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絕後的《大人》和《大成》
何家幹(學者、藏書家)
我收藏的書大約不到一萬冊,許多書都不會仔細研讀,通常只看看介紹,或者用來查點資料,認真看過的應該不到十分之一。期刊雜誌,一般是看完了就扔。這中間也有例外的,那就是香港的兩種雜誌《大人》和《大成》,不僅想方設法要配齊它們,還會經常反復翻閱。這兩份雜誌摞起來有一人多高,不斷地抽閱,打亂,再整理,不嫌殫煩,這在我的閱讀習慣上,實在是不多見的。一直想對這兩份雜誌做點介紹,一是沒有時間,二是工作量太大,遲遲下不了手,為使明珠不至投暗而任其淹沒,決定還是勉為其難做點簡單的梳理。
我收藏了全部的42期《大人》和221期《大成》,收藏頗有戲劇性。在香港和澳門的舊書店裏,經常可以買到這兩種雜誌的零本,開始沒有重視,總是隨買隨看隨手送人,前後送出去的零本應該不下100本。2004年夏天有次在澳門閒逛,到一家雜貨店買水,一眼瞥見地上一大堆舊雜誌,其中就有全部的《大人》。老闆蠻有意思,每本8元,但把裏面的精美插頁取下,另賣3元,但無論如何,這個價格已經是便宜得不可思議。我收齊《大人》後,再買到《大成》就不再送人,三年多的時間聚集了兩百多期,成績也很可觀。以前,從沒有收齊哪份雜誌的想法,但《大成》不同,比如想看高伯雨先生的抗戰前在上海中國銀行過優遊歲月的日記連載,可中間正好脫刊,那是非常非常鬱悶的事。
《大人》雜誌創刊於1970年5月,1973年10月停刊,前後出了42期,刊物上沒寫停刊的原因。《大成》緊接着《大人》,於1973年12月創刊,也沒有發刊詞,但這兩份雜誌間的承繼關係一看可知,主編都是沈葦窗一人,刊物的風格也完全一樣。兩本刊物的封面字是集譚延闓的法書,英文譯名是Panorama Magazine(按:Panorama Magazine是《大成》的英文名,《大人》一直沒有用英文名,到後期才登出版社的英文名,叫The Chancellor Publishing company。見以下水橫舟留言),顛倒後和現在《萬象》雜誌一樣,出自吳嘉棠。《大人》比《大成》要豪華得多,每期120頁,內頁和封底為名家畫作、法書或手跡,用紙為重磅新聞,樸素大方。《大成》只有80頁,封面和內頁的紙張都較差,封底多為書店或畫店的廣告,兩本雜誌放在一起,《大成》寒磣立現。
《大人》和《大成》創刊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彼時大陸期刊是一片空白,香港的藝文掌故類的期刊倒有不少,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春秋》和《掌故》,在台灣有《傳記文學》,但這些雜誌的內容和水準是無法與上述兩種雜誌比肩的。
《大人》和《大成》的初創,有一個非常豪華的撰稿人隊伍,這些人大多是大陸鼎革後,流寓在香港和台灣的南下文人、名流和藝術家,這兩份雜誌給這些人提供了一個發表文章的重要平台,刊載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章和重要的第一手史料。1980年以後,開始有一批大陸的作家和藝術家加入,但隨着老一輩撰稿人的紛紛辭世,稿件的品質和珍稀程度都不及以前。1995年主編沈葦窗辭世後,前後長達25年之久的雜誌也走到了盡頭,於同年停刊,《大人》和《大成》加起來一共出了304期。
這兩份雜誌主要登載文史藝術方面的文章,但內容則不完全限於這些,品類很複雜。以下就按撰稿人的類別(僅限海外撰稿人,大陸的不細分)和文章所屬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來看這兩份刊物內容是如何的豐瞻。這樣的排比會有很多的交叉,只能取個大概,對於名氣不大或不熟悉的人(按我的標準)從畧:
