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悼孫國楝

學者孫國楝
許定銘

本港著名歷史學家孫國棟以九十一高齡辭世,他居港數十年,畢生從事教育事業,春風化雨,貢獻甚大。

孫先生學者身份蓋過其一生的其他事業,事實上他也曾年輕過,文藝過,一九五O年代已是以身教服人的青年導師,僅以年前所撰短文兩則悼念先生!

(2013/8/2)

編輯孫慕稼

年逾九旬的孫國棟先生是本港著名的歷史學家,他是新亞書院早期的畢業生,是錢穆和唐君毅的高足,退休前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文學院院長,重要的著述多收進近年出版的《慕稼軒文存》中。較少人知道的,是他一九五O年代曾任雜誌編輯,編過期刊《六十年代》和《人生》,也是著名的青年導師,為年輕人指引前路的明燈,貢獻不少。

老式說法把一九五O年代稱為「六十年代」,而《六十年代》這本現時較罕見的綜合雜誌,實際上是出版於一九五二的,而我見過的三本《六十年代》,是一九五三及五四年的第四十二、四十三期和四十九期。從這三期看,知道它是本十六開,內文僅二十六頁的半月刊,編者署名孫慕稼,即是孫國棟的筆名。

《六十年代》封面上有一行黑體字排著「青年修養‧學習指導‧文藝創作‧綜合讀物」,充分顯示出它的內容。總數才二十六頁的一本綜合性雜誌,每期均挪出六至七頁作《學生園地》,可見孫慕稼是位有心人,銳意鼓勵年青人寫作。從這三期中,我讀到一些熟悉的名字:崑南、盧因、梓人 ……等。他們當時都是中學生,開始寫作不久,未知是否還記得這本雜誌?

我手邊的《六十年代》,是蔡浩泉生前送給吳萱人,再借給我看的。如非參與其事者,這樣的期刊恐怕難以留到六十年後!

(大公報二O一一年六月廿七日)

青年導師孫國棟

 

孫國棟一九五O年代在香港教書,編青年刊物,還寫過不少鼓勵年輕人發憤向上,追求積極人生的文章,署名孫慕稼,結集《強烈的生命》(香港華僑印書館,一九五五)。

《強烈的生命》是本三萬多字的小書,收九篇各自獨立的雜文。他在自序中說這些文章「企圖描寫與發掘的,都是一個光采而莊嚴的生命」,並以青年導師自居,覺得有責任挽救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的年輕人,希望此書能「給青年們一點精神的鼓舞」。《生死與人生》、《一顆跳動的心》、《兼愛與犧牲》、《赤裸裸的人生》和《屈原之死》五篇,透過蘇格拉底、王守仁、墨翟、莊子和屈原五位大家的所作所為,與年輕人探求生命的意義。其餘幾篇則是透過日常生活來討論學問與人生的價值。壓卷的《強烈的生命》更强調人要有莊嚴的人生目標,發掘生命所蘊蓄的力量,以磊落的胸襟,過有血有肉的生活,達到高遠的境界。觀乎孫國棟幾十年的經歷,確實走向這條康莊大道!

孫國棟年輕時這些文章,和當年寫《段老師的眼淚》(香港中國學生周報,一九五六)時的秋貞理(司馬長風)極為相似,內容都是青年導師式的勵志文章,只是「秋」比較柔,有文藝腔;「孫」則是思想性强,融合了乃師錢穆和唐君毅的專長,比「秋」更具積極意義。此所以他們雖是同代人,卻有不同發展。

(大公報二O一一年六月廿八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