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許定銘:書事雜碎之四

神仙‧老虎‧狗

天地版《曹聚仁卷》中有一篇〈神仙‧老虎‧狗前記〉,說是近期新發現的曹氏舊稿,文章是該書的代序,副題為「一個下級軍官的生活實錄」。

這篇約千字的雜文,先慨歎我國早期沒有徵兵制,很多年輕人因「好男不當兵」的觀念而不上前線打仗,以致上陣殺敵的軍人多是不學無術的老粗;到創辦了「黃埔軍校」,軍人才達到「文化」與「武化」的結合。並說他自己抗戰八年中,多次在前線採訪,經常與中下級軍官來往,對他們的實際生活非常了解,特意為黃埔出身,在戰場上轉戰多年的軍官李鯈底回憶錄寫前記。

我會特別留意這篇短文,是因為我曾與《神仙‧老虎‧狗》(正氣書局,1946)擦身而過,卻失諸交臂:

一九九O年代後期,一次從加拿大返港,到某藏書家家裏看書,他特意容許我從架上選購十種書,說是作為我遠道而來的禮物。年代久遠,當年買了甚麼已記不起了,只記得有好幾冊一九四O年代杭約赫、王辛笛他們辦的《詩創造》;至於《神仙‧老虎‧狗》,因為書名獨特,跟一九六一年邵氏電影公司的名片,陳厚、范麗、林黛、胡金銓等主演的喜劇同名而隨意翻翻,見有曹聚仁的序,卻不知李鯈是誰,沒買!

《曹聚仁卷》的編者曹臻,是曹聚仁的孫女,她在該書的導讀〈讀懂曹聚仁的香港二十年〉中說,《神仙‧老虎‧狗》的作者李鯈是曹聚仁的四弟曹藝(曹聚義),她們家人一直都知道他曾寫過這本書,但家中卻未見有存,如今手上的,是去年才從舊書網站上購得的珍寶。

曹藝(1909~2000)黃埔軍校六期炮科畢業,官至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在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學習時開始從事創作,在《芒種》、《太白》、《論語》等期刊發表作品,並協助曹聚仁編《濤聲》週刊。戰時曹藝曾參加過長城保衛戰、河北山西的總退卻中多次血戰,並率部隊遠征印緬抗日,被史迪威親薦晉階少將軍銜。曹聚仁說他的回憶錄《神仙‧老虎‧狗》「乃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實錄,有別於文人的無病呻吟」,據說他還有一部《征輪塵影錄》,可惜在文革中遭毀,未見。

至於「神仙‧老虎‧狗」,網上有很多解說,其中一段頗有趣,錄如下:

不打仗的時候,也不下操,遊遊逛逛,自由自在,沒人敢管,可不是賽如神仙?看見百姓,願殺就殺,願燒就燒,願搶就搶,見大姑娘小媳婦就摟到懷裏,她不肯就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可不比猛虎還兇?一旦打了敗仗,丟盔拋甲,落荒而逃,誰看見就趕,就打,可不是像夾着尾巴的狗一樣?

這是用來嘲諷並醜化舊日軍人的,不知李鯈的《神仙‧老虎‧狗》如何寫法,是否也如此?

──2015年7月
8月16日刊《大公報‧文學》

兩冊老《蕉風》


#82封底

詩人柏雄贈我兩冊老《蕉風》:一九五九年八月的第八十二期和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O三期,兩冊之間相距二十一個月,對多變的《蕉風》來說,它們難得的是:無論開度、頁數都不變,而且,都應該有附贈的中篇文叢,前者是黃思騁的《荒島行》,後者是端木紅的《賽納姑娘》,可惜都不見了。

對舊期刊我們不能要求過高,事隔五十多年重現的舊雜誌,你不可能奢望它「一期兩冊」能同時存在,就像我手邊現存的,一本王敬羲中篇小說《久違陽光的人》(新加坡蕉風出版社,一九六四),即是當年《蕉風》所附出的單行本,薄薄的,僅三十頁,約二萬字。和前邊的兩冊老《蕉風》相反,它是只有附刊而不見雜誌。從一九五九年八月的第八十二期《蕉風》起,至一九六四年的附刊《久違陽光的人》止,其間的附刊已有四五十種,相當可觀;何況實際數目應不止此,這些期刊及附刊小說,當是星馬華文文學史上一份重要的史料!

這兩冊老《蕉風》沒署編者姓名,都是十六開本,連封面底共二十四頁,每期可發小說、散文及新詩約十餘篇,最奇怪的是竟甚多港台作家的作品,兩冊共三十二篇文章中,屬香港作家的有:王敬羲的小說〈接受施捨的人〉和〈客來前後〉;散文及雜文有羽軍的〈話說雜文〉、桑白的〈秋的留痕〉、徐速的〈人情味〉;新詩則有柏雄的〈寂寞〉和〈黄昏〉、周喚的〈一瞬〉和葉維廉翻譯艾略特的〈荒原〉,所佔份量不輕。台灣方面則有王平陵、朱西寧、蔡文甫、楚戈、瘂弦等的作品,薄薄的一冊,內容卻是沉甸甸的。

柏雄說,如果不是有他的詩作,雜誌不會保留那麼多年。編輯還在〈編者的話〉中特別讚許〈黄昏〉,說是「一首很能發人幽思」的好詩,可見當時的編者很重視柏雄的詩作,難怪他一直給《蕉風》寫詩,直寫到一九六O年代末。

柏雄還說:「我之所以投稿《蕉風》,是黃崖約稿的。」

我曾寫過一篇〈黃崖革新的《蕉風》〉,說:

《蕉風》出至一九六四年九月號的第一四三期,在黃崖主編期間革新,並移至香港印刷,每期擴展至七十六頁,能刊近十五萬字,成為大型的文藝期刊。我藏有革新之第一四三期至一九六七年三月之第一七三期的《蕉風》……。《蕉風》由第一七四期起,將改成小開度本,自然又得調整、改革。故此,我所藏的《蕉風》,可視為黃崖革新版中的一個單元,因黃崖自改為小開本後不久,即不再主編,改由劉戈編輯了。

當時我以為黃崖之主編《蕉風》,是由第一四三期開始的,事實不然,由這兩冊老《蕉風》看來,原來之前幾十期沒註明編者的,也可能是黃崖主編的。

《蕉風》是星馬出版的長壽文藝期刊,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日於新加坡創刊,初期是以小型的半月刊姿態出現,由方天主編。一九五七年,馬來西亞獨立後,《蕉風》遷移至吉隆坡出版。一九九九年,《蕉風》出版第四八八期後宣布停刊,至二OO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在南方學院馬華文學館的接管及籌備近一年後,《蕉風》正式復刊,以嶄新的風貌及扎實的文學內容呈現,據說如今還在出版,已出至五百多期。

曾主編《蕉風》的姚拓、黃思騁和黃崖,都是先在香港任友聯出版社文藝報刊的編輯,後來才移至星馬任文藝編輯的,他們與香港的青年作者相熟,向他們約稿是順理成章的事,此所以在他們主編期間,發表了不少香港年輕作者的作品,「《蕉風》和香港青年作者」關係密切,是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

──2015年8月
26日刊《大公報‧大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