政治:孫科,何應欽,張群,陳立夫,蔣經國,蔣緯國,李璜,左舜生,雷嘯岑(馬五先生),顧維均,潘公展,楊森,程滄波,葉公超,阮毅成,嚴家淦,俞大維,朱子家,丁望等。
重要文章有:孫科回憶孫中山的「北上與侍疾」;李璜的民國政壇和政要的回憶錄;朱子家的汪偽政權的回憶:如梁鴻志獄中的遺書與遺詩,陳公博臨死之言和逃亡日本的真相;何應欽對「何梅協定」的辯誣;雷嘯岑的政海人物面面觀;趙世洵的東北與蘇餓問題連載;丁望的「文革」時事分析;回憶抗戰,內戰和民國政壇人物及將領,如凇滬會戰,回憶蔣百里、余漢謀等。
名流:吳稚暉,李石曾,王雲五,于斌,陳存仁,孫德成,羅家倫,蔣碧薇,陳香梅等。
重要的文章有:吳稚暉回憶對孫中山,故宮博物院清查的經過;民國名人掌故,如「章士釗與杜月笙」等;陳存仁在刊物的早期發表的文章最多,上天下地,無所不寫,《銀元、抗戰、勝利時代的生活史》連載了很多期。他寫的東西,大多如茶店說書,玄得很。比如,他竭力要證明徐福東渡日本,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和衛大法師堪稱同志。
學人:錢穆,沈燕謀,蔣復璁,唐君毅,羅香林,林熙(高伯雨,高貞白),黎東方,楊亮功,潘重規,宋淇(林以亮),逯耀東,沈雲龍,吳相湘,周棄子,秦孝儀,劉太希,何浩天,俞大綱,那志良,王世昭,蘇精,陳封雄,唐德剛,千家駒等。
重要的文章有:沈燕謀的《南村日記》的連載,記敍很多南來文人的交遊和新亞書院初創的早期史料;潘重規、宋淇的《紅樓夢》研究;蔣復璁和蘇精的關於台灣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及抗戰搶救善本書的回憶;劉太希民國學人的記述;高伯雨以林熙的筆名發表的隨筆數量最多,差不多每期都有,直到他1992年辭世。作者出身潮汕大家,交遊廣闊,所記的內容非常豐富:晚清民國掌故,民初海外留學生團體,家族商業在香港的興衰,廣州西關大屋的變遷,抗戰前日記裏的上海和戰時日記裏的香港的文人眾生相。高氏既是學人又是才人,寫出的東西有依據有才情,非常耐看。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在北京事件後,突然一改不溫不火的行為風格,寫了篇金剛怒目式的文章,〈華表猶在當權狂〉。
作家、詩人:包天笑,林語堂,趙叔雍,曾克耑,梁實秋,易君左,蘇雪林,梁寒操,臺靜農,徐訏,姚克,胡蘭成,謝冰瑩,吳魯芹,唐魯孫,夏元瑜,李猷,宋訓倫,潘受,祝秀俠,趙聰,南宮搏,程靖宇,成仲恩(鮑耀明),胡士方,琦君,思果,高陽,白先勇,徐速,古龍,倪匡,李敖,林太乙,林文月等。
這些文人寫的題材比較雜,主要為隨筆,詩詞和回憶。重要的文章有:趙叔雍、宋訓倫等的詩詞評論(宋為詞人,董浩雲的秘書,與董建華家族關係密切);臺靜農的散文;易君左的詩和遊記;蘇雪林等對文人的回憶,如回憶晚年的陳西瀅和淩叔華;唐魯孫、夏元瑜舊京風俗的記述;程靖宇、成仲恩等對周作人晚年生活的系列文章;古龍談武俠小說等。
記者編輯:金雄白(朱子家),胡憨珠,陳紀瀅,薛慧山,胡健中,曾虛白,賈訥夫,圓慧,惲如辛,戎馬書生(筆名),特級校對(筆名),江果士,文道載,黃天才,林慰君,文廣生,張志韓等。
重要文章有:金雄白記者生涯五十年系列連載,《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報界情形;胡憨珠的申報與史量才;圓慧、特級校對關於抗戰時期的報導追憶;林慰君回憶其父林白水;對民國名報人的回憶等。
