀者不用失望,內地版只是試金石,寫信人只有五十位,香港版輯錄的寫信人多達二百位,而且不少是本地熟悉的人物,司徒華是其中一位。海雷說港版書的內容基本完成,正與本地出版社商討出版細節。
羅海雷斷斷續續整理父親書信長達十年,最初是想從一個個紙箱裏尋找朋友送給父親的字畫,卻意外首先發現巴金和周作人的信件,這兩位名家深深吸引着他繼續把其他信件一封一封讀下去,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問父親,父親二O一四年過身後,就拿去請教專家,最後挑選了近六百封書信準備出版。在整理書信的過程中,他發現父親最珍視的信件是連信封也保留下來的。
金庸寫信借資料
內地版的《羅孚友朋書札輯》收入羅孚五十位朋友三百多頁影印手迹,寫信人有包天笑、豐子愷、冰心、曹聚仁、林風眠、蔣彝、巴金、聶紺弩、樓適夷、柯靈、錢鍾書、周作人、戈寶權、黃苗子、黃裳、梁漱溟、啟功、千家駒、吳祖光、蕭乾、徐鑄成、楊憲益、范用、李慎之、薛君度、鄭超麟、邵燕祥、瘂弦、周策縱、葉靈鳳、查良鏞、董橋、陳文統(梁羽生)、盧瑋鑾、亦舒等。據介紹,這批書信作者,最年長的包天笑、豐子愷生於十九世紀,冰心、曹聚仁、林風眠生於世紀之交的一九OO年,蔣彝、巴金、聶紺弩、樓適夷、柯靈、錢鍾書均生於二十世紀初;有個別健在者,最年輕的兩個董橋和亦舒亦已年逾古稀。編者說這些信件不僅記錄了羅孚的人生歷程,也記載了一代文人和知識分子的心靈史。
羅海雷替筆者作一些導讀,他說從查良鏞寫給他父親羅孚的其中一封信,就可知查羅之間關係非同一般。查良鏞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創辦《明報》,報社設在彌敦道文遜大厦四樓一個單位,創報之初蓽路藍縷,資源非常缺乏,查先生唯有寫信向任職《大公報》的羅孚求助:「承勛兄(作者按:羅孚本名羅承勛):日前電話中談起的兩件事,想請你正式通知一下,以便前來麻煩。一、我們想來貴報資料室借些舊報,抄錄一些文章。借借還還,隨借隨還。二、晚上要向港聞課討些新聞,包括重要的澳門新聞。由我們記者向大公值班記者領教──弟 良鏞」。海雷說,這封信說明兩點:一、查良鏞和羅孚私交甚篤;二、粉碎了查良鏞離開《大公報》自立門戶後得罪左派的謠言,如果查良鏞得罪左派,當時左派喉舌報紙還敢借資源給《明報》嗎?查良鏞和左派鬧翻是後來的事,始於一九六二年大陸難民大逃港潮的新聞報道。羅海雷透露了一個小小的秘密:查良鏞一九四七年加入《大公報》工作,不久卻北上想進外交部當外交官,但不果,查返港想重回《大公報》卻被該報高層所阻,理由是《大公報》不是你要來就來、要走就走的地方。羅孚當時已是《大公報》姊妹報《新晚報》的總編輯,他便安排查良鏞到《新晚報》工作,開始在報紙寫武俠小說,也因此成就了日後的武俠小說宗師金庸。多年來查良鏞和羅孚惺惺相惜,二O一二年《新晚報》舊人在北角酒樓替羅孚擺下九十二歲壽宴,查良鏞應邀出席坐在羅孚身旁賀壽,這是兩位相識超過半世紀的老朋友最後一次見面,兩年後羅孚去世。
江澤民老師斡旋救海星
羅海雷整理父親朋友書札之餘,也準備出版父親的日記,這批日記是羅孚被指間諜而遭監視居留北京十年所寫。被監視期間羅孚仍獲准出外訪友和在家會友,他把每天做過什麼、見過什麼人都寫進日記裏。海雷說父親在香港沒有寫日記習慣,在北京十年他要定期向監視他的負責人作報告,為防遺漏,他就把日常生活瑣事記下來。羅孚所記雖是瑣事,但日記裏也會出現他的詩作,羅孚心情好和心情差的時候會憑詩寄意,海雷把父親日記和朋友的書信對着來讀,可以看到不少弦外之音。
