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許定銘:關於午言的《香港小事》


首先感謝幾位讀友問及《香港小事》的來龍去脈,勾起我一段逝去歲月的回憶:

好像是一九八一年吧,我在灣仔開的二樓書店因租約到期,被迫結束營業,多年的心血就以廉價賣給收買佬,用兩輛大貨車運走了。劉以鬯先生對我說:「不開書店,該沒那麼忙了吧,替我寫個專欄?」

於是我用午言做筆名,在《快報》的「快趣」版,每天寫三百多字的《香港小事》,以趣味為主,寫社會的百態。那年代因我兼職多,生活面廣闊,經常接觸到社會各階層,內容自然豐富多釆。真想不到自己居然很有韌力,一寫就寫了八年,版頭也換了好幾次,及一九八八年初,劉先生離開《快報》,編輯要我繼續寫,但寫了一段日子,意興闌珊,最後一篇是發表於是年四月十五日的〈一切是剛起步〉,八年前後共填了二千多段,深受讀者歡迎,獲投書嘉許、鼓勵及研討者不少,在此得再一次感謝劉先生給我磨筆的機會。

那年代我住在九龍洗衣街伊麗沙伯中學對面的十一樓,從書枱上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直穿到九龍城去,視野廣闊,靈感似泉湧,三百多字連標題,差不多填滿一張原稿紙,下筆總可以一下子就寫幾段,當年沒有傳真機,更不會有電腦,爬完了格子,匆匆入信封,寫地址,貼郵票寄到鰂魚涌去。

後來我搬到港島天后去,在商場重開書店,《香港小事》就在一面看鋪一面爬格子進行,填滿了若干段,即請老妻代為看店,把稿子摺到褲袋去,匆匆忙忙的趕去搭電車……那段日子飄得太遠了,是三十多年前的舊事哩!

在本文的前邊,我說《香港小事》「好像是一九八一年」開始的,是因為我記不清正確的年份。過去我寫稿,發表後多有剪存,二千多段的《香港小事》共貼了四本硬皮單行本,想不到請人帶去影印時出了事,回來後只有三本,最前的一本失去了,剩下的三本,是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開始的,前面應該有一兩百篇丟失了,且讓我發發春秋大夢,會不會有人正好拾到我那本剪貼簿?也或者有人剛好剪存了那年代的《香港小事》……。

二OO二年是我爬格子滿四十周年,我寫稿改用電腦了,作為紀念,我編選了一本小說散文集《爬格子年代雜碎》(香港創作企業,2002),除了〈魔鬼與天使〉、〈明姨〉、〈多倫多的無心約會〉等幾篇外,其餘的都是《香港小事》內的原稿。

重讀《香港小事》,我把那些時代感強的、過時的都不要,只選了一兩百篇趣味特濃,感受特深,即使二十多年後重讀,仍不會悶死人的,希望仍值得一看。有些原來是分成幾天刊出的,就趁這個機會合成一篇,連成一氣。重刊時我只修訂了手民之誤,甚麼也沒改,完全是一九八O年代的汁和味,留下的是當年的社會剪影。

最近心情比較複雜,不太想寫新稿,便整理一下《香港小事》,在網上重刊,網上讀者與《爬格子年代雜碎》紙版讀者,或當年在報上連載時的讀者應該很不同吧,別怪我炒冷飯!

──2015年7日17日

(馬吉按:許定銘〈香港小事〉會在《許定銘文集》陸續刊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