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從書影看香港文學
許定銘

《燕語》呢喃的力匡


力匡(1927~1991)是香港一九五O年代影響力很大的詩人。他是廣東人,原名鄭健柏,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一九五O年到香港,在各大報刊上發表新詩,深受年輕人歡迎,文藝青年爭相仿效,形成風氣,甚至有人稱那年代的詩歌為「力匡體」。力匡除了寫作,還當過《人人文學》和《海瀾》的編輯,大力扶植新人,對香港文壇貢獻甚力。

力匡的第一本詩集是《燕語》(香港人人出版社,1952),屬《人人文叢》之二,之一是黃思騁的小說《當春天再來的時候》。《燕語》是三十六開本,四十六首新詩分為《燕語》、《和平》和《幸福》三輯。研究者張詠梅在《北窗下呢喃的燕語》(香港自印本,1997)中,總結力匡早期的詩時,說他的「詩風温婉純淨,主題明朗,絕不晦澀」,還說他的詩作雖不算上乘,但在香港新詩史上,應佔有一席位置。

力匡一九五八年移居新加坡當教師、圖書館主任,直到退休、終老;但他念念不忘香港,一九八O年代還有新作及回憶文章寄回本港發表。他在香港出版的詩集還有《高原的牧鈴》(香港高原出版社,1955)。除新詩外,力匡還用筆名百木寫小說,出過《長夜》、《阿弘的童年》、《諸神的復活》和《聖城》;文集《北窗集》、《談詩創作》等書。

香港最暢銷的小說


徐速(1924~1981)是香港著名的作家,是「高原出版社」和《當代文藝》月刊的創辦人。他的著作甚多,最為人所知的是凡三十萬字的長篇小說《星星月亮太陽》,此書在一九六O年代由電懋公司改編成電影,菲律賓話劇團改編成話劇,香港電台改編為長篇廣播劇;一九八O年代又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甚受歡迎。《星星月亮太陽》初版於一九五三年,現在市面還有售,也不知印過多少次,據黃南翔一九九六年的資料顯示,已銷了超過五十萬冊,應該是香港最暢銷的文藝小說。如今大家所見的是一九六二年經修訂後的新版,書前附了〈自序〉、〈書成贅語〉、〈再版題記〉、〈四版小記〉、〈新版附記〉和〈本書主要人物表〉,是早期版本中最完善的一冊。

《星星月亮太陽》主要寫徐堅白、阿蘭、秋明和亞南,一男三女的戀愛故事。徐速把三位女性比擬為星星月亮太陽,故事又發生在抗戰時期,和姚雪垠的《春暖花開的時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九六O年代末,有某些報刊發表了攻擊性的文章,說《星星月亮太陽》是抄自《春暖花開的時候》的。徐速非常氣憤,隨即撰文反擊,還找來《春暖花開的時候》,由高原出版社於一九六九年重印出版,讓讀者們自己印証。想不到這本《春暖花開的時候》也賣個滿堂紅,成了「高原」的暢銷書之一。


《桂林底撤退》


廣東梅縣人黃藥眠(1903~1987)是現代著名的學者,他主要從事文藝理論、教育及美學研究,還有不少創作。黃藥眠早年留學日本,一九二七年加入「創造社」,在《創造週刊》及《流沙》等報刊上發表作品,出版詩集《黃花崗上》(創造社,1928)。戰時黃藥眠在重慶、成都、桂林及香港等地從事文化抗日工作,勝利後在香港住過好幾年,是「達德學院」創校者之一,在港出版過:《抒情小品》、《暗影》、《再見》、《論約瑟夫的外套》、《論走私主義哲學》……。

如今大家見到的《桂林底撤退》(香港群力書店,1947)是一首逾千行的長詩,共二十九章各具標題,寫桂林撤退的史詩,是黃藥眠的代表作。他在書名頁後有短詩〈獻詞〉:

我願意自己
變成一個巨大的豎琴
為千萬人的悲苦
而抒情!
明確地表達了此詩創作的目的。《桂林底撤退》一開始即指出桂林原本是幸福的搖籃,是無憂之城。然而,戰爭破壞了一切,原本生活在樂土的人民,為逃避戰禍而大逃亡:流離失所的難民,痛失兒女的父母,隻身求生的孤兒……,他們在饑餓、恐懼中忍痛逃離家園,種種人間的慘景,在黃藥眠細膩的筆下呻吟,構成了一幅黑暗、悲壯的畫卷,向侵略者提出了強烈的控訴!

的《熱帶詩抄》


《熱帶詩抄》扉頁及插圖


米軍(1922~)本名林紫,是馬來西亞出生的廣東普寧人。他對新詩很有興趣,一九四二年在桂林參與《詩創作》月刊的編輯工作,抗戰勝利後受當權派的壓迫,回到馬來西亞,在中學教書,課餘創作不少詩篇,最初結集的,是韓萌所編《赤道文藝叢書》中的《熱帶詩抄》(香港赤道出版社,1950)。

《熱帶詩抄》僅四十頁,收〈跳「瓏玲」〉、〈印度老人〉、〈巴生港口〉、〈夜車〉、〈不叫「多隆」〉、〈悲歌〉、〈告別〉、〈禮物〉和〈控訴〉等九首,都是他寫於一九四七至四九年的。這幾首詩中,最著名的是寫民族融和,齊跳馬來歌舞,尋求歡樂與愛戀的〈跳「瓏玲」〉,曾被編入馬來西亞中學的華文課本中。

米軍《熱帶詩抄》的詩篇充滿愛國熱誠,他往往在詩句中流露出流浪異國的詩人對祖國的嚮往。在〈巴生港口〉,他見到從北方俄國來的船隻,就想起了「失去自由與幸福的中國人民」;在〈告別〉和〈禮物〉裏,詩人時刻都想像著要告別南洋,回到祖國,歌唱着「中國呵,/我以我所有的一切,/獻給你!」

終於,米軍在一九四九年回國,為新中國獻出個人力量,創作了小說《戰癌記》,電影小說《藝海流芳》、《渡海追情》和回憶錄《重回馬來亞行跡》……。

東方文學叢刊


一九六O年代,香港友聯書報發行公司屬下新設的東方文學社,出過一批十餘種的《東方文學叢刊》。這批書在純創作方面有:郭良蕙《戀愛的悲喜劇》、梁園的《鬼湖的故事》、艾鳴的《淚湖》、趙之誠的《喜從天降》、童真的《黛綠的季節》、蔡文甫的《解凍的時候》、王晶心的《古樹春藤》、王潔心等的《美蓮姐姐》……。這套書有個特殊的現象:作者多為外地的作家,如郭良蕙、童真等來自台灣,梁園則是南洋作家。郭良蕙、童真、蔡文甫等當年已薄有名氣,應該可以贏得本地讀者,但,梁園、趙之誠和艾鳴等的書,銷量大概不會很好。


蔡文甫寫過十多本小說,後來還辦了「九歌出版社」,專門出版文學書,是著名的文化人。一九六O年代初,他常為香港的《文壇》、《中國學生周報》等報刊寫小說,《東方文學叢刊》中的《解凍的時候》(香港東方文學社,1963),是他第一部小說集,收《生命之歌》、《寂寞的世界》、《草帽、襪子與黃瓜》、《圓舞曲》……等十四個短篇。蔡文甫的小說着重心理描寫,刻劃細膩以外,還很着意把主人翁的幻想訴諸筆墨,使現實與想像的畫面,在文字上交織成片段,突顯了他和她內心的矛盾。在夏濟安主編的《文學雜誌》上發表的《小飯店裏的故事》、《放鳥記》和《解凍的時候》,是集中最出色的幾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