香港版的書札輯,其中一封是著名報人陸鏗寫給羅孚的信,暗示了羅孚長子羅海星的案件會有高人出面斡旋,這位高人竟是江澤民的老師顧毓琇(又名顧一樵)!江澤民早年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時上過顧毓琇的微積分課。一九九七年十月江澤民訪問美國時,特別到費城登門拜訪時年九十五歲的顧老師。話說回來,羅海星一九八九年因協助香港「黃雀行動」成功救助多名民運人士出國,但在營救王軍濤時失手被捕,被判入獄五年。陸鏗一九九一年二月九日去信給仍「軟禁」在北京的羅孚,透露了羅孚的女兒海呂已見過顧毓琇(海呂當時正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陸鏗介紹她去見顧先生),而顧毓琇短期會訪問北京。陸鏗的信是這樣寫的:「承勛兄:我剛剛跟顧一樵先生通了電話,他告訴我海呂已去看了他。他已訂好四月廿一日自紐約飛北京的機票,留京時可能與兄見個面。我告訴他:『羅承勛是一位非常好的人。』他馬上說:『他的小姐(作者按:羅海呂)也非常好。』」
羅海雷說,父親收到陸鏗的信後很欣喜,馬上寫信給在香港的母親:「秀聖:海星的事按理可獲得從輕的處理,但事情有時也很難說,我們只有等待好的,準備萬一出現不大好的結果。陸大聲(作者按:陸鏗)來信,提到顧老的事,說顧老讚你的女兒非常好,附原信,讀了可以高興一陣。四月他來時,少不了要去見見他,招待就大概用不着了。承勛 91.2.28」一九九一年四月顧毓琇夫婦到北京出席清華大學八十周年校慶,然後到中南海見江澤民夫婦。羅海雷說,顧毓琇離開中國後,羅家接連收到喜訊,首先,監視羅孚的管理人員特別請羅孚到昆侖酒店小房間吃飯,這是羅孚被軟禁八年來第一次,對方在席間暗示「大家努力」爭取羅海星減刑。據羅孚事後告訴海雷,所謂「大家努力」只是講得好聽一點而已,其實對方是示意當局已經決定減刑。不久,羅家便獲准到廣東懷集監獄探望羅海星;另一方面,監管單位亦決定安排羅孚到內蒙古走一走。羅孚在九一年六月十四日寫給海雷的信中說:「父子兩代的事情都在好轉。」
每封信件背後的往事
羅海雷深信哥哥海星提早獲釋,是得到顧毓琇的協助、江澤民的批准。他說外界一直把羅海星的釋放全部歸功時任英國首相馬卓安,是不知道在馬卓安之前已有顧毓琇這位高人在背後發功。馬卓安一九九一年九月訪問北京,成為八九年六四事件後第一個官式訪華的西方國家領袖,旣然馬卓安提出要求釋放羅海星,北京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報答馬卓安破冰之旅。
羅海雷向筆者縷述上述幾封書信的前因後果,旨在分享他在整理父親書信過程時的收穫,他花了很多時間比對閱讀信件,才領悟到箇中奧妙。每封信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他也希望把羅孚朋友書札輯裏每一封信都加上註釋,但這個工程過於浩大,他只能盡量做。另外,他也注意到寫信人的私隱問題,他盡可能把準備刊出的書信通知寫信人或他們的後人,徵求他們的同意,但總會有人不高興。
(標題為編輯所擬,原題:羅孚書信解密)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畢業。退休後研究歷史,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
(《明報》二O一八年一月十五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