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文學研究中心」訪問「友聯出版社」
陸離
──陸離謝謝 Facebook朋友張錦忠回應關於「香港文學研究中心」訪問「友聯出版社」!
──張錦忠的回應「不知熊志琴的受訪前輩可包括友聯社陳思明、劉國堅(白垚)諸人?」已轉寄小思老師(盧瑋鑾)和熊志琴……
──這裡是陸離的回應:
──因為張錦忠提醒,我找出來了劉國堅(白垚)2007年結集《縷雲起於綠草》,厚兩吋差一分, 包括散文、詩、歌劇文本。可惜書影今晚暫時無法上載,因樓下「電腦少年」要明晚才可能上來帮我──未來如何學會用手機攝影,删去四邊多餘雜物,再轉折上載,這樣複雜的工程,對我這隻「樹懶」來說,希望不會是太遙遠的事情……
──劉國堅(白垚)在香港「友聯出版社」,是《大學生活》的同事,不是《中國學生周報》的同事。他也曾在馬來亞,編輯《學生周報》,《蕉風月刊》……1981年移民美國。
──張錦忠兄應該比我們年輕?跟「友聯出版社」可是另有淵源?
──張兄說得對,「友聯」前輩年事高,訪問得趁早!!!司馬長風(秋貞理-胡欣平)、徐東濱、黃崖、姚天平、蕭輝楷……都去世了!還好在何振亞先生去世之前,小思老師、熊志琴已經訪問了他!!!郭詩詠也做好了錄像!何振亞先生還透過小思, 將藏書捐了給中文大學圖書館!
──其他「友聯」前輩,仍健在的,已訪問林悅恆(《中國學生周報》、《大學生活》中後期社長,《兒童樂園》中後期督印人,《大學生活電影會》創辦人) ,和孫述宇、古梅、王健武、奚會璋……等,不盡錄。
──至於「當年」不算「前輩」的,譬如《中國學生周報》眾編輯,《兒童樂園》中後期社長張浚華等,都訪問了。──(《兒童樂園》創辦人之一,兼早期中期總編輯羅冠樵先生,應該已經訪問了吧 ?「羅翁」現已 90多歲了啊!!!)
──當然「香港文學研究中心」訪問了四十餘位香港前輩文化人,其實包括左中右,如左派羅孚先生, 阿濃先生……好多好多!這裡集中談「友聯出版社」, 是回應張錦忠兄提問……更要順謝馬吉兄月前最初在臉書介紹「友聯出版社」編印的《新人小說選》, 內容包括當時「新人」西西、亦舒、綠騎士等……然後傅月庵先生又在台灣遙問馬吉,關於「友聯出版社」,……跟着因緣巧合「牛津」月前出版了《雙程路!古兆申訪談錄》,六月(司馬長風遺孀)胡王篆雅又出版了《司馬長風逝世 30 週年紀念集》,於是一個接一個,繼續談下去,讓更多人漣漪「懷舊」,温故知新。譬如另一圈更大的水花就是今年第 21 屆「書展」年度作家劉以鬯先生,日前張錦滿又在臉書激起了另一圈水花「香港文壇三劍俠」:崑南、王無邪、葉維廉……希望聲音繼續!!!
──其實黄繼持、鄭樹森、也斯、 葉輝、陳智德……(不盡錄),都做了許多香港文學不同方面的資料搜集、理論研究,若能連結,再與「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加上新一代文化人,一邊繼續創作,一邊「既分且合」的繼續梳理歷史,當是香港之幸 !!!
──小思雖已退休,但「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現職接班人樊善標先生一來是小思老師「非嫡傳弟子」,二來早已是個「非常有心」的有心人:今日大學老師人人都要做研究(是這樣吧?),樊先生目前的研究之一正是難得冷門的十三妹!!!──因此小思在法理(?)上雖說已經離開「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但小思根本就是「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的創辦人!!!「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就是她的孩子!!!何況她還有四十幾個訪問要跟「嫡傳弟子」熊志琴繼續合作整理,那麼倘若我(們)說:小思「香港文學研究中心」應該仍然是香港文學研究(其中)一個重要的精神凝聚中心,我想不管老中青,左中右,中港台……都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
──至於與小思合訪合編、再與古兆申(古蒼梧)和「牛津」林道群最近合作完成出版《雙程路:古兆申訪談錄》的熊志琴,雖然亦已離開「香港文學研究中心」,轉往浸會大學「語文中心」任教,但是她當然仍然肩負着香港文學研究(之一)的重任……《古兆申訪談錄》只不過是成果的其中一個起點吧……﹝之前熊志琴曾與小思(盧瑋鑾)合編《文學與影像比讀》(三聯,2007)﹞
──自從小思、熊志琴、郭詩詠,先後離開「香港文學研究中心」,我在期待那「四十幾個前輩文化人訪問」盡快出版的時候,老是喜歡簡化說『熊志琴是「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的義工』,其實根據《古兆申訪談錄》的介紹,正確名稱應該是「……兼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參與『口述歷史:香港文學及文化』,『《新生晚報》副刊研究』等研究計劃……」--儘管都是義務性質,無薪無酬,但是「名譽副研究員」當然要比「義工」正名得多了!
──(靜靜靜靜補充:其實我「當然」是很自私的,我「當然」期望能先看到「友聯出版社」的訪問記錄編輯成書,因為我的確是在「駁長條命」……但是哪一位前輩的前輩不是在「駁長條命」呢?所以我不如改為另外說:我希望我可以活着看見《香港電影先驅黎北海平反集》年底出版,亦可以活着看見《2012:圖靈年--Alan Turing Year 》,誠心所願!)
──(再謝謝 Facebook 臉書朋友 張錦忠、馬吉、傅月庵,你們開了一個頭,吸引我接續談下去……可是寫着又長氣了!所以我雖然一邊喜歡寫字,一邊其實非常非常害怕寫東西!!!)
陸離(2010-08-01,星期日,深夜-清晨)
張錦忠回應:陸離連白垚書也找出來了,確是故人。關於白垚書,我去年在《香港文學》寫過,白垚亦有文刊出。
我在一九七六年進入馬來西亞的《學報月刊社》(新馬版的《學生周報》休刊,改成月刊,後來改成半月刊),姚拓(姚天平、姚匡)是上司。我在那兒當編輯,也編《蕉風月刊》。也算與友聯社沾上邊。編二刊時常轉載《中國學生周報》的文章。友聯的《新人小說選》吉隆坡的友聯社亦藏有書,我編《蕉風》的科幻小說專號時見獵心喜,轉載了蘇念秋的那篇。
來台後孫述宇老師在高雄任教,我跟他上過古英文與英語史的課。
說回友聯諸老,……去年曾和白垚談及陳思明的回憶錄一事,後來姚先生過世,我們心裡難過,也怕陳先生難過,遂不續提。陳先生其實已撰有一些文字,後來可能年歲已高,步調放慢,也需要有助手幫忙吧。陳先生為友聯社中堅,如能搶救其回憶錄,當有史料價值。小思或熊志琴如能在這方面著力最好不過。
白垚在新馬推動現代詩,也是楊際光同輩,如能也做其口述歷史則更是佳事。
香港友聯與星馬友聯實為同體,能一塊處理最為理想。
(轉貼自陸離在臉書的網誌,二O一O年八月二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