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丁山
孫國棟教授於六月二十四日凌晨逝世,出殯儀式在八月四日早上舉行,出席儀式的門生故舊擠滿靈堂,孫先生家人及治喪委員會印刷了一本小冊子《春風化雨•憶念孫國棟教授》在靈堂派發。
孫先生是新亞研究所第一屆(1957)畢業生,專攻歷史,後來曾任新亞研究所所長,新亞研究所全體師生的輓聯云:
「南天振木鐸一生化雨頻霑每令愚頑成懿士孫先生的學生(歷史73),前新亞中學校長,現新亞中學校監屈啟秋的輓聯云:
耆舊哀凋零斯際楷模頓失空餘後學哭先生」
「鄉土危累熱血從戎異域橫戈衞社稷孫先生的六十年朋友及研究所同班同學唐端正教授輓聯:
國魂飄零潛心治史海隅奮筆發幽光」
「國難從戎征絕域男兒本色左丁山在新亞認識孫先生,但因為不是歷史系學生,對他的背景及來港前的歷史,所知不多。紀念孫先生的小冊子內有張學明,趙鍾維所寫一篇「孫國棟教授行誼述略」,始知孫先生祖籍廣東番禺,生於1922年10月9日,1944年在中央政治大學肆業時,響應國民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呼召,毅然從軍,攜一本辛棄疾詞選上路(按:因傾慕辛棄疾,故後來在港為文以孫慕稼為筆名,慕「稼軒詞」也),隸青年軍第201師,之後轉隸孫立人統領之新一軍,轉戰緬甸,抗戰後從新一軍退伍。1949年來港,1955年考入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之後一生與新亞結下不解緣。
錢門問道振斯文學者楷模」
余英時先生與孫先生在1952或1953年在「人生」雜誌社認識,後來因同出錢門,開始了學術交流,1973-1975年時余先生回港出任新亞書院院長,得孫先生全力襄助。余英時為文紀念,題曰:「儒家傳統新亞精神,敬悼孫國棟兄」,內有云:「賓四師說,『亭林論學宗旨,大要盡於兩語』」,這兩語便是「博學於文,行己有恥」。「明道是理論方面的事,自然要博學於文,救世是實踐方面的事,便須從行己有恥開始……新亞學訓第一條『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這條說的便是『學』、『行』並重,而明道救世,也恰好是新亞的原始精神所在……本於此義,我寫下了這副輓聯:博學於文行己有恥儒家傳統新亞精神。」
(蘋果日報二O一三年八月九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