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黃石的民俗研究

黃石的民俗研究(一)
阿朵朵(Ian)

這兩天翻了2月13日在慶雲買來的《黃石民俗學論集》,從序中得知他在中國民俗學界被遺忘了很久,其實他是與江紹原、顧頡剛、鍾敬文、婁子匡等一樣對中國民俗學的發展有大貢獻的人。對這種遺忘趙世瑜表示可能是因為他49年後定居香港之故。對他感興趣一是他亦是粵人;一是看趙世瑜的序,說他的研究是受了愛妻逝去的刺激;最重要的是看了裏面的一些文章,確實是寫的極好的。黃石的民俗研究側重婚姻,婦女,某個具體文化事象。

其中的《一篇表現婦女生活的古詩──鄭風〈溱洧〉》論證的極好,可見其對傳統文獻的解讀功力,又可見其對國外理論研究的熟稔,又可見其對「禮教吃人」的憎惡痛恨!這文提到《韓詩》「三月桃花水之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於溱、洧兩水之上,執蘭招魂,拂除不祥。」作者最後論證了《溱洧》中之士女並不是去約會行樂,而只是參加鄭國上巳節的一個活動,即臨水採香草沐浴以「拂除不祥」。作者還論證了暮春採蘭沐浴的活動是周以前很早就有的,只在「漢代後固定為三月上巳,魏以後定在三月三日,不復用巳,但是普通仍沿舊名,稱為上巳。」

這讓我想到「江漢好遊」。或許正是「江漢好遊」的早先含義,而漸後則發展出了襄陽「大堤景觀」。

我現在的一個假想是:在很早的時候,暮春三月於水邊採香草沐浴,這個習俗流傳很久,到後來興建了大堤,人們就只能在堤上活動。再後來由於這種活動可能解決某些社會矛盾(可以解決男女婚嫁?男女婚嫁不是只能媒妁而己嗎?),所以漸演化為後來的「大堤行樂」。

《詩經‧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另外他在《關於植物的神話傳說》一文的最後一段提到了一種研究取向:「一條研究中國神話傳說的途徑,就是一方面我們固然要到民間去,搜集口傳的材料,同時也得向故紙堆中,做一番勾沉考佚的工作。因為有許多故事,在民間早已絕響,而在古書裏仍舊沉潛幽默地保存着。但凡研究神話傳說,縱的研究──即歷史的研究──與橫的考察──即地域的調查兩種工夫,缺一不可。沒有做過勾沉與考佚兩種工作,光嚷着中國缺乏神話,那是懶人的說法,是很不對的。」

──說的多好呀!豈與嶺南學派的天生重「田野」有關?原來文獻+田野的研究取向自老早前就有的了!而原本給我的感覺,中國的歷史研究重視田野是自廈大傅衣淩一系而出,原來民國時這種研究思路已被黃石運用於民俗研究中。

另外還令我激動的是黃石也注意到了檳榔!在他的《苗人的跳月》中說到「狼人行聘,以檳榔蔞葉等為禮物,這種風俗,竟和廣東廣西民間現行的婚禮相同。「並提出:「是不是兩粵的漢人,模仿狼僮的風俗?抑或在種族上、或文化上,有同源的關係?這個問題是值得人類學者費一番工夫去考察的。」(《民俗學集鐫》1931版)。

檳榔問題也是我所關心的。目前我看到的資料確實可以堅強的支援他的「廣東廣西現行婚禮」也用檳榔蔞葉的認識。但至於是漢人模仿狼僮嗎?則未必。黃石之所以只提是漢人模仿狼僮,而不是狼僮模仿漢人,可能是受他所讀的人類學方面書籍的影響,因為似乎有這麼一個說法:現行的落後民族保有更久遠的習俗傳統。

我想如果對於一個全然封閉的,後來被發現的民族而言,這個說法當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對於史上一些民族可能發生的變化都不清楚就貿然的套之以通例,泛泛解釋,卻不是我願做的。因為我以為至少還有這樣一種可能,一個土著民族,它吸收了移民帶來的一種外來文化,這種文化由於也適合當地的自然社會環境,漸漸地深入到當地,後來由於外界受到的挑戰與刺激遠大於土著,所以易於變化而使移民失去了這種文化。而這種文化卻可以在土著中得到留衍。我對黃石的猜測有什麼更具體的例證說明,我只是從道理上說明了事實上我們應當注重另個的可能,但這些可能只能存在我的頭腦裏,只有通過切實的田野方能得到可能的解釋。

目前關於黃石去港後的情況仍不是很清楚,據高洪興後面《黃石著述年表》中20世紀30年代後的作品只有:

文章篇目

關於「刀客」郭堅其人其事,臺灣《陝西文獻》53期、56期,1983年4、8月

著譯書目

1,《端午禮俗史》,香港泰興書局,1963年
2,《新約神學簡介》(亨特着黃石譯),香港基督輔僑出版社,1965年
3,《亞洲基督教會與優生善養運動》,香港基督文藝出版社,1967年
4,《英國名家諧趣散文選》, 臺灣開明書店,1968年
5,《明清民初印譜》(輯集),臺灣《東北文化》,1981年
6,《明清文房閒章》(集注),臺灣《東北文化》,1981年