藝術,包括繪畫,戲劇,曲藝,電影和流行歌曲:張大千,溥心畬,林風眠,朱省齋,黃君璧,郎靜山,王壯為,趙少昂,莊嚴,鮑少游,王己千,陳定山,李北濤,沈葦窗,李霖燦,蔣彝,傅申,周士心,江兆申,喻致貞,丁衍庸,張佛千,張目寒,吳俊升,劉國松,齊如山,孟令輝(孟小冬),周志輔,齊崧,陳蝶衣,屠光啟,章遏雲,新馬師曾,郭小莊,盧燕,無聞老人(筆名),芝翁(筆名),燕京散人(筆名)等。
重要的文章有:張大千關於敦煌的記述以及張大千粉絲對其藝術活動的連續報導;朱省齋的畫人畫事系列;陳定山回憶陳小翠;名畫家的創作談;齊如山的國劇談,孟令輝的回憶余叔岩;周志輔的幾禮居談劇系列;陳非儂的《粵劇六十年》系列;新馬師曾的回憶;陳紀瀅的《齊白石與梅蘭芳》連載;民國四大名旦和不同劇種着名演員的介紹;陳蝶衣等關於民國和香港的電影流行歌曲的文章等。
雜家及其他:韋千里,老吉(筆名),羅光,伍宜孫,沈惠蒼,盛毓度,胡美琦,韓菁清等。
此類文章比例很小,登載的內容卻是五花八門:術數神卦,民間百戲,醫術,圍棋,美食,跑馬等等。主要的文章有:韋千里對名人的判命;老吉的馬場三十年回憶;沈惠蒼連載的《食德新譜》;伍宜孫的《盆景藝術》;胡美琦等對大師夫君行藏的追憶等。
1980年後,大陸的作家和藝術家開始登陸《大成》,主要的撰稿人有:鄭逸梅,謝稚柳,錢君匋,王個移,黃苗子,周鍊霞,林北麗,魏紹昌,許姬傳,周汝昌,許寅,汪曾祺,張鐵錚,徐城北,劉喜奎,侯喜瑞,張允和,葉淺予,俞正飛,小翠花,王映霞,梁穀音等。撰寫的文章內地後來大多能見到,這裏不再具述,這中間撰稿最多的竟然是王映霞──更奇怪的是,不知編者是不是刻意的惡作劇,總是把她的文章和回憶許君紹隸的文章排在一起,不知道王看了這樣的排列是何種感覺。以前有人看了王映霞寫的《我與郁達夫》後曾說,王有自知之明,就不該出來辯誣,這話實在是很有道理。
《大人》和《大成》還轉載了一些名家的作品,主要是為了配合刊物內容的需要。比如封面選吳湖帆的畫,就會轉載他的文章;刊載知堂的印譜,就相應登一篇知堂早年相關的舊文;回憶名人,會找同時代的其他人的記述做佐證。轉載的都是沉埋已久,不易見到的有價值的資料和文章,這羣作者計有:馬君武,周作人,柳亞子,成舍我,俞平伯,葉恭綽,吳湖帆,齊白石,陳巨來,錢化佛,徐卓呆,范煙橋,曹聚仁,張恨水,梅蘭芳,張次溪,周信芳,周越然,陸丹林,張蔥玉,侯寶林,陸小曼,張競生,金少山,袁世海,白雲生,李萬春,言慧珠,張君秋,金受申等。
編者經常有意識地在幾期連續刊載同一個人物專題,其中有章士釗,林白水,梁鴻志,周作人,余叔岩,梅蘭芳,郁達夫,張競生,陸小曼等。除了文章外,還刊登專題人物的畫作或手跡。比如梁鴻志遺書的全文手跡,一代才人林長民書寫的楹聯,林白水收藏的着名的硯台“生春紅”的圖片,章士釗晚年南遊香港的詩作等。
關於周作人,登載了不少篇文章,撰寫者也不同:知堂的書信和印譜(鮑耀明),周作人與八道晚(張鐵錚),周作人的兒童雜事詩(竹坡),程靖宇胡士方等人的文章等。此外,連載一個作者的系列專題,也是刊物的一個重要特色,比如金雄白、陳紀瀅等人的這些文章,最後都形成了專書。
這兩份雜誌的裝幀都比較樸素,幾無廣告,尤其是《大人》,封面和內頁選用的全是名家或名流的畫作和法書。畫家有齊白石、吳湖帆、黃賓虹、張大千、溥心畬、傅抱石、關良、陳定山、黃君璧、吳作人、李可染、周鍊霞、梅蘭芳、宋美齡等。從第三期開始,每期都有四開彩色精印的銅板名家畫作或法書的插頁,精美絕倫。這些插頁除已列的上述部分畫家外,古人裏計有:邊壽民的蘆雁,新羅山人、虛谷的花鳥,沈石田、陸廉夫、吳伯滔、金拱北的山水,鄧石如、劉石庵、王文治的法書等。這些收藏,都由「定齋」提供,「定齋」是誰,還沒查到相關資料。
