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星沈海底,餘光當窗

星沈海底,餘光當窗
傅月庵

1965年8月,臺灣警總查禁《文星》雜誌第90期;12月勒令停刊一年,蔣介石手令「該書店應迅速設法予以封閉」。1966年2月,文星書店改組;12月國民黨函告「在目前情況下,《文星》雜誌不宜復刊」。1967年5月,軍中明令禁買文星書刊。1968年1月,警總突擊檢查文星資料室、查稅、監視書店;2月20日書店主人蕭孟能遭警總約談,2月28日書店召開臨時股東會議,做成「同意解散」紀錄;3月4日報載文星結束事;3月31日文星最後一夜。

從「衡陽路15號」搬到「峨嵋街5號」的文星書店,1968年4月1日起結束營業。蕭孟能的「出版原野」從此再也無法「開拓」下去了。「星沈海底當窗見,雨過河原隔座看」,許多人不忍(或不甘)見它走入歷史,於是而有種種「延續命脈」、「圖謀恢復」的舉動。承接文星好書,換牌再賣,那是一種作法,寓義於利,兩者兼收。如今世人少知的是,當年還有撐持『文星叢刊』大旗,繼續在香港翻印舊書,策劃、出版新書,維持文星一脈香火不絕者。其耿耿之情,竟彷佛舊朝傾覆之後,亡命海外的孤臣孽子了。

這位李敖口中「擴散文星毒素有功」的王敬羲,是師大英語系的香港僑生,《自由中國》時代就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與梁實秋、夏濟安等人,是誼兼師友的「忘年之交」。文星書店成立後,『文星叢刊』出版過他的二本書,分別是編號187的《暴雨驟來》跟273的《康同的歸來》。70年代裏,他還替美國新聞處今日世界社翻譯了不少書籍,如《林肯在伊利諾州》、《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吾志不移》、《總主教之死》……等。林海音先生創辦《純文學》雜誌,港版也是由他操刀主持的。一身充滿熱情的文藝青年王敬羲,據說從小立志當作家,父親罵他「沒有出息」,哥哥說他「不自量力」,最後他卻能寫譯不輟,開出版社還辦雜誌,雅俗並蓄,成了聯繫港臺文化交流的一位重要文人。可惜的是,除了流傳在文壇幾則趣聞之外,港臺出版史料竟少有人提到他了。

關於他的的趣聞,最有名的一則是梁實秋講給李敖聽的:王敬羲常找梁實秋聊天,每次離開梁府,都要在門口偷偷小便才走。梁先生始終佯裝不知。有一次,王敬羲自己得意洋洋招供出來:「每次我都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嗎?」梁先生回答:「當然知道,因為你不撒尿,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另一則是因為性格相近,王敬羲後來與李敖混得極熟,嘻嘻哈哈,鬧成一團,兩人見面打招呼方式非常特別:「喂,他媽的王敬羲!」「喂,王八蛋李敖!」

文星結束前後,王敬羲已在香港主持「文藝書屋」,無法無天的時代碰到敢吃敢拿的人,他除了跟李敖暗通款曲,協助策劃《林語堂評傳》,出版《借古不諷今》,最後乾脆堂而皇之地出版起『文星叢刊』來了。這一港版『文星叢刊』,除了紙張較差,以及出版者之外,開本大小、版型裝幀、封面設計,幾乎跟『文星叢刊』一模一樣,連書號也賡續台版,照數編下去。依手邊資料,編號275即王敬羲自己的《觀天集》,此後殷海光、柳存仁、司馬長風、劉紹銘、高雄、林燕妮……,珠玉挾泥沙而下,一路出到八十年代,葛浩文《蕭紅評傳》、陳非《三狼案:二十年目擊奇案精選》,同排並列,也真是不容易了。

香港地位特殊,國共鬥爭時代,人間淨土難覓,不容於當道的聲音,常要透過此一殖民地吶喊。遠的不說,跟臺灣相關的,70年代陳映真被捕下獄,他的小說選集就是在香港第一次出版的;聶華苓因「過於敏感」而被腰斬的連載小說《桑青與桃紅》,也得在此方才恢復原貌;「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之後,楊牧寫詩〈悲歌為林義雄作〉,拔劍四顧心茫茫,華文世界難能刊登,最後是發表在香港《八方》文藝叢刊。王敬羲港版『文星叢刊』,算是此一傳統的先聲之舉。這到底是扭曲的時代裏偶然的美麗,還是歷史風暴下上帝的悲憫?誰都不得而知。但,2004年夏天,病逝上海的文星主人蕭孟能魂兮歸來,道途香江,念想依依,或者還要往下多看一眼才對吧!(040730)

圖片說明:王敬羲的《偶感錄》跟蕭孟能的《出版原野的開拓》,都屬『文星叢刊』,前者是港版,後者是台版。後者死了,前者才誕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