從上面1930S以後看,在40,50,70年代都不應沒有文章,故以後當多留心他的工作。

(歪酷YCOOL阿朵朵(Ian)的網誌二OO四年五月四日)

黃石的民俗研究(二)
阿朵朵(Ian)

今日去圖書館閒逛時,見有一本余秉權編的《中國史學論文引得(1902—1962)》(香港亞東學社,1963。12)裏面有一叫黃華節的寫有《桃符考》和《鬧新房》(一,二)都是1934年發在東方雜誌上的,當時心裏就懷疑黃華節就是黃石,{2004-06-12 23:23:27注:笨蛋,今天重看了《黃石民俗學論集》的序,他裏面就有講「黃石(華節)」。}來一查《黃石民俗學論集》後面果然黃石也寫有這兩篇文章,果然就是。用Google一搜,還得了另一些關回於黃華節的事情:

1,他與吳文藻,費孝通,林耀華等相識。

「另一方面又從他(吳文藻)主持下的社會學系裏先後派出了一些研究生和助理到國內的一些地區去進行實地調查,使社區研究蔚然成風。例如,徐雍舜到北平附近的……(亂碼)縣對鄉村領袖衝突進行了調查,林耀華到福州附近的義序對宗族組織進行了調查,費孝通對江村的農村經濟進行了調查,黃華節到定縣調查了禮俗和社會組織,費迪到清河對村鎮結構進行了調查,鄭安侖對福建僑民問題進行了調查。」──王慶仁《莫道桑榆晚:記吳文藻教授》(《讀書》1984‧6)──{2004-06-12 23:23:27注:前兩天翻林耀華的《社會人類學講義》(鷺江出版社2003,P451)裏面講到跟上面一樣的話,看來王慶仁一文中是引用林耀華的。亂碼部分是一個「漷」字。}

2,黃華節的《眉史》收錄在其《物質民俗卷》中。鍾敬文任學術總監,苑利擔任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叢書最近已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叢書收錄了中國民俗學研究論文約二百篇,係從1901年至2000年一百年間數萬篇論文中遴選出來的,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全書分八卷,計《物質民俗卷》、《神話卷》、《信仰民俗卷》、《民俗理論卷》、《史詩歌謠卷》、《社會民俗卷》、《學術史卷》、《傳說故事卷》。

3,新查到的一些文章論著:


圖為《星座神話》新版,人民文學出版社二O一一年八月。書影來自當當網

- 《星座佳話》,著者黃石,開明書店 民國24【1935】文科保留書庫(非借)323.8/4。
- 黃華節,《中國古今民間百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7年初版/1979.11第4版(K892.24/H75)。
- 黃華節,東方雜誌,廟宇的社會機能,第一卷第八期1968。
- 黃華節著,關公的人格與神格,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1967年月第1版,1997年十二月二版。
- 黃華節,關公在中國社會地位之研究,出版月刊,第二十一期。

以下是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搜「黃華節」所得書目,則黃華節、黃石一人鐵定無疑矣。

1. 基督敎與回敎/黃石(i.e. 華節)譯。香港:基督敎文藝出版社,1966。
2. 關公的人格與神格/黃華節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3. 基督敎道德觀與中國倫理。香港:基督敎輔僑出版社,1962。
4. 科學家看聖經/鮑伊德(鮑埃德)等著;黃華節譯。香港:基督敎輔僑出版社,1962。
5. 神話硏究/黃石。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新華書店經銷,1988。據1927年開明書店排印本影印。
6. 中國古今民間百戲/黃華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6(1967)。

查「黃石」得13:

Num Mark  AUTHORS (1-12 of 13) Year 黃石。

1. 亞洲基督敎會與優生善養運動//黃石譯,1967。
2. 端午禮俗史//黃石著,1963。
3. 端午禮俗史//黃石,1974。
4. 家族制度史//顧素爾著;黃石譯,1989。
5. 黃石民俗學論集//高洪興編,1999。
6. 火焰山:古老文明的最後守望//攝影韓連贇、文楊麗琴,黃石,2004。
7. 新約神學簡介//亨特(亨達)著;黃石譯,1965。
8. 明淸文房閒章//黃石集註=Chinese literary seals in traditional times/by Huang Shih,1981。
9. 神話硏究//黃石著。中國神話硏究ABC/玄珠著。神話學ABC/謝六逸。神話雜論/茅盾著。1992。
10. 聖經敎授指導//馬丁(馬田)等編;黃石譯,1939。
11. 十日談//黃石譯,1960。
12. 現代哲學大綱//龔約翰編;黃石譯,1928。
13. 英國名家諧趣散文選//黃石選譯,1968。

高洪興所編的黃石著述年表中著譯書目還稍有欠缺,當擇一日整理出一個著述書目表。又2004年那個「火焰山」疑非黃華節。又目前所見黃石的作品集中在1930S和1960S年代為多,我感興趣的是1940S和1950S他有沒著作?

(歪酷YVOOL阿朵朵(Ian)的網誌二OO四年六月十二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