《大成》創刊後,封面多選用張大千的畫,這其中主要原因是刊物得到張大千的書畫資助,需要替他搖旗呐喊耳。大千固然一代名家,畫也出色,但差不多每期封面都是他老人家的畫,連看幾年,也難免覺得有點膩。八十年代末,大千老去,封面開始選用別的名家畫作。
《大人》和《大成》的政治傾向比較偏右,早期的撰稿人也多為親台灣的國民黨文人和香港的自由知識份子。和《春秋》等文史雜誌不同,這兩份雜誌的撰稿人都用真名,只寥寥幾個人用的是筆名。因為刊物的內容大多是關於文史、掌故和藝術,自然淡化了其中的政治傾向。偶有登載回憶政壇和政治人物的文章,才會顯現極右派的反共立場。這中間的代表是馬五先生的政海人物回憶,青年黨黨魁之一李璜回憶早年共產黨領袖的文章。
刊物有一欄「大成小語」,是對中港台三地的時事進行點評。欄目用金石名家陳風子的篆刻為標題,點評人為「上官大夫」和「王好比」,實際其人就是時稱才子的呂大呂也。這個欄目對港台的時事的點評比較客氣,對大陸,則比較尖刻,尤其是在當時看來。不過其時正是中國「文革」結束的前後,可以借題發揮的東西太多,給才子奉送了很多很好的題材。看這個欄目,很容易想到時下的陶傑之流,不同的大概就是同被目為才子,今蟹不如舊蟹多矣。
社長和編者沈葦窗先生的背景不詳細,《大成》的內頁上經常有他和張大千等港台名流的照片,很海派,大概是上海人。他很能拉稿,有時為了得到名家的稿不惜在雜誌上刊發預告,先斬後奏。他偶爾也操刀上陣,寫「葦窗談藝錄」等。沈酷愛戲曲,來香港前曾編過《半月戲劇》,對舊劇瞭解很深,和演員關係很好,能票戲。此君交遊廣闊,在電影戲劇和文化界都相當吃得開,與海內外文化人多有交往,故雜誌能彙集如此多的名流大家。《大成》雜誌除得到張大千的資助外,另一個重要的贊助商是「蘇浙旅港同鄉會」,因為每期的《大成》都有該同鄉會活動的報導,諸如學校工廠開業,舉辦慈善活動,和雜誌完全不搭界。沈氏以一人之力,能維持這兩本雜誌達二十五年之久,出版逾300期,而刊物品質如此之高,這在中國的期刊史上大概是空前絕後的,其人對文化的傳播和貢獻不言而喻。
(原刊二OO八年七月十五日《南都網》)
《大人》第一至四十二期的封面圖(來源:布衣書局論壇,上載者邯鄲學步)
第一期:葉淺予大畫案。第二期:溥心畬尚有童心圖。第三期:周煉霞畫讀書樂。
第四期:張正宇畫蕭長華戲裝。第五期:關良畫五家坡。第六期:齊白石畫蟹。
第七期:羅兩峰畫寒山像。第八期:黃黑蠻人物。第九期:增福財神。
第十期:梅蘭芳畫梅。第十一期:齊白石畫偷閒圖。第十二期:張大千畫魚樂圖。
第十三期:張大千畫觀河圖。第十四期:齊白石畫何妨醉倒圖。第十五期:關良畫坐宮。
第十六期:梅蘭芳刺虎圖。第十七期:溥心畬畫長耳驢。第十八期:張善子畫泥虎。
第十九期:齊白石畫耳食圖。第二十期:關良畫烏龍院。第二十一期:齊白石畫老當益壯。
第二十二期:八大山人瓜鼠圖。第二十三期:黃賓虹畫春江水暖。第二十四期:吳作人畫熊貓。
第二十五期:吳昌碩畫壽長久圖。第二十六期:吳子深畫蘭。第二十七期:黃君璧畫松鶴圖。
第二十八期:蔣彝畫側目而視。第二十九期:齊白石畫雞雛。第三十期:溥心畬畫仕女。
第三十一期:張大千居士自畫像。第三十二期:黃賓虹人物畫稿。第三十三期:李可染畫春牛圖。
第三十四期:徐悲鴻畫日長如小年。第三十五期:齊白石畫爭王圖。第三十六期:黃君璧畫山水。
第三十七期:馬壽華畫竹石。第三十八期:齊白石贈徐悲鴻畫。第三十九期:張大千畫西瓜。
第四十期:陳定山畫山水。第四十一期:張大千畫鬥草圖。終刊號:黃君璧畫秋穫圖。
在另一個網站收到讀友EDMOND CHOI的回應:
