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陳進權:西西的《牛眼和我》

西西除了出版新作品,近年還把未曾結集的早期作品重新出版,如小説集《象是笨蛋》,散文集《試寫室》等,最新出版的是1960年代後期在《快報》發表的專欄《牛眼和我》,收錄散文148篇。(圖1)

《牛眼和我》能夠出版,幸得已故的張景熊先生(筆名小克,是《大拇指》第一代編輯)留下一份珍貴的剪報,沒有這批剪報,也就沒有這本書。這批剪報共146篇,可惜全部沒記下日期。樊善標先生在序言中説他在中大圖書館找得三份當年的《快報》有這個專欄,分別是1967.8.18〈問他們去〉、1967.9.7〈破衣服的芭鐸〉及1967.11.30〈杜魯福的烈火〉,但第三篇與小克的剪報重複,故此共得148篇(圖2)。除了這三篇知道日期外,樊先生根據1971.8.27《中國學生周報》轉載一篇〈獨行旅行客〉注明日期爲1968.7.5,因此共有四篇的日期確實可考,並由此肯定《牛眼和我》在1967.8至1968.7月之間見報。

早於2018年香港書展後,我在YouTube看到鄧小宇先生出席書展講座的錄影,鄧先生在講座中引述了西西在專欄《牛眼和我》一篇文章的片段,我當時即大爲驚訝,相信鄧先生一定存有該專欄的剪報。於是通過鄧先生博客《鄧小宇的站借問》與鄧先生聯絡,大膽地請鄧先生提供剪報的副本。鄧先生先發來幾篇,後來再發來幾篇,兩次共發給我11篇,以及幾篇在《新晚報》發表談電影的專欄剪報。可能鄧先生太忙,而且並非像小克的剪報合貼於一冊,因此需花時間找。鄧先生沒説剪存了多少篇,也沒説給我的是否剪存的全部。我把這些剪報發給何福仁先生,請他轉交給西西。2019年2月初,何先生說有老朋友交給他全份《牛眼和我》剪報146篇,我見已有全份剪報,就再沒打擾鄧先生。 昨天買到《牛眼和我》,馬上先看看序言及後記,並找出鄧先生的剪報與目錄對照,發覺書中僅有3篇與鄧先生的剪報相同,相信是與小克的剪報重複的,可惜其他8篇遺漏了。(希望沒有因老眼昏花看漏了)

何福仁在〈後記〉說:「小克沒記下日期,應是順序剪存,也不會剪漏了吧。確實的年月,還待有心人追跡考訂,大抵是一九六七至一九六八年之間……。」(圖3)如前述,樊善標在序言根據已知4篇有日期的文章推斷,該專欄在1967.8至1968.7之間見報,至於起訖日期及各篇具體日期,目前無法考得。根據樊先生找得的資料,該專欄起碼持續一年時間,目前收錄148篇+遺漏的8篇,約僅佔五分之二,還有五分之三未面世,缺少很多。

樊善標在序言中説:「『牛眼和我』的版頭由西西設計,剪報冊(指小克剪報)中共有十一個不同的版頭,每個版頭的篇數不同,但總是一個版頭結束後另一個版頭才開始。因此〈問他們去〉以類相從,排在同一版頭的最後(這個版頭只有兩篇,次序即使有錯也差不了多少)。〈破衣服的芭鐸〉的版頭爲剪報冊所無,姑且排在〈問他們去〉之後……。」(圖4)樊先生說:「〈問他們去〉的版頭只有兩篇」,因爲小克的剪報非完整,鄧小宇提供的剪報就有3篇也採用相同的版頭(圖5)。至於〈破衣服的芭鐸〉的版頭爲小克剪報冊所無,但又沒有收錄,可能從中大圖書館複製的圖像不清晰,故此沒收錄在書前的〈版頭插畫小輯〉内。

另4篇遺漏的

另外,目前見到《牛眼和我》的剪報,多屬橫矩形,書前〈版頭插畫小輯〉最後兩圖,原應屬曲尺形,爲便於排版及與前面圖形配合而併貼爲橫矩形。鄧小宇提供的11篇剪報,10篇也是橫矩形,但有一篇是唯一的竪矩形(暫未知小克剪報有無該版式),該篇使用的版頭與〈版頭插畫小輯〉最後一圖相同,但版式明顯不同(圖6)。鄧小宇剪報是上下兩欄均20行,每行均21個字;書前〈版頭插畫小輯〉一篇則是上欄27行,下欄11行,因此原是曲尺形。

由此估計,每個版頭使用時間約一個月(已見版頭11個,加上〈破衣服的芭鐸〉,共12個),版式起碼有三種,即橫矩形、竪矩形及曲尺形。

附1:鄧小宇先生2018年出席香港書展講座引述西西在《牛眼和我》文章片段,約48分鐘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LJ6dF5nzY

附2:鄧小宇先生《鄧小宇的站借問》有幾篇文字版《牛眼和我》,並配上該年代的圖片。→〈文字世界〉→〈其他作者系列〉
http://www.dengxiaoyu.net/words.asp

Chan Tsun Kuen臉書2021年8月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