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回味香港文壇半世紀甜酸苦辣 藏書家鄭明仁:舊書創造了拍賣奇跡


人稱「老總」的資深傳媒人鄭明仁藏書半世紀,在他開設的「老總書房」中,筆者想不到的找得到,想得到的卻得不到:一套舊書,市場價值可高達數十萬;又有近乎絕版的週刊,但老總自有一套割愛的準則。舊書何價?在鄭明仁的新作《香港文壇回味錄》中,親自告訴大家。

《揚眉女子》創造拍書群奇跡 舊書身價幾級跳

今年7月,天地圖書出版鄭明仁新作《香港文壇回味錄》,藉著資深藏家的眼光,品味香港舊日文化足跡。鄭明仁與不少名家交好,在書房不經意翻開一本書,內頁可能都有作者手書,如金庸、董橋、淮遠等。談起舊書「身價」,鄭明仁笑稱很多人小時候看金庸小說,但是讀後便丟掉,或者給家裡人「攝灶罅」、「攝櫈腳」,殊不知現在一套品質好的金庸舊書價值不菲。他以一套一百一十本的《神雕俠侶》為例,原來其市場價值已達十多萬,最高峰可達二十萬,而且很難遇到。

疫情期間,拍賣群在舊書圈冒起,似乎令書價再一步衝高。以鄭明仁的話來說:「現在每晚9點大家便緊張地守在手機前,慢一秒便不要怪自己走寶。」他在《香港文壇回味錄》中介紹此「bid書現象」的來龍去脈:

「香港舊書的炒賣活動早已有之,以前是私底下進行,直至2009年蘇賡哲博士主理的新亞書店第一屆舊書拍賣開始,炒賣才變得公開化。蘇博士原意是開設一個公開平台讓愛書人以合理價錢覓得好書,但市場力量決定了每本書的價錢,多人爭奪的拍賣品價錢自然會給扯高。」

「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各行各業受影響,舊書買賣也無可避免陷入困境,然而天無絕人之路,舊書市場最近走出一條生路,城中幾位書商各自開設了網上拍賣群組,晚晚有書拍,引致本地愛書人深夜難眠,也出現不少啼笑皆非的現象。」
黃碧雲的《揚眉女子》在拍書群組創出高價,成為一時佳話 圖:橙新聞

鄭明仁是舊書拍賣群的活躍分子,他拿出一本黃碧雲的《揚眉女子》,細說其身價如何幾級跳。

「八十年代,黃碧雲的《揚眉女子》還沒有什麼人留意,只賣二十元一本。兩年前它的身價越來越高,先是書房向熟客開價兩三千,到了2020年,被賣到了四千多。該年冬至前夕,本書被放上拍書群拍賣,被競投至六千五百元。及後買家轉手給內地人,九千元。好了,這樣大家便知道下次拍賣的起點了,最後真的有一本《揚眉女子》賣到了一萬元。」

《揚眉女子》創造的炒賣奇跡,當然只是「之一」。拍書群的興起,令書癡鄭明仁都不禁慨歎:「你找不到書,今次遺憾,可能下次會得到。有些人每晚有遺憾,但也有些人每晚都有得著,這就是買賣舊書的樂趣了。」

這種樂趣,會否令書價越飆越高?「拍賣群組一定會推高價錢,問題是如果你不推高一些,大家就不拿書出來,你有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這些書了。」鄭明仁道。

2019年11月,鄭明仁開設「老總書房」,以書會友 圖:橙新聞

買舊書為彌補遺憾 無價捐出四百多期《香港電視》

拍書群令鄭明仁有另一個發現:原來舊書也有很多後生仔競爭。「很高興有年輕人加入。很多人以為年輕人不看書,其實香港有很多大學生和新力軍不斷在找書,這些新力軍多數是年輕的專業人士,他們很願意花錢,和我們這些『老嘢』爭書。」年輕人何以熱衷舊書?鄭明仁認為,當中不少人確是為了收藏,尤其近年舊文化備受重視,追捧者眾多。

時光倒流半世紀,讀中學的鄭明仁已被書吸引。書中一篇〈半世紀獵書小記〉,自述他讀書時已流連港九各地書店,但因為零用錢不多,打書釘時常要跟老闆「過招」。友聯、寰球、新亞、文藝、集成……這些現時港人大多不知道的書店,是六七十年代人的集體回憶。

「很多人問,為什麼你要買回以前那些書?因為這是在彌補一個遺憾,那時候想買,但是沒錢買,後來有錢了就買回來,但是也不容易買到,畢竟是幾十年前的了。但是如果你這麼巧在舊書店看到,或在朋友家見到一本舊書,嘩!眼前一亮,以前那種找書的樂趣就回來了。」他說。

對鄭明仁而言,《香港文壇回味錄》全本都在談懷舊,談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香港的舊書文化及舊的刊物文化是怎樣的。書中「淘書趣談」、「報壇佳話」「掌故回味」三部分,從圖書談到報章雜誌、從報人談到名家,還有一些身份成謎的作者。當中有一篇老總特別推介,便是他與《尋覓張愛玲》作者吳邦謀破解張愛玲筆名逾半世紀之謎的歷程。事緣有人將《海底長征記》放上網拍賣,並聲稱譯者「愛珍即是愛玲也就是張愛玲」,鄭吳二人半信半疑,便沿著舊書、報刊及人脈等線索多方查證,最終證實了張愛玲確有筆名「愛珍」,《海底長征記》是她少有的非文學譯著。這個發現,為中國近代文學史添上重要的一筆。

假如沒有舊書及舊文獻,很多文化記憶可能會默默湮沒。擁書過萬,自有一份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有些書是無價的,鄭明仁不賣,寧願捐給機構做研究。幾年前他收到一整套《香港電視》(後期改名為《TVB周刊》),從1967年11月開始發行的第一期,直到四百多期,記錄了香港電視黃金十年的大小事,如李小龍曾在《歡樂今宵》表演功夫等鮮為人知的資料。鄭明仁說:「這套週刊是很有價值的,但我個人不想擁有它,有人想要我也不賣。三年前老總書房開幕那天,我請中大派人來接收它,做流行文化研究,現在這套週刊就在中大圖書館。」是否藏書理念之一?「清高一點可以這樣說,書最好能讓外面更多人接觸,獨享是沒有意思的。」
三年前老總書房開幕,鄭明仁向中文大學捐出一整套《香港電視》(鄭明仁供圖)

鄭明仁笑言自己是舊派作風,有時看到好文章,都要剪下來、印出來細細閱讀,老總書房門口貼滿的專欄剪報便是一例。正因這些「舊文字」,讓並非生於六七十年代的筆者得知以前有麻甩男作家扮中環女OL寫專欄,甚至有讀者送花求愛,的確勁爆;又如上世紀香港有過香艷的「廟街文學」、《老夫子》中的陳小姐原來真有其人……《香港文壇回味錄》以「回味」一詞提味,掌勺的鄭明仁說:「回味,即是味道之中有酸甜苦辣,還有懷舊的味道。」

《香港文壇回味錄》

作者:鄭明仁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編輯:Nico
拍攝:Zita
剪輯:Zita
設計:Man Man

《橙新聞》2022年12月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