回覆刪除您好!我叫mimichoi2005,是一個黃毛小子,在香港雅虎拍賣古董和錢幣,收藏[大人]共26期,[大成]共55期!我是一個基督徒,我分享的資料必須真確無誤,因我的言行要向上天交代!我想為[大人]資料補充: 首先,[大人]雜誌不是每一期均有120頁,第一期48頁;第二期56頁;第三期60頁;第五期68頁;第六期68頁;第七期68頁;第八期76頁;第九期80頁;第十一期80頁;第十四期84頁;第十七期104頁;第十八期108頁……!其次,有關何先生認為“精美插頁“的見解,在當年不被認同為精美,插圖和大人公司的廣告頁阻礙了讀者的閱讀興致,甚至認為插頁畫欺騙頁數,因為總編輯沈先生在第十四期刊登啟示,表示雜誌將會增加豐富內容至100頁,而保持只賣$1.不加價!但其實他增加的只是大人公司的廣告和插圖,例如: 第二十五期把1頁插圖算為8頁;在第三十五期加價至$2.;第三十九期104頁中17頁為廣告和插圖,不能保持100頁內容的承諾!
資料補充: 陳存仁博士在1978年七十歲大壽時,他的好朋友張大千居士送了一幅老如松柏畫給他賀壽,港督及各界名人雅士親臨祝賀,[大成]雜誌社的社長沈先生收集珍貴圖片和陳存仁博士的貢獻文章,印成[陳存仁博士七十華誕]紀念特刊,極其珍貴!我願大家一齊懷念他!
請問EDMOND CHOI 和mimichoi2005是否同一人?
刪除尾五段的周鏈霞應是周鍊霞
刪除Edmond Choi的留言該是轉載自我另一同名的網站,但那兒的文章都不見了(可能是我自己刪掉的),不能進一步查證Edmond Choi和mimichoi2005的關係。據估計,兩者該是同一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網名。
刪除您好,請問喜愛這類資訊的讀者或是收藏者,都會造訪哪些網站呢?謝謝。
回覆刪除文中有關此二本雜誌的英文名有誤,《大人》一直沒有用英文名的,到後期才登出版社的英文名,係The Chancellor Publishing company。而Panorama Magazine是《大成》的英文名,看看它們的目錄頁就知道,那位何生的介紹不夠仔細,沈葦窗那樣出名也不去查一下。
刪除王已千應是王己千,自己的己
刪除謝謝水橫舟的指正,有關錯誤的人名已改正,順帶還改正了其他的,如蔣復璁(原作蔣複聰)、臺靜農(原作台靜龍)等。
回覆刪除有關《大成》英文名的圖文資料,放在此網頁上--_http://wangyingzhong.blogspot.com/2018/07/
回覆刪除馬吉先生,
回覆刪除能考慮將收藏的"大人" "大成" 放網上與眾人分享嗎? 或放入Google Playstore 銷售。
孫承德
大人雜誌。當年在香港、大大百貨公司有售老板楊生同一人也。七十年代當時最大的貨埸,香港蘇浙人仕很團结,有蘇浙同鄉会聚餐。操曲論文。雅俗共聚。八十年代大地產商南丯为善無近名。開圖書館於灣仔。我在内熟络後買了一整套大成。因七十年代我己是讀者。同時報攤是有售的。滿足一下收藏癖好。可惜歲月摧残,現僅餘數册偶翻念舊。陳存仁那银元那書一直保存至今。你可以试试到灣仔蘭杜街南丯那圖書館找找看,應該有收t
回覆刪除穫的。😁
。
Unknown,请问阁下是否存有【黃強,1979】-《黃莫京將軍自述》,連載於香港《大成》雜誌,6月至9月號。能否分享?梁华棣 电话:852-90223720
刪除【黃強,1979】-《黃莫京將軍自述》,連載於香港《大成》雜誌,6月至9月號。阁下如存有,可否分享?梁华棣 电邮:wahtaileung@gmail. com
刪除有缘人見
回覆刪除你好
回覆刪除【黃強,1979】-《黃莫京將軍自述》,連載於香港《大成》雜誌,6月至9月號。请问阁下是否存有以上资料,可否分享?梁华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